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

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

英國前首相
克萊門特·理查·艾德禮(Clement Richard Attlee, 1st Earl Attlee,1883年1月3日—1967年10月8日),英國首相。1883年1月3日出生于倫敦普特尼。1905畢業于牛津大學,成為律師。曾在倫敦經濟學院任教。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1922年,當選工黨下院議員。1924年和1929年,先後在麥克唐納政府任職。1935年,成為英國工黨領袖。[1]1940年5月,任丘吉爾政府掌玺大臣,為戰時内閣成員和實際上的副首相。1942年2月,任英國副首相(先後兼任自治領事務大臣和樞密院院長)。1945年7月,因工黨在大選中獲勝而出任英國首相,取代丘吉爾。任内參加波茨坦會議。1955年12月退休,被封為伯爵。1967年10月8日去世。
  • 中文名: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
  • 外文名:Clement Richard Attlee
  • 籍貫:英格蘭倫敦普特尼
  • 畢業院校:牛津大學
  • 性别:男
  • 出生年月:1883年1月3日
  • 去世年月:1967年10月8日
  • 職業:政治家、律師、首相

生平經曆

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Clement Richard Attlee,1883年—1967年),英國政治家,英國工黨領袖。律師出身,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參加英國軍隊,後加入一些社會主義組織,并在曆屆工黨内閣中任職。

1935年他當選工黨領袖,反對張伯倫對納粹德國希特勒政權的綏靖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擔任丘吉爾戰時内閣掌玺大臣、副首相。

1945年5月,他帶領工黨退出丘吉爾政府;7月首相大選中,他以絕對多數戰勝了丘吉爾,并與杜魯門、斯大林出席波茨坦會議。

戰後,他支持喬治·卡特萊特·馬歇爾的“歐洲複興計劃”。國内方面,他實行大規模福利事業,建立國民醫療服務制度,對一些工業實施公有化。他另一個重要的政策就是使英國擺脫了殖民主義,完成非殖民化,授予原殖民地的印度和緬甸獨立地位。

1951年下台,丘吉爾再次當選首相。

1954年他率領工黨代表團訪問中國。後接受伯爵封位并退休。

1967年逝世。

學生生涯

1883年1月3日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出生于倫敦普特尼的一個中産家庭,早年入讀諾夫賀學校、黑利伯裡及帝國服務書院和牛津大學大學學院,并在畢業後成為律師。他早年曾在倫敦東區為貧民區的孩子服務,因此使他逐漸支持社會主義。他在1908年退出費邊社,加入了獨立勞工黨,并在1913年成為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講師,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在1914年爆發而應募入伍。

職業生涯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曾經在加利波利和美索不達米亞服役,其後在戰事中受重傷而送返英格蘭休養,康複後再在1918年送到法國的西線,但當時大戰已近尾聲,他在大戰完結時則以少校的身份回國。

戰後,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再次返回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擔任講師,并開始投身政治。

1919年成為倫敦斯特普尼自治市的市長。

1922年大選出選位于斯特普尼的萊姆豪斯(Limehouse)選區,并當選為下議院議員,從此進入議會。當選議員後,他曾經在短暫的1922年會期中,擔任拉姆齊•麥克唐納的國會私人秘書。

1924年首次加入政府,在麥克唐納的“首個工黨政府”中出任戰争次官一職,但不久即随政府下台而去職。

1926年,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曾積極支持全國大罷工,

1927年在不情願的情況下加入皇家的西蒙委員會,就英屬印度進行自治的可行性研究。加入這個委員會,使他無暇抽身在“第二個工黨政府”出任官職。

1930年,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才再次加入政府。擔任蘭卡斯特領地總裁一職。

1931年,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獲改任為郵政總局局長。喬治•蘭斯伯裡(George Lansbury)1931年成為工黨黨魁後,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獲委任為副黨魁。

1935年蘭斯伯裡辭任黨魁以後,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和他的工黨議員們一起反對綏靖政策,并擔任臨時黨魁至1935年大選。大選以後,工黨舉行了黨魁選舉,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成功當選,出任黨魁至1955年。迄今為止,他是在任時間最長的工黨黨魁。

政治生涯

副首相

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當選黨魁後,一直出任反對黨領袖至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二戰期間,英國政府内有三個重要委員會主導戰務。頭兩個是由丘吉爾領導的戰時内閣和國防委員會,而由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任副貳。第三個委員會即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任主席的樞密院議長委員會,而該委員會則主要負責戰時的民政事務。

