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

孫立

小說《水浒傳》人物
孫立,文學名著《水浒傳》中的人物,原是登州兵馬提轄,精熟弓馬,武藝過人,江湖上人稱“病尉遲”。在弟弟孫新、弟婦顧大嫂的勸告下,為救解珍、解寶兄弟,衆人聯手劫了牢獄,救出了解家兄弟。孫立得知梁山人馬正在攻打祝家莊,因孫立和祝家莊教師栾廷玉是同師兄弟,便打着登州兵馬提轄的旗号打入祝家莊作内應,破了祝家莊。梁山大聚義後,一百零八将之一,孫立排梁山第三十九位,上應地勇星,封梁山馬軍小彪将兼遠探出哨頭領第二名。受招安後,孫立被封為武奕郎。征方臘後,孫立與孫新、顧大嫂皆幸存,仍歸登州。[1]
    中文名:孫立 外文名: 别名:病尉遲,孫提轄 飾演: 配音: 登場作品: 生日: 年齡: 身高: 體重: 三圍: 籍貫:登州 出生地:瓊州(今海南島) 民族:漢族 國籍:中國 職業:登州兵馬提轄、武奕郎 主要成就:三十回合戰平呼延灼 梁山職務:馬軍小彪将兼遠探出哨頭領 坐騎:烏骓馬 出場回目:第49回 上山回目:第49回 排名:39 所處時代:宋代

人物經曆

上梁山前

人物出身

孫立,瓊州(今海南島)人士,身高八尺,功夫了得,使一支長槍及一節鋼鞭,騎坐烏骓馬,人稱“病尉遲”,是“小尉遲”孫新的兄長。妻子姓樂,通稱“樂大娘子”,是鐵叫子樂和的親姊。

解救二解

孫立弟妹顧大嫂的兩位表弟解珍、解寶兄弟被毛太公、毛仲義、包吉等人陷害下獄,被騙至孫氏夫婦的黑店中,不得已,孫立答應援救二解。

卧底祝家莊

孫立等人劫了大牢,救出了受陷害的解珍、解寶兄弟,并一起投奔梁山泊。 

孫立得知梁山人馬正因攻打祝家莊不利而煩惱,而祝家莊教師栾廷玉正是自己的同門師兄,便打着登州兵馬提轄的旗号進入祝家莊作卧底。最終他與梁山人馬裡應外合,攻破了祝家莊。

上梁山後

梁山大聚義

大聚義時孫立排梁山第三十九位,星号為地勇星,梁山馬軍小彪将兼遠探出哨頭領第二名。

梁山受招安後,孫立随宋江南征北戰,立下較多戰功。

征遼

征遼時,孫立大戰寇鎮遠,将其擊殺,是書中最精彩的單挑情節之一,并且此戰讓遼軍無主,宋軍大縱三軍追殺遼軍。

征田虎

在水浒傳簡本中曾殺死孫吉、活捉了山㬌隆征田虎時,孫立大戰方瓊,占上風,卻被張翔射中馬眼,在花榮、秦明協助後斬方瓊。 

在簡本水浒中,降服喬道清時,孫立曾扮成趙玄壇,要求對方歸降。但在常見的百二十回本中無此情節。

方臘及結局

攻打常州時,孫立大戰範疇,占上風。

攻打蘇州時,孫立大戰甄誠三十合,不分勝敗。城破後孫立打死張威。

攻打昱嶺關時,孫立活捉了雷炯。 

孫立鬥呼延灼

孫立鬥呼延灼

攻打歙州時,孫立、黃信、鄒淵、鄒潤、林沖五将合力擊殺王寅。

經過征方臘後,為幸存頭領之一,被封武奕郎,仍舊回登州為官。

(以上情節除特别注明外,依據均為百二十回本《水浒全傳》。)

出處考證

人物出處

孫立在《水浒傳》中雖被列于“七十二地煞”,但其名字卻屬最早出現于水浒一百單八将的雛形“宋江三十六人”名單之俦。根據被認為是《水浒傳》藍本的《大宋宣和遺事》所記載的三十六人“天書”名單内,“病尉遲孫立”便列于第二十四位,而且有其相關故事(書中孫立與楊志等人同為宋朝的指揮使,一次楊志約了孫立,但久等不至,盤纏用盡,被迫賣刀,更發生殺人事件;後來孫立為救友人,會同李進義等人劫牢落草);羅烨所著《醉翁談錄》卷一中,錄有“石頭孫立”一種公案類話本;宋代周密所著《癸辛雜識》載龔聖與《宋江三十六人贊》中,孫立亦列其中,排列第九,贊詩為“尉遲壯士,以病自名,端能去病,國功可成”。可見“病尉遲孫立”此名,在《水浒傳》人物的各種來源中,都是穩定而常駐的。然而在“水浒故事”的流傳及變易間,孫立的地位不知因何緣故逐漸被排後,在《水浒傳》中更被列入副将的階層。 

