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戰争

太平洋戰争

美國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執導電視劇
《太平洋戰争》是由HBO公司出品,史蒂芬·斯皮爾伯格、湯姆·漢克斯制作的二戰題材電視劇。
  • 中文名:
  • 外文名:
  • 别名:
  • 類型:
  • 出品公司:HBO、Playtone、夢工廠
  • 制片地區:美國
  • 拍攝地點:
  • 發行公司:HBO
  • 導演:
  • 編劇:
  • 制片人:史蒂芬·斯皮爾伯格、湯姆·漢克斯
  • 主演:
  • 集數:
  • 每集長度:
  • 主要獎項:艾美獎最佳迷你劇,艾美獎最佳電視電影,艾美獎最近電視專題片,艾美獎最佳演員陣容獎
  • 在線播放平台:
  • 中文名稱:太平洋戰争
  • 外文名稱:The Pacific
  • 出品時間:2010年
  • 上映時間:2010年3月14日
  • 其它譯名:雷霆戰海、血戰太平洋
  • 集數:10
  • 導演:卡爾·弗蘭克林,戴維·納特
  • 類型:劇情
  • 主演:威廉姆·賽德勒,約瑟夫·梅澤,羅喬恩·塞達,
  • 編劇:格雷厄姆·約斯特

劇情簡介

1942年,瓜達卡納爾島,美軍陸戰第1師占領了該島上的日軍機場,由此拉開了太平洋戰争上的戰略對日大反攻。三個美軍海軍陸戰隊士兵萊基、斯萊治和巴斯龍在太平洋上經曆了二戰時期最為慘烈的太平洋戰争。在太平洋上,日本陸軍驕橫狂妄,對美軍發起了猛烈的攻勢,期間不乏使用自殺式的襲擊。從慘烈的瓜達卡納爾島戰役、格洛斯特角登陸戰,及熱帶叢林戰役,貝裡琉島争奪戰,到硫磺島戰役直至沖繩島戰役。萊基(詹姆斯·貝吉·戴爾James Badge Dale飾)、斯萊治(約瑟夫·梅澤羅Joseph Mazzello飾)和巴斯龍(喬恩·塞達Jon Seda飾)見證了日軍的負隅頑抗直至最後的潰敗,也親眼看到戰友不斷的在這慘烈的戰鬥中犧牲。作為最貴的二戰美劇,HBO為此耗資2.23億美元,這也是斯皮爾伯格與湯姆·漢克斯繼《兄弟連》之後的再次聯手。

劇集評價

《太平洋戰争》依然是延續了《兄弟連》那種士兵角度看戰争的模式,這部劇集中不會将大人物放在首要位置,羅斯福、希特勒這些人物隻是挂在人們嘴邊而已。一線士兵才是劇集聚焦的人物,如果說《兄弟連》是對《拯救大兵瑞恩》的一種劇集延續,那麼《太平洋戰争》則是對《硫磺島的來信》和《父輩的旗幟》的又一種劇集延續,雖然《硫》和《父》是克林德·伊斯特伍德的導演作品,但這兩部電影都是斯皮爾伯格監制的,并且兩部電影的内容都是太平洋戰争的一部分。這回斯皮爾伯格的雄心更甚,他要通過三個士兵的經曆來展現整個太平洋戰争的全貌(騰訊娛樂評)。

斯皮爾伯格和湯姆-漢克斯的二戰作品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同時強調以士兵個人視角來審視和體驗戰争,觀衆總是能身臨其境,感受到戰争的殘酷。而二戰太平洋戰區由于日本的負隅頑抗和武士道精神,在日軍失去海空權的島嶼争奪戰中,日美雙方短兵相接,可以說是二戰期間最殘酷的戰區,戰争對人性的摧殘在這時表現更加徹底。

《太平洋戰争》的開場戲即是二戰中最慘烈的瓜達卡納爾島之戰(Guadalcanal),占了前面的2集半篇幅,第4集是格洛斯特角(Cape Gloucester)登陸戰,第5-7集是慘烈的貝裡琉島(Peleliu)争奪戰,第8集是硫磺島之戰,第9集是沖繩島戰役,第10集是日本投降及之後。

總體來看,劇組的編導和演員對能參與其中都有一份使命感和榮譽感,有些東西不是金錢可以衡量,拍攝過程中,有退役老兵參觀過片場,也參加過首映紀念儀式。另外,2010年3月1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也在白宮的家庭劇院與斯皮爾伯格以及湯姆-漢克斯等劇組成員一起提前觀看了該劇,同時給予了高度評價(搜狐娛樂評)。

有網友表示盡管花了2億多美元巨資打造,《太平洋戰争》的戰争場面不算火爆,還不如《兄弟連》的精彩。甚至還有網友質疑制作人湯姆·漢克斯是否真正了解二戰的曆史。有網友如此評價:"看了第一集,腦海中首先出現的就是比較。我們看到了與《兄弟連》相似的幸存的美國海軍陸戰隊。而搶灘登陸又讓你聯想到《拯救大兵瑞恩》。第一集就有些虎頭蛇尾。"而對于劇中不少的血腥鏡頭,也有網友表示"有點惡心"。

