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洛伊

特洛伊

美國2004年沃爾夫岡·彼得森執導電影
《特洛伊》(Troy)是一部2004年的史詩電影,由布拉德·皮特、艾瑞克·巴納、奧蘭多·布魯姆、黛安·克魯格等主演,沃爾夫岡·彼德森執導,該片于2004年5月9日在美國上映。《特洛伊》取材于古希臘神話。小亞細亞古城特洛伊王子帕裡斯愛上了斯巴達美女海倫,并将她帶回特洛伊。海倫的丈夫,也就是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斯邀集希臘其他城邦國,在邁錫尼王亞伽門農統帥下,率領強大艦隊追到特洛伊,圍城攻打十年,最後引出了希臘聯軍巧施的“木馬計” 。
    主标題:阿喀琉斯 副标題1:演員 布拉德·皮特 副标題2:配音 金永鋼 副标題3:希臘第一勇士,半人半神的美男子。戴馬鬃裝飾的科林斯頭盔,身披胸甲,手持标槍圓盾,有着古銅色的皮膚和凸起結實的肌肉,有着戰無不勝的勇氣信心,大無畏的精神,他靠這個征服世界。 主标題:赫克托爾 副标題1:演員 艾瑞克·巴納 副标題2:配音 陸揆 副标題3:特洛伊大王子,帕裡斯的哥哥,普裡阿摩斯的兒子。剛直勇敢、忠于職守,與強大的希臘聯軍奮戰10年,甚至赢得了敵人的敬仰。作為特洛伊方面最優秀的戰士,他就是軍神的化身,一個為尊嚴而戰的好漢。 主标題:帕裡斯 副标題1:演員 奧蘭多·布魯姆 副标題2:配音 王磊 副标題3:特洛伊王子。是他的輕薄挑起了這場曠日持久的戰争,以為那是愛情,卻不知不覺中了巫師的咒語。 主标題:海倫 副标題1:演員 黛安·克魯格 副标題2:配音 薛白 副标題3:斯巴達國王的王後,全希臘最漂亮的女人。傾國傾城、貌美如花,與帕裡斯出軌的愛發自真心、令人同情。 主标題:阿伽門農 副标題1:演員 布萊恩·考克斯 副标題2:配音 王凱 副标題3:斯巴達王墨涅依斯的兄弟。阿伽門農是個野心家,他攻打特洛伊主要是想完成自己統治特洛伊的心願,作為希臘聯軍的總統帥,他是一個絕對專制的人。以王兄的召喚為理由,聚集了以阿喀琉斯為首的希臘勇士,為國家而戰。 主标題:帕裡塞伊斯 副标題1:演員 蘿絲·拜恩 副标題2:配音 林蘭 副标題3:特洛伊著名美女。她在戰争中被阿喀琉斯俘獲,兩人日久生情,而後,希臘聯軍統帥阿伽門農貪圖其美貌而“插足”,引起阿喀琉斯不滿。 中文名:特洛伊 外文名:Troy 其他譯名:特洛伊:木馬屠城 類型:動作,冒險,愛情,劇情 出品公司:華納兄弟影片公司 制片地區:美國 拍攝地點:倫敦,墨西哥,馬耳他 發行公司:華納兄弟影片公司 導演:沃爾夫岡·彼得森 編劇:大衛·貝尼奧夫 制片人: 主演:布拉德·皮特,奧蘭多·布魯姆,黛安·克魯格,艾瑞克·巴納,加内特·赫德蘭,布萊恩·考克斯 片長:196分鐘(史詩版),163分鐘(傳奇版),174分鐘(情感版) 票房:4.57億美元 對白語言:英語 色彩:彩色 電影分級:USA:R imdb編碼:tt0332452 主要獎項: 在線播放平台: 制片成本:1.75億美元 拍攝日期:2003年4月22日-2003年12月 上映時間:2004年5月9日(美國),2004年6月12日(中國内地)

劇情簡介

公元前1193年,特洛伊國王普裡阿摩斯和他俊美的二兒子王子帕裡斯在希臘斯巴達王麥尼勞斯的宮中受到了盛情的款待。但是,帕裡斯卻和麥尼勞斯美貌的妻子海倫一見鐘情并将她帶出宮去,惱怒的麥尼勞斯和他的兄弟邁西尼國王阿伽門農興兵讨伐特洛伊。