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在戰時全力支持丘吉爾的領導,整整五年間,隻有他們兩人一直在戰時内閣供職。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1940年至1942年出任掌玺大臣,1942年至1945年出任副首相,兼任自治領事務大臣,1943年至1945年出任樞密院議長。

首相

戰後舉行的1945年大選中,在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的領導下,工黨在選舉取得了曆倒性的勝利,擊敗尋求連任的丘吉爾,成為英國首相。

對内事務上,艾德禮政府是有明确目标的,他的首位衛生部長安奈林•貝文(AneurinBevan)就在社會力排衆議下,成立了英國的國民保健署。

艾德禮政府亦大力為國内主要工業和公用事業進行國有化,當中以煤礦業和鋼業最為顯著。此外他又成立了國有的英國鐵路,又創立了國家公園系統。

皇室關系方面,艾德禮政府與皇室處于一種緊張關系。伊莉莎白皇後(後來的皇太後)在1947年5月17日寫的一封信說到,她對“社會主義政府完全沒有興趣”,又指英國選民都是“差勁的人,大部份也缺乏教育,受到迷惑”,才把選票投給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而不是戰争英雄丘吉爾。

外事務上,艾德禮政府面對四大問題,分别是戰後歐洲之重建、冷戰的開始、聯合國的成立以及大英帝國的非殖民地化。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對前兩者尤為關心,在1945年出席了波茨坦會議,與美、蘇兩國的領導人,杜魯門和斯大林會面。

在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的帶領下,英國政府立即采取不同措施,與斯大林和蘇聯改善關系。

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内閣對美國推動馬歇爾計劃起到了一定的幫助,而這計劃亦對恢複歐洲經濟起了很大作用。由于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不再信任蘇聯,遂促成了北約的創立。此外,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任内成功研發英國首件核子武器,但是要到1952年,英國才首次成功試爆核武。

巴勒斯坦托管地的問題上,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促成英軍撤出巴勒斯坦地區,并按照了社會輿論的意願,将巴勒斯坦問題交由聯合國解決,最終促成了以色列建國。

殖民地事務上,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政府首次面對大英帝國的大規模解體。由于印度争取獨立成功,亦促使巴基斯坦和東巴基斯坦,即孟加拉的創立。至于緬甸和錫蘭亦在其任期内獨立。上述部份國家被賦予自治領的地位,并在日後逐漸發展成現今的英聯邦。

1950年工黨在大選中再度取勝,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得以連任,不過經過這次多數制選舉後,工黨在議院的多數優勢已經大幅收窄。其時保守黨已經慢慢取得優勢,自由黨則步入衰落。其後,工黨内部又因為資助英國參與韓戰的問題而陷入緊張關系,甚至出現分裂,結果工黨終于在1951年大選落敗,保守黨的丘吉爾重新上任首相一職。

晚年與身後

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下台後繼續出任黨魁一職至1955年,此後從下議院退休,并于同年12月16日賜予貴族爵位,取得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伯爵和普勒斯伍德子爵頭銜,正式晉身上議院。

他在1965年1月出席了丘吉爾的喪禮,最後在1967年10月8日去世。

他死後,伯爵爵位由兒子馬丁•理查•克萊門特•艾德禮所繼承。馬丁•理查•克萊門特•艾德禮在1991年去世後,伯爵爵位則由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的孫子約翰•理查•克萊門特•艾德禮所繼承。

家庭情況

1922年1月10日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與維爾勒•海倫•米勒(VioletHelenMillar,—1967年6月7日)結婚,兩人育有以下子女:

珍妮特•海倫•克萊門特•艾德禮(JanetHelenAttlee,1923年2月25日—)

費莉西蒂•安妮•克萊門特•艾德禮(FelicityAnnAttlee,1925年8月22日—)

馬丁•理查•克萊門特•艾德禮(MartinRichardAttlee,1927年8月10日—1991年7月27日)

艾莉森•伊莉莎伯•克萊門特•艾德禮(AlisonElizabethAttlee,1930年4月14日—)

人物評價

“一個謙虛的人,但他仍有很多事值得謙虛”——丘吉爾

“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無可奈何地,的确是他的仰慕者。他是一位認真和愛國的人,與1990年代的普遍政客構成了頗強烈的對表,他為人真誠,并不作假。”——反對社會主義的戴卓爾夫人

雜記

除了政治外,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的興趣還包括下棋、縱橫字謎遊戲、園藝和木球。

牛津大學大學學院的大飯堂内挂有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的畫像,以表彰他對英國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