不過《太平洋戰争》的煽情場面倒是獲得網友贊賞,認為優勝于《兄弟連》。有網友寫道"在和日軍交火之後,戰場上布滿了雙方的死屍,男主角羅伯特看着這個慘烈的場面陷入哀傷中,這時候,悠揚的曲調響起,觀衆很容易和羅伯特一樣陷入那種氛圍中"(騰訊娛樂評)。

幕後制作

創作背景

《太平洋戰争》的故事來自于《With the Old Breed》、《Helmet for My Pillow》兩部小說,以及《兄弟連》一書作者--已逝的著名戰史學者施蒂芬·安布羅斯之子休·安布羅斯收集的二戰老兵采訪記錄

導演斯皮爾伯格受到父親的影響,有很強的二戰情節。他的父親阿諾德-斯皮爾伯格(Arnold Spielberg)在二戰時是"飛虎隊成員"(駐卡拉奇的轟炸機中隊無線電台通訊官),父親對斯皮爾伯格拍攝二戰作品不僅是靈感來源,也給他頗多鼓勵。斯皮爾伯格介紹,當他告訴父親正在準備拍《太平洋戰争》時,他就說一句話:"好樣的!"

劇集投資

以全球26億美元票房創造新票房紀錄的巨片《阿凡達》投資是2.37億美元,而《太平洋戰争》的投資也達到了2.25億美元,從而超過了《兄弟連》的1.25億美元,成為有史以來最貴的電視劇。《太平洋戰争》每小時的單集成本就高達2000多萬美元。以HBO制作團隊的話說,他們拍的這部劇就是一部加長的電影,從外景搭建到艦艇飛機坦克等道具,以及數百甚至上千的戰鬥場面,耗資都很大。同時劇組要求務必追求真實,包括武器、軍裝全部用當時的類型。這些細節求真讓投資預算也高居不下。硫磺島的火山灰,海灘的珊瑚石都是從外地運來的。整部劇的九成預算,近2億美金也消耗在澳大利亞,這給澳大利亞創造了4000個工作機會,澳大利亞媒體還多次感謝了劇組。

拍攝過程

《太平洋戰争》主要取景地選在了在澳大利亞,從2007年8月開始搭景拍攝,于2008年5月完成拍攝。取景地包括昆士蘭,維多利亞,墨爾本,通過挖掘搬運,人工制造了硫磺島,沖繩島,珊瑚海灘等很多劇中場景,其中動辄搬運土方就幾百噸,耗資數百萬美金。

主創人員

《太平洋戰争》沒有起用特别有名的演員,主要動用澳大利亞當地的演員。共有5名導演加盟該片,其中包括《兄弟連》的導演之一托尼·托及《羅馬的榮耀》的導演蒂姆·範·帕頓。負責配樂的漢斯·季默,曾經為珍珠港、黑鷹墜落、加勒比海盜、蝙蝠俠之黑暗騎士等配樂。

曆史還原

盡管劇集根據真實曆史改編,但對劇中發生的故事背景還是進行了高度還原,描述的主要戰役包括:1942年8月-1943年2月發生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1943年11月-1944年3月發生的布幹維爾島戰役,特别是1943年11月格洛斯特角登陸戰及熱帶叢林戰役;1944年發生的貝裡琉島争奪戰;1945年2月16日-3月26日發生的硫磺島戰役;1945年4月1日-6月21日發生的沖繩島戰役。故事結束于對日作戰勝利日--1945年8月15日,即美國人所說的「V-J Day」。

而貝裡琉島戰役是《太平洋戰争》的重點部分,花費了1/4的時間來講述,而硫磺島戰役所占的時長不足1個小時,貝裡琉島的沙灘和叢林很好地展示了二戰時士兵真正經曆的恐怖。而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已經拍了兩部硫磺島戰役電影(《父輩的旗幟》《硫磺島的來信》),斯皮爾伯格說:"克林特已從很多不同角度來挖掘硫磺島戰役,所以硫磺島不再是我們這個系列劇的重心。"

劇集上映

對于HBO來說,《太平洋戰争》是一場豪賭,2.23億美元的制作費相當于其投資《兄弟連》的兩倍。HBO的總裁表示,他們并沒有為這個系列設定收入和收視率目标,隻是想依靠這個系列來提升HBO在全球的形象,繼續打造《兄弟連》這個戰争劇品牌。

《太平洋戰争》于2010年3月14日在HBO開播後,立刻成為最受熱捧的戰争題材電視劇。在此之前,HBO的上一部戰争片還要追溯到2001年7月13日開播的一部電視劇。那部片長10集的迷你劇集和《兄弟連》一脈相承,同樣改編自軍旅小說,同樣聚焦在一個連隊内并肩作戰的士兵,但小說好評如潮,劇集的收視并不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