希臘聯軍的統帥阿喀琉斯和Priam最小的兒子,特洛伊年輕的國王赫克托耳逐漸成為在戰争中成為雙方各自的英雄。

由于特洛伊城池牢固易守難攻,希臘軍隊和特洛伊勇士們對峙長達10年之久,最後英雄奧德修斯獻上妙計,讓希臘士兵全部登上戰船,制造撤兵的假相,并故意在城前留下一具巨大的木馬。

特洛伊人高興地把木馬當作戰利品擡進城去。當晚,正當特洛伊人沉湎于美酒和歌舞的時候,藏在木馬腹内的20名希臘士兵殺出,打開城門,裡應外合,特洛伊立刻被攻陷,殺掠和大火将整個城市毀滅。老國王和大多數男人被殺死,婦女和兒童被出賣為奴,海倫又被帶回希臘,持續10年之久的戰争終于結束。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配音

阿喀琉斯,/Achilles

布拉德·皮特,/Brad,Pitt

金永鋼

帕裡斯,/Paris

奧蘭多·布魯姆,/Orlando,Bloom

王磊

赫克托爾,/Hector

艾瑞克·巴納,/Eric,Bana

陸揆

海倫,/Helen

黛安·克魯格,/Diane,Kruger

薛白

阿伽門農,/Agamemnon

布萊恩·考克斯,/Brian,Cox

徐濤

墨涅拉俄斯,/Menelaus

布萊丹·格裡森,/Brendan,Gleeson

王凱

奧德修斯/Odysseus

肖恩·賓

張雲明

塞蒂斯/Thetis

朱莉·克裡斯蒂,/Julie,Christie

晏積瑄

普利文/Priam

彼德·奧圖,/Peter,O'Toole

張涵予

格蘭喀斯/Glaucus

詹姆斯·卡沙莫,/James,Cosmo

陸建藝

安德洛瑪克/Andromache

薩弗蓉·布羅斯,/Saffron,Burrows

徐曉青

布裡賽伊斯/Briseis

蘿絲·拜恩,/Rose,Byrne

林蘭

特裡奧,帕斯,/Triopas

朱利安·格洛弗,/Julian,Glover

高增志

Boagrius

内森·瓊斯/Nathan,Jones

----

Agamemnon's,Officer

Adoni,Maropis

----

Messenger,Boy

雅各布,·史密斯/Jacob,Smith

----

涅斯托爾,/Nestor

約翰·斯拉普内爾,/John,Shrapnel

趙曉明

Polydora

Siri,Svegler

----

Helen's,Handmaiden

Lucie,Barat

----

希伯裡斯/Hippasus

肯·波内斯/Ken,Bones

白玉林

Old,Spartan,Fisherman

Manuel,Cauchi

----

Tecton

Mark,Lewis,Jones

----

帕特洛克羅斯,/Patroclus

加内特·赫德蘭,/Garrett,Hedlund

趙震

阿爾喀墨涅斯/Alcimenes

Nigel,Terry

韓童生

維利爾,/Velior

特雷沃·,伊芙,/Trevor,Eve

成在群

Lysander

歐文·約曼/Owain,Yeoman

----

Scamandrius

Luke,Tal,Matthew,Tal

----

歐多拉斯/Eudorus

文森特,·裡根/Vincent,Regan

茅菁

埃阿斯,/Ajax

泰勒·梅恩,/Tyler,Mane

蓋文革

Aphareus

Louis,Dempsey

----

Haemon

Joshua,Richards

----

Echepolus

Tim,Chipping

----

Singing,Woman

Desislava,Stefanova,Tanja,Tzarovska

----

Apollonian,Guard

Alex,King

----

Aeneas

Frankie,Fitzgerald

----

演員表

職員表

制作人

沃爾夫岡·彼德森、Winston Azzopardi、Barbara Huber、Diana Rathbun、科林·威爾遜

導演

沃爾夫岡·彼德森

副導演(助理)

