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都

遷都

國家将原來設立的首都由另一個城市取代
遷都表示國家将原來設立的首都,由另一個城市取代的意思。主要行動是将中央政府高層重要機關總部遷移至更有利于軍事防禦的内陸新首都,在古代,多數國家都面對不穩定的政治、軍事、經濟環境,所以古代國家需要遷都的機會較多。但亦因為古代國家行政架構較為簡單,遷都相對于現代國家來說是容易得多,現代的國家遷都要顧及将龐大複雜的政府部門有序不紊地調遷的步驟,和巨大的國家經濟開支,故此一次完整的遷都可能要花上近5-10年的時間。[1]
    中文名:遷都 外文名:move the capital to another place 别名: 拼音:qiāndū 同義詞:幸駕

各國遷都背後的故事

全球遷都的國家

巴西:從裡約熱内盧到中部巴西利亞

巴西南富北窮,社會、經濟發展極不平衡。1956年,巴西政府在中西部戈亞斯州的一片荒原上選中了新都的地址,決定把首都從南部濱海的繁華城市裡約熱内盧遷往這裡,定名為巴西利亞,1960年完成遷都工作。

巴西中部地區土地貧瘠,雨量不均,曆史上又未進行過開發,經濟十分落後。遷都後,巴西以新都為基地,探索出一條在稀樹草原上發展科技的新路子,改變了國内南北發展不平衡的現象,促進了全國經濟的全面發展。巴西利亞由當年十幾萬人口的小城,發展成為一個擁有200餘萬居民的世界名城。

土耳其:從伊斯坦布爾到中部安卡拉

奧斯曼帝國時期,土耳其的首都是博斯普魯斯海峽邊上的伊斯坦布爾。随着奧斯曼帝國的日益衰落和俄、英、法等帝國主義勢力的侵入,到了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土耳其面臨被瓜分的危險。首都伊斯坦布爾經常處于歐洲帝國主義列強的炮艦威脅之下,1920年還被英軍占領過伊斯坦布爾市。被尊為“土耳其之父”的穆斯塔法·凱末爾便到小亞細亞半島組織對外反抗外國侵略、對内推翻蘇丹封建帝制的資産階級革命。由于地理位置适中,交通方便,安卡拉逐漸成了鬥争的中心。出于安全方面的考慮,革命勝利以後,1922年土耳其大國民議會決定遷都安卡拉,安卡拉便被定為共和國首都。

德國:從波恩到中部柏林

1991年6月20日,德國聯邦議院通過表決,将聯邦議院和政府所在地從原來西德的波恩遷往柏林。對于統一後的大多數德國人來說,柏林是“德國惟一的世界都市”,是國家和民族統一的象征。

二戰後在德國一分為二的幾十年間,聯邦德國一直隻把波恩視為“臨時首都”。遷都柏林将德國的政治中心向東推移了600公裡,使德國成為了溝通東中西歐的橋梁。此外,以柏林為中央政府所在地,也積極推動了德國東部地區的發展。

尼日利亞:從拉各斯到阿布賈

20世紀70年代中期,尼日利亞當時的首都拉各斯地理位置偏西,與其他地區聯系不便;加上作為全國第一大港和工業中心,人口過于稠密,城市交通擁擠,環境衛生問題日益增多,缺乏擴建所需要的空間,1979年10月,尼政府正式決定遷都阿布賈。

新首都阿布賈位于全國的地理中心,是一座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沒有任何圍牆的城市,無論是高聳的辦公大樓,還是精美的私人住宅、别墅均無圍牆,一切都是一目了然。如今經過多年的精心建設,阿布賈已成為一座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的美麗都市。

科特迪瓦:從阿比讓到亞穆蘇克羅

阿比讓是西非最繁華的美麗城市之一,素有“西非巴黎”之稱。20世紀70年代末,許多鄰國的僑民大批湧入,該城的人口以每年11%的速度持續增長。為了解決人口膨脹帶來的諸多社會問題,1983年3月10日,科特迪瓦政府決定将行政機構由阿比讓遷至亞穆蘇克羅市,而阿比讓仍作為經濟首都,在國家的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亞穆蘇克羅位于阿比讓以北240公裡,地理位置優越。它也是繼大巴薩姆、班熱維爾和阿比讓之後科特迪瓦曆史上的第4個首都。

哈薩克斯坦:從阿拉木圖到阿斯塔納

1997年12月10日,阿斯塔納取代阿拉木圖成為哈薩克斯坦的永久首都。阿斯塔納位于哈國家版圖的中部,原名切利諾格勒。

阿斯塔納從20世紀50年代起逐漸發展起來,成為哈北部的重要公路和鐵路樞紐,市區有機器制造業、輕工業以及大學、劇院等文化教育設施。哈政府遷都的理由有:阿拉木圖市的發展接近極限,難以滿足作為首都建築用地的需求;城市生态環境惡化、大氣污染嚴重;地處南部邊界、遠離工業發達地區;處于地震活躍地帶,首都安全受到威脅。

此外,遷都還能夠充分發揮哈地處歐亞接合部的地緣優勢,提高其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緬甸:從仰光到内比都

2005 年11月4日,緬甸軍政府宣布将首都從仰光遷到中部小城彬馬那,改名内比都。

南蘇丹:從朱巴到拉姆塞

南蘇丹政府決定把中部城市拉姆塞爾(Ramciel)定為新首都,取代現首都朱巴,打算用3年至5年時間完成遷都。

從達累斯薩拉姆到多多馬

1973年坦桑尼亞決定把首都從海港城市達累斯薩拉姆遷往中部地區的多多馬。1990年坦桑尼亞宣布,1995年以前完成遷都計劃。由于資金嚴重缺乏時間推遲了好幾年,現在已基本完成遷都。

部分想遷都的國家

2004年1月,伊朗政府發言人阿蔔杜拉·拉馬贊紮德說,早在1989年伊朗政府就曾經談論過遷都計劃。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哈桑·魯哈尼表示,将盡快讨論從德黑蘭遷都的計劃。

日本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過“分都”計劃。根據該計劃,日本國會和中央政府的部分重要機關将遷出東京,以分散東京不堪重負的首都功能。另外,日本東京距離北部火山80公裡的不安全因素也是重要原因。當前,關于遷都一事還在讨論中,但提出的中部新址方案竟有10個之多。

1987年5月,阿根廷衆議院批準了将首都從布宜諾斯艾利斯遷往千裡之外的南方城市别德馬的計劃,其目的是開發人口稀少、資源豐富的南部地區。但是,遷都計劃受到部分人的反對,他們認為遷都耗資巨大,對阿根廷來說負擔太沉重。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