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淡

扯淡

漢語詞語
扯淡,拼音chě dàn,釋義1.胡說亂道。2.指閑扯。3.沒意思;不相幹。[1]
    中文名:扯淡 外文名: 拼音:chě dàn 近義詞: 反義詞:

釋義

1.淡化。

2. 胡說八道。

3.閑扯。

4.沒意思,不相幹。

出處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今上初年,高新鄭被逐家居,患家末疾,忿郁無聊,每書壁及幾牌雲“精扯淡”三字,日以百數,則華亭、内江、江陵諸郄在胸中,已漸消化矣。

清末民初平江不肖生《留東外史》:你年内回家去一趟,享享家人團聚之樂,每日和親戚故舊來往,也可扯淡許多心事。

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馀·委巷叢談》:“(杭人)又有諱本語而巧為俏語者……言胡說曰‘扯淡’。”

《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寶蓮寺》:“我想當初佛爺,也是扯淡!”

《儒林外史》第二二回:“ 蔔誠 道:‘沒得扯淡!就算你相與老爺,你到底不是個老爺!’” 

[例一]《寒山問拾得》:我看世上人,都是精扯淡,勸君即回頭,單把修行幹,做個大丈夫,一刀截兩斷,跳出紅火坑,做個清涼漢,悟得長生理,日月為鄰伴。

孔尚任《桃花扇·修劄》:“無事消閑扯淡,就中滋味酸甜。”

魯迅 《書信集·緻增田涉》:“所謂‘扯淡’一詞,實較難譯。無幫閑的才能。”

明 紀振倫 《三桂聯芳記·征途》:“思量做這官兒,真個叫做扯淡,一連餓了三日,不嘗半口湯飯。”

清趙慶熺《香銷酒醒曲·雨窗排悶》:“西風裏,這扯淡的芭蕉惹是非。”

魏巍《東方》第一部第十章:“‘别問這扯淡的話吧,’有人反對說,‘當兵打仗,山南海北,這哪有個準兒!’”

典故

扯淡,是中國民間文化的經典造詞,根據地域不同有各種叫法,比如:白呼,忽悠,誇白等,又因為各地的文化差異,很難給予準确的定義,隻能求大同定義為:沒有根據的閑扯、沒事幹胡說八道。下面具體的解釋一下:

先說淡字,淡本來應該是指味道,比如說"這水太淡",本是個形容詞,但也可當動詞用,《水浒傳》裡的黑旋風李逵同志就常說"這些日子沒沾一點葷腥,嘴裡都淡出個鳥來了";再比如"淡出江湖",這裡的淡字都是動詞。而扯字跟淡字,無論如何也沒有扯到一塊的理由。但如今既扯到了一塊,則必有其來曆。它們兩字用婚姻來形容的話,它們是二婚,這扯字的原配其實本應是"蛋"字。"蛋"字本意是卵,比如雞蛋、鴨蛋、龜蛋等等。

注:近來互聯網上有一種說法,認為“扯淡一詞出現在書面的曆史并不長,據考是五四時期。扯蛋原本是民間俚語,市井之言,後被文人借用,卻又嫌蛋字不雅,有隐指男人裆下的意思,便自行把蛋字改成了淡字,以示清高,後沿襲下來。 ”事實上,這種說法沒有任何曆史根據。以“扯淡”二字在古籍電子庫當中檢索,在明清小說中此二字的用例比比皆是,本詞條第一部分所列的幾個例子都是17至18世紀的中國作家所使用的“扯淡”一詞。相反,“扯蛋”這種粗俗的稱呼,倒有可能民間後來的附會和惡搞。

歇後語

拿繩子串乒乓球——扯蛋(扯淡)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