Paul Attard、Ben Burt、西蒙·克萊恩、Pierre Ellul、Gerry Gavigan、Arabella Gilbert

編劇

荷馬、大衛·貝尼奧夫

攝影

Paul Bond、羅傑·普拉特

配樂

詹姆斯·霍納、伊莎貝爾維納斯

剪輯

Peter Honess

選角導演

Lucinda Syson

配音導演

Isabel Venus

藝術指導

奈傑爾·費爾普斯

美術設計

Julian Ashby、Jon Billington、Andy Nicholson、Adam O'Neill、Stephen Dobric、John King

服裝設計

Bob Ringwood

視覺特效

尼克·戴維斯、Rob Harvey、Chas Jarrett、Sue Rowe、Jon Thum

錄音

Isabel Venus

布景師

Anna Pinnock、Peter Young

翻譯

劉大勇

導演

張雲明

錄音

張磊,安韶峰

聲音編輯

毛錦玲

錄音工程

勵和平,李瑞海

片名題字

路世明

字幕攝影

王璞,本

制片主任

楊和平

制片

廖林

洗印加工

北京電影洗印錄像技術廠

譯制單位

北京電影譯制廠

譯制職員表

角色介紹n

參考資料

音樂原聲

專輯曲目

專輯信息

3200 Years Ago

Achilles Leads the Myrmidons

The Temple of Poseidon

The Greek Army and Its Defeat

Briseis and Achilles

Hector's Death

The Wooden Horse and the Sacking of Troy

Remember

藝人:James Horner

唱片公司:Warner Bros.

發行時間:2004年05月11日

Troy

The Trojans Attack

The Night Before

Through the Fires, Achilles...and Immortality

幕後花絮

2003年2月,伊拉克戰争迫在眉睫,制片方隻好将外景地從摩洛哥改在墨西哥。

1989年“馬耳他先生”得主George Camilleri在參加影片拍攝時将腿摔斷,在接受手術後因并發症意外喪生。

布拉德·皮特在拍攝期間曾撕裂跟腱。

詹姆斯·霍納用了不到一個半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影片配樂。

布拉德·皮特稱在影片拍攝期間飽受戒煙之苦。

布拉德·皮特和艾瑞克·巴納親自完成打鬥鏡頭,而且兩人私下商定,要對彼此的意外誤傷付出代價,輕者每下50美元,重者每下100美元,最終,皮特賠償給巴納750美元,而巴納不必支付一分錢。

布拉德·皮特為出演該片籌備了6個月。

在得知該片的拍攝計劃後,土耳其的文化和旅遊部門曾力邀制片方赴土耳其的恰那卡萊拍攝,并承諾如果影片在土耳其的特洛伊遺址首映将會贊助拍攝經費,但最終被制片方拒絕,首映式也設在了柏林。

彼德·奧圖讨厭與導演沃爾夫岡·彼德森合作,甚至不願觀看完成後的影片。

戴安·克魯格為扮演海倫增重15磅。

特瑞·吉列姆曾被邀請執導該片,但他剛看過5頁劇本就決定放棄。

獲獎記錄

屆數

組織

獎項/獲獎者

2005第77屆

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服裝設計/Bob Ringwood(提名)

2005第28屆

日本電影學院獎

最佳外語片/沃爾夫岡·彼德森(提名)

2005第14屆

MTV電影獎

最佳打鬥場面/布拉德·皮特,艾瑞克·巴納(提名)

最佳男演員/布拉德·皮特(提名)

2008第34屆

土星獎

最佳特别版DVD(提名)

2004第6屆

青少年選擇獎

最佳劇情/動作冒險電影男演員/布拉德·皮特(獲獎)

最佳劇情/動作冒險電影男演員/奧蘭多·布魯姆(提名)(提名)

最佳突破電影男星/加内特·赫德蘭(提名)

最佳電影打鬥/動作戲

最佳劇情/動作冒險電影(提名)

幕後制作

構築史詩

影片改編自荷馬史詩着作《伊利亞特》,史詩完成于公元前8世紀,即人們所推測的特洛伊敗落之後的300至400年間。然而,究竟是荷馬編纂了當時存在的口頭流傳的曆史,還是荷馬就是這部着作唯一的原創者,至今仍是個謎,但畢竟,他的作品經曆了曆史長河的磨砺得以保存下來,最終成為了記載這段曆史最具說服力的文學作品。

該片編劇是曾為斯派克·李的《25小時》創作劇本的大衛·貝尼奧夫,制片人黛安娜·拉斯本評價它對人物的描寫很深刻,有時,這些經典文學作品會因年代的久遠而讓觀衆産生難以逾越的距離感,但舉報卻用相通的情感将幾千年前的人物同現今的人們聯系在一起。導演彼德森找到了美工設計師奈傑爾·費爾普斯幫助自己構架這個虛幻異常的古老世界。奈傑爾對那個時代相當了解,他的第一份草圖就超乎尋常的美妙,他帶領着自己的創作團隊埋首于各種書籍和研究資料之中。

