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

百姓

汉语词语
百姓,汉语词汇。拼音是 bǎi xìng。《诗经·雅·天保》“群黎百姓”郑玄笺:“百姓,官族姓也。”现今指平民、国民、普通人。也称“老百姓”。①商、周时通指贵族。②战国后用以通称平民。 [1]
  • 中文名:百姓
  • 外文名:People
  • 拼音:bǎi xìng
  • 近义词:平民、布衣

基本解释

(1) [common people] 普通人——相对于官员、干部而言。

(2) 古代百姓是百官贵族的统称。

详细解释

1.百官族姓。古时贵族以其所封之地为姓,故称为「百姓」。

《书经.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n

2.泛指一般平民、国民。

《易经.系辞上》:「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夫百姓不能自治,故立君以治之。」

《儒林外史.第四0回》:「我和你们众百姓在此痛饮一天,也是缘法。」

百姓解释

中国奴隶社会中只有贵族有姓,因此称之为百姓。《尚书·尧典》:“平章百姓”。战国以后泛指平民。

②杂志名。《百姓》是一本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的国家一级期刊、是一本为老百姓所想所用而办的中央级综合性时政杂志,面向国内外发行。杂志突出对百姓的关爱,以维护百姓权益,为老百姓说话为特色,追求理性、实用、时尚,力图以平民视角记录变革中的中国。自2001年创办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③姓氏。来源主要有两支,其一属黄帝之后;其二,由百里氏之后省略“里”而来,百姓发迹之处为湖南南阳,现主要分布于北京、浙江、湖南、四川和重庆等地。

词汇辨析

古代庶民无姓,有土有官爵者才有姓。遂以“百姓”作贵族的通称。在商指奴隶主阶级,在周指封建领主阶级。有贵贱之分,如西周以姬姓王族为贵。春秋后半期,宗族逐渐破坏,土地个人私有的地主阶级代替土地嫡子世袭的领主阶级兴起,百姓逐渐失去贵族的意义,社会地位与庶民相似。《书.盘庚下》:“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告尔百姓于朕志。”《诗.小雅.天保》:“群黎百姓,遍为尔德。”毛传:“百姓,百官族姓也。”《国语.楚语下》:“民之彻官百。王公之子弟之质能言能听彻其官者,而物赐之姓。”《周礼.秋官.小司寇》:“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其位,王南乡,三公及州长、百姓北面,群臣西面,群吏东面。”

15年版辞海的解释; 书尧典;“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孔传;“百姓百官”,郑注;“百姓,羣臣之父子兄弟”,按孔郑辞有详略,其义略同,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周语富辰曰;”百姓兆民“,注;”百姓百官也;官有世功,受氏姓也“。楚语观射父曰;”民之彻官百,王公之子弟之质,能言能听,彻其官者,而物赐之姓,以鉴其是官,是为百姓“,郑说所本也。蔡传;”百姓,几内民庶也",按阎氏若璩释地又云;“百姓义二;有指百官言者,书”百姓“与”黎民“对,礼大传”百姓“与”庶民“对是也;有指小民言者,不必夏代,亦始自唐虞之时,”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是也。今普通称人民曰百姓。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