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鶴梁

白鶴梁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鶴梁位于長江三峽庫區上遊,重慶市涪陵城北的長江中,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長江水枯的時候,才露出水面。相傳唐朝時爾朱真人在涪州今白鶴梁的江邊修煉,後得道,在石梁上乘鶴仙去,故名“白鶴梁”。[1]白鶴梁題刻始刻于唐朝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前,現存題刻165段,3萬餘字,石魚18尾、觀音2尊、白鶴1隻,其中涉及水文價值的題刻有108段,是全世界唯一的一處以刻石魚為“水标”,并觀測記錄水文的古代水文站。比1865年我國在長江上設立的第一根水尺——武漢江漢關水文站的水位觀測記錄要早1100多年,故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之稱。白鶴梁景觀是三峽文物景觀中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将其譽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 中文名:白鶴梁
  • 外文名:White crane Underwater
  • 地理位置:涪陵城北長江中
  • 主要景點:白鶴梁題刻
  • 社會地位: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 類型:人文、自然景觀

名字由來

白鶴梁,這個詩化的名字緣何而來,雖然衆說紛纭,但都與一個叫爾朱通微的人有關。相傳,在北魏時,爾朱通微不願與篡奪皇位的族兄爾朱榮合流,棄家學道,道成,号爾朱真人。爾朱煉丹售市,至合州,價傲太守。太守怒,将爾朱囚籠抛江。籠不沉,卻順江而下,至涪州白鶴雲集之石梁,遇一名白石之漁人舉網而得之。爾朱時正酣睡,漁人久呼不應,擊磬方蘇,遂為至交。漁人仍然輕舟布網,爾朱繼續修真煉丹;晚則曲膝相對清談,倦則抵足攬江入夢。竹笛漁歌,銅磬經文,各得其趣,兩情甚笃。一日,爾朱取丹與白石漁人佐酒暢飲,醉後,乘白鶴化仙而去。白鶴梁便以此得名。

地理位置

在重慶境内長江與烏江的交彙處有一座古老的城市——古巴國故都涪陵。古時稱為地處北緯29°43′,東經

107°24′。全長1600米,寬10到15米,自西向東延伸,呈一字形與江流平行。水位标高137·81米,梁脊高出最低水位2米,低于最高水位30米。距長江南岸100米,東臨長江與烏江的彙合處。從唐至今逾1200餘年的文字題刻170餘段就镌刻于其上,這就是聞名遐迩的白鶴梁題刻。

文物價值

藝術價值

白鶴梁上題刻縱橫交錯,篆、隸、行、楷、草皆備,顔、柳、蘇、黃俱全,還有少數民族文字,可謂集曆代名家書法之大成,素有“水中碑銘”之美譽。題刻多出自曆代文人墨客之手,以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最為著名。梁上題刻或詩或文,記事抒情,吊古懷舊等,集文學、書法、繪畫、石刻藝術為一體,實為罕見的水下奇觀。

考古價值

白鶴梁題刻位于長江三峽庫區上遊涪陵城北的長江中,是三峽文物景觀中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将其譽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白鶴梁題刻具有重要的“曆史、科學、藝術”價值。衆多珍貴題刻堪稱國寶,令中外專家和遊客驚歎不已。白鶴梁水下博物館本數據來源于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與水文科學有關的題刻108件,故有“世界水下碑林”美譽。這些題刻主要集中于傾斜14.5度的北坡上,起于唐廣德元年,止于1963年2月15日涪陵文化館最後題刻落筆,剛好1200年。記錄着72個年份的枯水曆史,共有題刻180多幅,其中唐代l幅、宋代98幅、元代5幅、明代16幅、清代23幅、近現代40多幅。

梁上刻着曆代名人真迹,如黃庭堅、晁公道、黃壽、朱昂、吳革、劉甲、龐公孫、王士祯等,共300多人題寫的詩詞,達3萬多字。荟萃“顔、柳、蘇、黃、真、草、隸、篆”名體書法于一梁,大放異彩,流芳千古。北宋大書法家黃庭堅題寫的“元符庚辰涪翁來”,更是令人驚歎。