制作團隊的大部分調研工作是在大英博物館完成的,因為那裡陳列着一些在土耳其挖掘出來的收藏品,很多人相信特洛伊城的遺址就在那裡。但是,至于《伊利亞特》所描繪的那個時代的特洛伊究竟是何模樣,仍然有着很大的想像空間。準确的講,片中的特洛伊城比真實尺寸大,影片的故事大多都發生在城内及周邊,其中主要部分包括希臘士兵登陸時的海灘、城牆外的戰場、特洛伊城以及城内的王宮;另外的區域還有位于希臘内地的貼撒羅尼迦山谷、斯巴達和邁錫尼城池。

城市

幾經商榷,彼德森選擇了在倫敦、馬耳他和墨西哥建造外景地,片中的大部分内景都是在離倫敦40英裡的謝伯頓制片廠的攝影棚中拍攝的。當然,整個特洛伊城不可能都建在攝影棚裡,于是馬耳他就派上了用場,制片人表示馬耳他是一個有着美妙懸崖峭壁的可愛島嶼,用來建造特洛伊城簡直再好不過。但是,馬耳他沒有足夠大的海灘,無法讓劇組的電腦圖形專家放下上千條戰船,也開辟不出來可以容納75000人的戰場,制片方最後一站是墨西哥,一切需求迎刃而解。

影片于2003年4月22日在謝伯頓開拍,在當地建造的主要布景包括特洛伊王宮,所有内景都采用了露明屋頂,因為當時光和熱的主要來源就是太陽和火。另外還有50英尺高的宙斯塑像,因為宗教主題是影片的重要元素。随後,劇組趕往馬耳他,在當地建造起占地10英畝的特洛伊城外景,而外景地的原址是一座名叫裡卡索裡的17世紀軍事堡壘。

雖然馬耳他考古資源豐富,但影片劇組發現當地沒有宛若公元前1200年的建築,整座特洛伊城沒有任何可利用資源,必須拔地重建。劇組雇傭了500多名馬耳他工人,同時還從英國空運過來将近200名工匠,他們共同在這個島嶼上展開浩大的工程。強風、炎熱和潮濕無時不刻不在影響着影片的拍攝進度,彼德森每早聽過天氣預報之後才能指定當天的拍攝計劃。特洛伊城内的王宮和複雜的街道是最後完工的,在曾兩次獲得奧斯卡獎的布景師彼得·揚的裝點下,那兩處重要場景終于顯現出震撼人心、波瀾壯闊的氣勢。

片中阿波羅護衛隊由1200名臨時演員組成,他們穿着古代戰袍,護送赫克托爾和帕裡斯穿越整個城市,然後第一次将海倫引薦給特洛伊民衆,觀衆會同海倫一樣第一次将特洛伊全貌盡收眼底。彼得·揚設計了許多合情合理的背景畫面:鐵匠鋪裡忙碌的身影、提着籃子的婦女、推着平闆車的人等等,那些難以察覺的細節為影片增添了真實性。

另外,在特洛伊的廣場和大街上,揚嘗試着展示兩種全然不同的生活狀态,除了通向王宮的主路外,其它支路都是為了顯示更為普通的生活碎片服務的,那裡有着最為平民化的日常生活。廣場則是舉行儀式的地方,在設計上就需要更加正式和簡樸,那裡還是特洛伊木馬最後停留之處,揚和他的設計小組知道廣場上将會有一個40英尺高的木馬,所以其周圍的一切不能比木馬本身更打眼。

木馬

特洛伊木馬是影片中最艱巨的設計挑戰,特洛伊木馬由希臘人用燒毀戰船的木料建造而成,他們必須用12天完成。想要設計出一個如此重要的标志物,意味着美工設計師費爾普斯的設計必須可以喚起其他人對它的共識,當然,還要保持影片崇尚的現實主義風格。費爾普斯表示不想給木馬安上輪子,因為那是一種拙劣而毫無意義的做法。經過大量的排除和選擇,三位概念藝術家共同合作創造出木馬的最後藍圖,一名雕刻家随即雕刻出一個12英寸的立體設計模型,最後,12名塑料雕刻家合力完成了真實尺寸的特洛伊木馬。

