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心壓縮機

離心壓縮機

渦烨壓縮機
離心壓縮機,也叫渦烨壓縮機,壓縮機的一種。結構和操作原理同離心鼓風機相似,但總是多級式的,能使氣體獲得較高壓強,處理量較大,效率較高。[1]
    中文名:離心壓縮機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Centrifugal Compressor 分類:筒型離心式壓縮機等 性能:處理量較大,效率高 應用:各種工藝流程中 學科:冶金工程 又稱:透平壓縮機

簡介

排氣壓力高于0.015兆帕、氣體主要沿着徑向流動的透平壓縮機,又稱徑流壓縮機。排氣壓力低于0.2兆帕的,一般又稱為離心鼓風機。離心壓縮機廣泛用于各種工藝流程中,用來輸送空氣、各種工藝氣體或混合氣體,并提高其壓力。工業上常按用途或氣體的種類命名,如高爐鼓風機和氨離心壓縮機等。

結構原理

離心壓縮機由轉子、定子和軸承等組成。葉輪等零件套在主軸上組成轉子,轉子支承在軸承上,由動力機驅動而高速旋轉。定子包括機殼、隔闆、密封、進氣室和蝸室等部件(圖1)。隔闆之間形成擴壓器、彎道和回流器等固定元件。隻有一個葉輪的離心壓縮機稱為單級離心壓縮機,有兩個以上葉輪的稱為多級離心壓縮機(見彩圖)。級由葉輪及其後面的擴壓器等通道組成。葉輪是離心壓縮機的關鍵部件,有閉式和半開式兩種。

閉式葉輪由葉片、輪蓋和輪盤組成,半開式葉輪沒有輪蓋。當葉輪高速旋轉時,由于葉片與氣體之間力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離心力的作用,氣體從葉輪中心處吸入,沿着葉道(葉片之間通道)流向葉輪外緣。葉輪對氣體作功,氣體獲得能量,壓力和速度提高。然後,氣體流經擴壓器等通道,速度降低,壓力進一步提高,即動能轉變為壓力能。由擴壓器流出的氣體進入蝸室輸送出去,或者經過彎道和回流器進入下一級繼續壓縮。在整個壓縮過程中,氣體的比容減小,溫度增加。溫度增加後,壓縮氣體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

為了節省功率,多級離心壓縮機在壓力比大于3時常采用中間冷卻。被中間冷卻隔開的級組稱為段。氣體由上一段進入中間冷卻器,經冷卻降低溫度以後再進入下一段繼續壓縮。中間冷卻器一般采用水冷。每個機殼所包含的部分稱為缸。離心鼓風機排氣壓力較低,所以一般是單缸無中間冷卻的結構。

性能

離心壓縮機的主要性能參數是流量、排氣壓力、功率、效率和轉速。描繪同一轉速下的排氣壓力、功率和效率與流量之間的關系的曲線稱為性能曲線(圖2)。離心壓縮機最小流量受喘振工況的限制,最大流量受阻塞工況的限制。可以采用變轉速、進口節流、出口節流和可調進口導葉等方法進行調節,以擴大運行工況範圍。

發展概況

離心壓縮機是在通風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20世紀初出現了壓力比為4.5的離心壓縮機。50年代開始,離心壓縮機制造業得到發展。1963年,美國生産出第一台合成氨廠用的14.7兆帕高壓離心壓縮機,采用筒型機殼代替水平剖分型機殼,又稱筒型壓縮機,它能承受10兆帕以上的壓力。

70年代,美國、意大利和聯邦德國先後制成60~70兆帕高壓筒型壓縮機,筒體壁厚達280毫米。80年代初排氣壓力已達80兆帕。離心壓縮機轉速一般為幾千轉/分以上,有的已達25000轉/分以上,所需功率可達幾萬千瓦,流量已達10000米/分。離心壓縮機的常規葉輪是以一維流動理論為基礎設計的,尚不能反映氣流三維流動的複雜性質。60年代開始應用三維流動理論(見透平機械、氣體動力學)設計空間扭曲葉片,以改善級的性能。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