湟源峡

湟源峡

青海省西宁市峡谷
湟源峡地处青藏公路35公里至90公里处。湟源,史称“丹噶尔”,位于黄河北岸,青海湖之东,湟水之源,被祁连山支脉大通山、日月山、华石山所环抱。海拔2470米—4898米之间,相对高差2428米。湟水河自西北而东南斜贯县境北部,最大支流药水河由南奔北,两条河将湟源分成狭长的“丁”字形河谷盆地,构成“三峡”,即西石峡、巴燕峡、药水峡。[1]整个峡内高山林立、奇石磷峋、河水奔腾、风景如画。
  • 中文名:湟源峡
  • 外文名:
  • 地理位置: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
  • 气候条件:
  • 开放时间:全天
  • 门票价格:
  • 占地面积:
  • 著名景点:
  • 史称:"丹噶尔"
  • 票价:20
  • 海拔:2470米-4898米之间
  • 地址:青藏公路35公里至90公里处
  • 类别:旅游景点

简介

湟源峡,山高水长、坡陡崖峭,地势险要,自古有“海藏咽喉”之称。峡谷两侧,群山崔嵬,蜂峦兀立,高山相峙,峭壁千仞,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绵延的群山上,林海漫漫,万木坤跺。还有着大自然鬼斧神工凿造出来的奇山怪石,加之泉水清澈,百鸟欢歌,其景色犹如一幅充满诗意又具动感的山水画卷。

历史

昔日的湟源旧县城,曾是茶马互市和日用杂货的聚散地,对沟通西藏和内地联系,增强汉、藏、回、蒙古民族的关系和繁荣农牧业经济,起过重要的作用。早在两汉时期这里就已经是中国中原内地通往西南边陲的一条交通要道,尤其自唐以来,这里又成为了汉藏等民族间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地区。清嘉庆和道光时期,为贸易最繁盛的时期,商贾云集、洋货毕至、驼铃阵阵、耗牛声声、极为热闹,被誉为青海高原的"、小北京。

如今,随着青海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湟源峡这一交通要塞,对增进民族团结、促进青藏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湟源峡以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不仅依然发挥着民族友谊的桥梁作用,而且还以它独特的自然风貌每年都吸引着大批中国国内外游客,特别是那些镌刻在悬崖峭壁之上的岩画石刻,更使过往客人不禁弃车而驻足观览。

景点

地处青藏公路35公里至90公里处。汽车越桥进入湟源县境内,便在一条长达55公里(至日月山)的峡谷中穿行。湟源峡由西石峡、药水峡、巴燕峡组成,故又谓之"尕三峡"。

西石峡

古称“绥戎峡”(唐朝在西峡口置湟水上游最大的军事设施白水军绥戎城而得名),鉴于它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及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历史上把该峡称之为进入藏区及环湖各地的咽喉地带,又将绥戎城谓之海藏咽喉中的喉舌。柏树堂以生长柏树聚多而得名。

这里四面环山、气候温和、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不仅生长着杜鹃沙棘、尖叶柳、红皮柳等上百种乔、灌木和许多稀有植物,而且,还有着大自然鬼斧神工凿造出来的奇山怪石,加之泉水清澈,百鸟欢歌,其景色犹如一幅充满诗意又具动感的山水画卷。

药水峡

亦称羌水,药水峡区是中国羌族先民曾长期居住过的地方。自公元前121年汉骠骑将军霍去病进军湟水流域以来,该峡就一直是中原内地通往西南各地的一条要道,故而也成为了历朝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但由于峡窄坡陡,道路时常堵塞,因此,当人们进入峡谷时都企盼道路畅通,一路顺风。

除了佛尔崖、月牙湾、石崖庄、北古城等古迹名胜外,青山怪石与林海滴翠便是最引人的景致了。夏日里穿峡而过,一边是林木吐绿摇曳,一边是青草怪石相映,山涧里则碧水长流,尤其是青藏公路两侧狭长的谷地里,小麦、油菜、蚕豆等农作物在林网保护的条田里长势喜人。农闲时节,富裕起来的庄稼汉们将三五顶花花绿绿的帐篷扎在一片片清静秀丽的林地里,或是亲朋好友欢聚,或是招待过往游客,欢歌笑语中尽情享受着那满峡满谷的秀美景色。

岩崖石刻

湟源峡以特殊的地理位置不仅发挥着民族友谊的桥梁作用,而且还以它独特的自然风貌吸引着大批中国国内外游客,特别是那些镌刻在悬崖峭壁之上的岩画石刻,更使过往客人不禁弃车而涉足观览。

位于青藏公路109国道1994公里路北3米处偏洞内的岩壁上,偏洞之上壁面凸突,崖石空悬,翘首望之,使人肉颤毛悚,不敢久立。据说唐宋时期在佛尔崖就建有小殿三间,清时曾两次修缮,至民国七年(1918年)湟源峡区发大水,小殿被冲毁,后有一位北极山的铁和尚化缘,于民国15年(1926年)重建小殿一间,民国26年(1937年)又遭水冲。现小殿是1995年由当地群众集资修建的。

殿内正中为释迦牟尼立像,像高2.1米、宽1.1米。佛祖面相丰满,大耳垂轮,闭口落目,端祥人静,身着通肩袈裟,右手托钵,左手作无畏印,首部有桃形项光,身后为椭圆大佛光,足下是小须弥座。两侧为四大金刚像,再侧尚镌单体小佛像九尊,均结跏趺坐于莲台上,有的身着袒右胸袈裟。有的着通肩袈裟,有的则穿络子,袒胸露乳。

佛容或目带微笑,或低眉沉思。佛体姿态各异,手印也各不相同。另在立佛宝座下侧左右还发现阴、阳刻汉藏文字多处,其中有“大清道光丁酉年镌”、“大清光绪丙午年镌”等。佛像全系阴刻,除三尊小佛像因高度损伤只能看清轮廓外,其馀佛像图案清晰,线条优美,并通体施以彩绘,佛祖袈裟及头饰等还使用金泊贴金的手法,从而增加了画面辉煌的艺术效果。以佛像图案的一般特征及凿雕工艺来看,其像具有典型的宋元风格,其中四尊小佛像则属晚清之作。

据史料记载自佛教传人中国的东汉时期开始,湟源峡便成为了佛教信徒们去天竺等国拜佛学经的必经之地,特别是东汉延康年间佛教寺院(今扎藏寺)在该地区的建成,明万历六年(1578年)三世达赖喇嘛到扎藏寺讲经,清朝乾隆皇帝给扎藏寺御赐“佛光普照”匾额,以及药水峡藏传佛教寺院东科寺一年一度的祭海活动等,形成了该地区佛教僧侣。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