木馬是在謝伯頓制片廠建造的,而且不得不将工序一分為二,因為沒有足夠空間容納這個龐然大物。帶有馬腿的下半部和底盤先被制作出來,然後才是馬身的上半部,包括頭和肩膀。但直到兩三個月後,木馬才在馬耳他第一次完整組裝在一起。木馬的主要材料是鋼鐵和玻璃纖維,隻是外表貌似木制而已。木馬大約有38英尺高、11噸重,工作人員花了幾周時間才将其完全組裝完畢。

火燒

當特洛伊城内的所有場景拍攝完畢後,劇組投身到馬耳他的最後一場戲--将他們煞費苦心建成的特洛伊城付之一炬。那場戲需要做出大量周密計劃和協調工作,特效總監喬斯·威廉姆斯的特效小組鋪設了幾千英尺的輸氣管道,将5個液态丙烷氣罐連接在一起,藏在特洛伊城街道兩旁的建築物後,由一個有着350個可獨立操作的閥門系統所控制。每個氣罐容量為5000升,既可以儲存氣體、也可以儲存液體。

為了保證演員的安全,在正式拍攝前,劇組演練了數周,在拍攝現場附近安排了醫護小組和救護車,并備有幾套撤離方案,随時應對突發情況。由于準備充分,在實拍時,全體演職人員全都毫發無損。

墨西哥戰場

在結束馬耳他的拍攝計劃之後,劇組轉道墨西哥的洛斯卡沃斯,于2003年7月11日開始了影片最艱險部分的拍攝。制片方早已在墨西哥招募了數百名工作人員,以便在350人的核心劇組抵達前準備就緒。新的外景地占地2800英畝,在劇組到來前已經完成了大量準備工作,雇傭了230名勞工,并從墨西哥城運來了大量建材,以建造希臘戰船、阿波羅神殿和壯觀的特洛伊城牆。

其中最複雜的工作是為建造城牆清理場地,墨西哥海灘周圍的幾千英畝範圍内布滿灌木叢和仙人掌,并一直延伸進海裡,劇組必須清理出1平方英裡的區域作為戰場,同時必須按需保留某些特定品種的仙人掌。同樣,墨西哥海岸還是瀕臨滅絕的海龜的栖息地,制片方必須實施嚴格的海龜保護計劃。

在海灘環境得以保護和清理後,80名工匠馬上開始建造特洛伊的外牆和城門,該項工程用去了4個月的時間和200噸石膏。建成的城牆長500英尺,平均高度40英尺,城門兩側的中央區域甚至達到了60英尺。在後期制作中,數字技術會讓城牆再向兩端延長數英裡。

不幸的是,在第一攝制組完成拍攝、第二攝制組還有兩周就完成在墨西哥的拍攝時,一場飓風突襲了當地,影片外景地遭受了嚴重損失,三分之二的特洛伊城牆發生坍塌,重建工作又耗去了一個月的時間。

軍訓

特技組導演西蒙·克雷恩率領着一支由50位來自世界各地的特技人組成的特技團隊,他們在影片開拍前就已經訓練了6周。另外,還有1000名臨時演員會根據各自擅長而被暫時分成幾個小組,他們中間最出色的将會出現在戰鬥畫面中。

想要同時培訓1000個人、讓這些毫無經驗的“菜鳥”動作協調、整齊劃一,這絕對是一個艱巨異常的任務,這項工作交由軍事技術顧問、前英軍官員理查德·斯梅德利負責。在拍攝影片前,斯梅德利必須教會臨時演員以同樣的方式動作。這1000名臨時演員中的絕大多數人從未接受過軍事訓練,直到他們的動作達成一緻,關于影片需要的打鬥技巧才開始步入正題。

在馬耳他,斯梅德利先對200名臨時演員進行了大約4周的軍訓,教會了他們同時行軍的技巧、正确握住武器的方法,以便随時準備參加在島嶼上拍攝的一些小型戰鬥場景。不過,一旦拍攝工作轉移至墨西哥,戰争場面就擴大了,斯梅德利不但要對其餘的800名臨時演員進行相應的軍訓,還需要一個更為出色的精英團隊,他們必須具有絕對的說服力,讓戰鬥場景更真實,并且還要具有地中海民族外貌。最後,斯梅德利從保加利亞首都的體育學院征集到了理想人選。在影片開拍的1個月前,他們将臨演帶到墨西哥,安排了為期3周的訓練。