文物保護

為了更好的保護和開發三峽白鶴梁水文題刻,2001年葛修潤院士提出了一套在長江白鶴粱題刻的原址上建立水下博物館的"無壓容器"方案,通過建一個注滿淨化過濾江水的容器來抵消内外壓力。這一方案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既可以更好的對具有1200年曆史的世界罕見的江底水文題刻進行保護,又為科學研究和遊人參觀提供了條件。

該方案獲國家批準後,工程于2003年2月正式開工。整個工程分為A、B、C三個标段分别實施。

在正式施工前,還進行了水下考古,并對白鶴梁本體進行了鉚固、翻模、資料提取及表面化學處理等基礎工作。

A标段工程2003年2月重慶涪陵白鶴梁題刻原址水下保護A标段工程通過招标正式開工。這一标段包括水下導牆基礎鑽探工程和保護體防撞墩工程,以及擴寬航道進行洗手梁、坳馬石炸礁工程。

B标段工程

這一标段是白鶴梁題刻原址水下保護工程的核心部分。它包括水下保護體、交通廊道、參觀廊道、水下照明系統、水下攝像系統、循環水系統、監測系統、供氣系統及消防、空調通風、給排水通訊、自動扶梯、等制造安裝、裝飾工程等。

C标段工程這一标段工程主要是地面陳列館建設,各項系統主機的制造、安裝及整個系統的全面調試運行。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

水下博物館已于2009年5月18日正式對外開放,整個保護工程,由"水下博物館"、"連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和"岸上陳列館"四部分組成。水下博物館就是在白鶴梁原址上修建一個保護殼體。遊客可下到帶參觀窗的水下通道,透過玻璃舷窗欣賞白鶴梁題刻。保護體内還安裝了6排、150組燈源,每組燈源由9個小燈組成,而每個小燈裡又藏着8個聚光和散光燈。白鶴梁水下保護體将猶如一個璀璨的水晶宮。遊客可在長江防護大堤上建造的陳列館内,根據自己的需要,操作攝像頭,通過電腦屏幕,從不同角度近距離觀賞白鶴梁。同時,少數專業人士,還可通過潛水的方式參觀白鶴梁。是由葛修潤提交的方案。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分為地面陳列館和水下參觀兩大部分。在地面陳列館展廳内共設有"生命之水--世界大河文明中的水文觀測"、"長江之尺--白鶴梁題刻的科學價值"、"水下碑林--白鶴梁題刻的人文價值"等展覽單元。參觀者将通過聲音體驗、視覺體驗、參與體驗、情感體驗獲得一份難以忘懷的記憶。

在水下參觀部分觀衆朋友可從地面陳列館乘坐長達90米,垂直高度40米的隧道式自動扶梯進入長147米的水下時光隧道,進入70米長的參觀廊道後,觀衆朋友會有三種參觀方式:1.通過參觀廊道内直徑為80厘米的23個觀察窗直接觀看水中的白鶴梁題刻;2.保護體内安裝有28個360°旋轉的攝像頭,觀衆朋友可以通過觀察窗旁的觸摸顯示屏點擊式觀賞題刻;3.參觀廊道内設有潛水艙,條件成熟之後,觀衆朋友還可以通過潛水艙潛入水中,零距離欣賞文物題刻。參觀完以後,再通過另一條全長154米的水平交通廊道以及90米長的自動扶梯返回地面陳列館。

據悉,白鶴梁題刻已于2012年列入國家申報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錄,開始全力沖刺。如果"申遺"成功,白鶴梁将成為繼大足石刻後重慶市第二處世界文化遺産。重慶市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專家組副組長、北京大學教授孫華說,如果白鶴梁沖擊世遺成功,将成為全世界首個水文記錄類的世界文化遺産。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