此外,宋代小說集《青瑣高議》中,有《孫立為王氏報冤》一篇,也被一些人認為與孫立原型有關。 

綽号來曆

孫立的綽号原是“病尉遲”,因為他身着皂袍,手持鐵鞭,像民間形象中的唐朝名将尉遲恭。而施耐庵寫《水浒傳》時寫作了“病尉遲”。

對于這一綽号有兩種解釋,一說“病,使動用法,就是超過的意思”。但縱觀《水浒傳》中的綽号,比古人的不少,但沒有說超過的,山寨版超過原版未免有些矛盾。書中描述孫立為“淡黃面皮”,尉遲恭則是黑臉。“病尉遲”大概是說這個“尉遲恭”像是生了病,臉色變了。而被稱為“病關索”的楊雄書中也描述他為面色微黃。 

人物外貌

以下為書中外貌描寫:

孫提轄下了馬入門來,端的好條大漢,淡黃面皮,落腮胡須,八尺以上身材,姓孫名立,綽号病尉遲,射得硬弓,騎得劣馬,使一管長槍,腕上懸一條虎眼竹節鋼鞭,海邊人見了,望風而降。

病尉遲孫立是交角鐵幞頭,大紅羅抹額,百花點翠皂羅袍,烏油戗金甲,騎一匹烏骓馬,使一條竹節虎眼鞭,賽過尉遲恭。 

人物評價

贊詩

120回本:

胡須黑霧飄,性格流星急。

鞭槍最熟慣,弓箭常溫習。

闊臉似妝金,雙睛如點漆。

軍中顯姓名,病尉遲孫立。 

115回本:

胡須黑霧飄,性格流星急。

鞭槍最熟慣,弓箭常溫習。

闊臉似妝金,雙睛如點漆。

軍班顯姓名,尉遲是孫立。 

他人評價

孫新道:“我的親哥哥現做本州軍馬提轄,如今登州隻有他一個了得。幾番草寇臨城,都是他殺散了,到處聞名……。”

栾廷玉:“我這個賢弟孫立,綽号病尉遲,任登州兵馬提轄。”

寇鎮遠:“這厮賣弄弓箭!……你隻躲的我箭,須躲不的我槍。” 

評點者評價

金聖歎:是尉遲……寫出好漢。 

袁無涯:披挂裝點,有氣色,又插馬一句,更生色。 

餘象鬥:觀此段孫立假捉石秀,使其軍心無疑,行計者不可不知此行矣。

此功深出于孫立等,可謂良智,首功亦可取。 

排名争議

《水浒傳》的梁山好漢排名,雖然書中寫明是依據“天降石碣”,但從明代開始就不斷有人質疑,認為其實際上是宋江、吳用等人制造的一個騙局,排名實際上是經過了能力、出身、關系等方面的考慮才定下的。其中孫立的排名,往往成為争議的焦點,持質疑态度的人認為:孫立武力不弱,又是從登州上山的八人中實際的首領,卻排在了地煞,低于同樣是登州八人之中的解珍、解寶;而且孫立在《水浒傳》之前的各種水浒相關作品中都在“宋江三十六人”範圍内,而同樣在此範圍内的大部分人在《水浒傳》中都位列天罡。其中原因可能是因為孫立曾“出賣”師兄弟栾廷玉,以及為了削弱登州勢力而被“打壓”。 這類觀點在《蕩寇志》等水浒衍生小說中也有體現。但也有觀點認為上述說法脫離了原著思路,純屬無稽之談。 

衍生形象

衍生小說形象

孫立因為在各版本原著的結尾都存活了下來,因此多在水浒傳續書中出場,而且往往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其中包括:

百回本續書:

陳忱《水浒後傳》中,孫立與阮小七、孫新、栾廷玉、扈成等重聚登雲山,後來加入到李俊的暹羅國,最終任暹羅國兵馬總管,武烈将軍,封伯爵。 

青蓮室主人 《後水浒傳》中,孫立托生張月鹿宿鐵殼臉呂通。 

七十回本續書:

俞萬春 《蕩寇志》中,作者稱孫立原本為梁山第十五位,後因董平上山而降為三十九位。最後遭栾廷玉千刀萬剮而死。

程善之《殘水浒》中,孫立在栾廷玉、扈成攻梁山時中炮,連人帶船轟沉水底而死。 

其他衍生小說:

褚同慶的重撰小說《水浒新傳》中,孫立的星号被改為天嚴星,排第九位,是孫新的父親。 

民間形象

盡管在《水浒傳》原著中戲份不算太多,但由于其特殊的早期出處以及在石碣排名上的争議等原因,孫立的形象在傳統和現代的民間流傳中都産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杭州民間評書當中,孫立是周侗的師弟。又有一些作品,描述孫立祖上是海南島少數民族的酋長,後來成為世襲軍官。民間還有把孫立稱為“孫提神”,并有“馬上林沖,馬下武松,天上孫立,表字悟空”的俗語稱贊孫立的武藝。 

影視形象

齊景斌飾演的孫立

齊景斌飾演的孫立(20張)

山東版《水浒傳》胡建飾孫立

央視版《水浒傳》齊景斌飾孫立

鞠覺亮版《水浒傳》楊藝飾孫立

《水浒人物譜之病尉遲孫立》譚凱飾孫立

《水浒人物譜之母大蟲顧大嫂》牛笠飾孫立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