虛拟技術

雖然劇組在拍攝影片的戰争場景時動用人數衆多,但仍達不到數萬人的壯觀效果,于是一項革命性的視效技術得以應用。可以說《特洛伊》是“虛拟特技人”技術的處女作,該項新技術由占主導地位的MPC和Framestore CFC公司共同提供,以牛津大學生物系開發研制的一款軟件為基礎,該程序可以創造出虛拟的人物,當有外力施加于虛拟人物身上時,會産生與人類完全相同的反應,與大多數用電腦生成、依靠固定數據庫的虛拟人物完全不同。虛拟演員可以獨立行走,對周圍環境的感知和反應同人類是一樣的。

制作發行

制作公司

發行公司

1. Radiant Productions (美國)

1. Argentina Video Home (AVH) (阿根廷) (2004) (Argentina) (DVD)/(2004) (Argentina) (VHS)

2. B計劃 (美國)

2. Fox-Warner (瑞士) (2004) (Switzerland) (theatrical)

3. 華納兄弟影片公司 (美國)

3. Warner Bros. GmbH (德國) (2004) (Germany) (theatrical)

4. 華納兄弟公司 (阿根廷) (2004) (Argentina) (theatrical)

5. 華納兄弟公司 (巴西) (2004) (Brazil) (theatrical)

6. 華納兄弟公司 (法國) (2004) (France) (theatrical)

7. 華納兄弟公司 (意大利) (2004) (Italy) (theatrical)

8. 華納兄弟公司 (日本) (2004) (Japan) (theatrical)

9. 華納兄弟公司 (荷蘭) (2004) (Netherlands) (theatrical)

10. Warner Sogefilms S.A. (西班牙) (2004) (Spain) (theatrical)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

中國台灣

2004年5月21日

美國

2004年5月14日

澳大利亞

2004年5月13日

法國

2004年5月13日

希臘

2004年5月14日

韓國

2004年5月21日

中國香港

2004年6月17日

新西蘭

2004年5月13日

德國

2004年5月13日

加拿大

2004年5月14日

英國

2004年5月21日

意大利

2004年5月21日

票房信息

自2004年6月12日《特洛伊》在中國各大影院全線上映以來,各地影院一直呈現出熱賣景象,首周末3天票房就已達到1500萬元,截止到6月16日,全國票房已突破2000萬元大關 。

影片評價

正面評價

影片以巨資打造,場面恢弘自然毋庸置疑:希臘人的白色戰船如白色棋子一樣布陣在湛藍的愛琴海上逼近;5萬士兵從海灘殺近特洛伊城,瞬間填滿了整座山坡;所有的戰鬥在烈日黃沙上進行,分外具有陽剛色彩;阿喀琉斯出場的幾場重頭搏鬥,因強調了其速度、謀略、力量、憤怒、愛情等不同側面,各有特色,令人觀而忘倦。(《長江日報》評)

負面評價

這部耗資1.75億美元的巨片充滿勇氣與榮譽,但是沒什麼内涵,而且沒有忠于荷馬的原著。《伊利亞特》原作中,希臘諸神在故事和戰争的發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這一點在影片中完全沒有體現,沒有不和女神厄裡斯的金蘋果,也缺少了愛與美神阿弗洛狄特向帕裡斯許下的諾言:讓他擁有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評)

首先是影片節奏過于拖沓,就好像是一句話能說清的事,非要說五句話。其次,某些煽情手法太低級,比如說反複使用觀戰者的正面特寫,而這些演員的表演也過于直白,瞪大眼睛眉頭緊皺做抽泣狀什麼的。同時,故事主線不清晰,每個人物點到即止,即便阿喀琉斯這個最主要的角色也不夠深入,阿喀琉斯的母親一閃而過顯得莫名其妙。此外,原本作為宣傳亮點的特洛伊木馬部分不夠紮實,因為這是一段最廣為人知的故事,即便沒有看過《荷馬史詩》,也都知道木馬的典故。另一備受關注的角色——海倫,以她的扮演者戴安娜·克魯的外貌和身材,本可以做到讓她如《魔戒》中的麗芙·泰勒般驚豔,如今卻被淹沒在不當的化妝、燈光和鏡頭運用裡了。同樣失敗的是阿喀琉斯的愛人、赫克托爾的表妹,這個從外型到表演都相當吸引人的女孩,由于造型的粗糙,在影片後半部分不可思議地變成了一個邋遢的女奴 。(《精品購物指南》雜志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