鈎針

鈎針

鈎針編織的重要工具
鈎針是進行鈎針編織的重要工具,有相當多種尺寸與規格,大至3.5公厘、小至0.75公厘者都有(美制為00到14吋)。材質上,鋁制與塑膠制是較常見到的,最常用的鈎針大小是2.5mm到19mm(美制為B到S号),比較特殊的長鈎針被稱為突尼斯鈎針,織法混合了鈎針編織與棒針編織。
    中文名:鈎針 外文名: 别名: 材質:鋁制與塑膠制 尺寸:大至3.5公厘、小至0.75公厘 用途:鈎針編織的重要工具

簡介

鈎針主要是用來編織的,鈎針編織是以螺紋棉花線鈎成的白色蕾絲鈎針編織,是創造織物的一種方式,透過一支鈎針可将一條線編織成一片織物,進而将織物組合成衣着或家飾品等。英文的鈎針編織“Crochet”是由古法語的“Croc”或“croche”而來,這兩個字都有鈎子的意思。

鈎針所編織的織物充滿了無數個小環,透過鈎子将線打活結,充做一環,接着将鈎子從第一環穿入,鈎頭勾線,勾出另外一環,就能逐漸組成一排線串,最後一排會僅有一個活動環串在鈎針上,新的一排可再返回勾在舊的一排上,于是線串上的環鈎出無數排,就形成了一片鈎針編織。與棒針編織的邏輯基本上是相同的,但不同在于鈎針編織的花樣比較自由,從頭到尾僅有一支鈎針與一根線,可鈎出許多自由型與花型、圓型,甚至很容易鈎出小型的立體織物,如手指玩偶等。

鈎針編織普及化的時間,可能是1800年代左右的歐洲,透過文獻的了解,最早的鈎針編織可能根本是沒有鈎針而使用手指的,以至于沒有人工工具留下來的痕迹,也無法考據其曆史。某些作家以這些手指編織的圖片推測鈎針編織的曆史必定相當悠久,此論點同樣也沒有證據支持。其他的作家則認為,編結、編織這些方法,都是非常早期的編織方法之一,但至今尚未在有發現織品的考古年代中,發現以鈎針編織法所織成的織物。

作用及特點

1、鈎針是一種編織藝術,簡單易學,工具也不複雜,隻需一根鈎針,再加上鈎針用的線或毛線等就行,其作品的特點是镂空圖案較多。

2、湘繡針法之一。以針引線,刺繡地上面,再以針刺繡地下面,不使繡線全伸而浮着于繡地,然後以針橫刺線的中腰,使浮着的線兩頭凸起而成連續不斷的顆粒。鈎針要用最粗的線,專門适宜刺繡雞冠和雞冠花。是湘繡的一種特有針法。

3、編織花邊等用的帶鈎的針。也作勾針。

編織方法

在進行鈎針編制時,主要運用到的針法有辮子針(即鎖針),短針,中長針,長針,短針等。它們在編織時互相換用,形成各種花樣并重複編織,逐漸形成各種美麗的藝術品。

使用鈎針可以鈎織幾乎所有的我們可見的物品、衣服,常見的鈎針應用主要有衣服、玩偶、圍巾、鞋子、裙子等。

一般來說,鈎織任何一件作品,事先通過基礎的針法繪制圖解,然後跟圖解以及結構圖鈎織即可見成品。鈎針圖解就是基本鈎針針法的綜合運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