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叙事

元叙事

哲学术语
元叙论通常被叫做“大叙事”。这一术语在批判理论,特别是在后现代主义的批判理论中,指的是完整解释,即对历史的意义、经历和知识的叙述。它通过预期实现,对一个主导思想赋予社会合法性。这一术语是由法国哲学家李欧塔(Jean-François Lyotard)在1979年首次提出的。他说,社会现代性的最主要部分是大叙事构成的。但后现代主义却是以怀疑大叙事(进步、启蒙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为特征的。
    中文名:元叙事 外文名: 适用领域: 所属学科: 也叫做:“大叙事” 常出现于:后现代主义的批判理论中 提出者:法国哲学家李欧塔

基本简介

元叙事(meta narration),通常被叫做“大叙事”,就是无所不包的叙述,具有主题性,目的性,连惯性和统一性。这一术语是由法国哲学家利奥塔(Jean-François Lyotard)在1979年首次提出的。根据利奥塔的解释,元叙事或大叙事,确切地是指具有合法化功能的叙事。

文艺理论批评中,经常使用这个词语。史学借用这个词语,是受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这一术语在批判理论,特别是在后现代主义的批判理论中,指的是完整解释,即对历史的意义、经历和知识的叙述。它通过预期实现,对一个主导思想赋予社会合法性。

基本理论

20世纪70年代,利奥塔在《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一书中把“元叙事”看作是“现代性的标志”,把后现代定义为“不相信元叙事”,并以此为切入点,来对现代性进行“清算”。

利奥塔从维特根斯坦的著作中借用了“话语模式”理论,构建了这一进步政治观。这种进步政治观基于一系列各种不同的合理语言游戏的集合体,而后现代主义者企图以具体的事件和人类的多样化经历来代替大叙事。

利奥塔认为,社会现代性的最主要部分是大叙事构成的,但后现代主却是以怀疑大叙事(进步、启蒙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为特征的。

利奥塔提出大叙事应该让位于“小叙事”,或者说是更谦虚的、“地方化”的叙事。“小叙事”可以“把目光聚焦于单个的事件上,从而把大叙事抛弃。”

内容简介

"元叙事"英文:meta-narrativemetanarrative

元叙事与后现代主义

李欧塔提出大叙事应该让位于“小叙事”,”李欧塔从维特根斯坦的著作中借用了“话语模式”理论,构建了他自己的进步政治观。这种进步政治观基于一系列各种不同的合理语言游戏的集合体。

后现代主义者企图以具体的事件和人类的多样化经历来代替大叙事。他们说“多样性的理论观点要比宏大的,包罗万象的理论好得多。

利奥塔称:“我将后现代一词定义为对元叙事的怀疑。”那么,何谓元叙事?利奥塔说:“元叙事或大叙事,确切地是指具有合法化功能的叙事。”

中国崛起与元叙事的终结

2013年6月13日,TED环球大会在爱丁堡举行,来自上海的风险投资人和政治学学者李世默在大会上发表演讲,题目为《China and the End of Meta-Narratives(两种制度的传说——中国崛起与元叙事的终结)》,以亲身经历讲述中国发展的两个三十年故事,突破了以往TED演讲题材,涉及中国崛起的历史、制度、经验等方方面面,引起现场热烈反响。

李世默提到:我们正在见证一个时代的落幕。共产主义和选举民主制,都是基于普世价值的“元叙事”。在20世纪,我们见证了前者因极端教条而失败;到21世纪,后者正重蹈同样的覆辙。“元叙事”就像癌症一样,正在从内部吞噬民主。我想澄清一下,我并不是要谴责民主。相反,我认为民主政治对西方的崛起和现代世界的诞生居功至伟。然而,很多西方精英把某一种民主形式模式化、普世化,这是西方当前各种病症的病灶所在。如果西方的精英不是将大把的时间花在向外国推销民主上,而是更多关心一下自身的政治改革,恐怕民主还不至于像今天这样无望。

中国的政治模式不可能取代选举民主,因为中国从不将自己的政治制度包装成普世通用的模式,也不热衷于对外输出。进一步说,中国模式的重要意义,不在于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可以替代选举民主的新模式,而在于从实践上证明了良政的模式不是单一而是多元的,各国都有可能找到适合本国的政治制度。让我们为“元叙事”的时代画个句号吧。共产主义和民主可能都是人类最美好的追求,但它们普世化的教条时代已经过去。我们的下一代,不需要被灌输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政治模式,所有社会都只有一种归宿。这是错误的,不负责任的,也是乏味的。多元化正在取代普世化。一个更精彩的时代正缓缓拉开帷幕,我们有没有勇气拥抱它呢。

意义

可以这样认为,元叙事是一种完满的设想,是一种对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有始有终的构想型式。由于这种设想无法证实,反而常常会遭到现实的打击而破灭,因此,不免带有神话的色彩。

另一方面,元叙事是针对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所进行的大胆设想和历史求证,它的产生动机源于对人类历史发展前景所抱有的某种希望或恐惧,总要涉及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结局,总要与社会发展的当前形势联系在一起,往往是一种政治理想的构架。

虽然,21世纪初以来,西方史学循着突破政治框架的路子前进,元叙事的主题线索偏重经济和文化。但是无论经济还是文化,从最终的结局来说,仍然摆脱不了与政治结构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干系。大叙事与其说是一种历史叙事,不如说是一种历史构想。它因逝去的历史事实而证实,因将来的历史事实而证伪,是史学家的希望和寄托,是史学家的激励和追求。

文献解释

"元叙事"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1、这里所谓的元叙事,是指启蒙运动关于“永恒真理”和“人类解救”的故事。这类元叙事在各种话语中占有一种优先和特权的地位,即成为所谓的权威话语。

2、这些“元叙事”是指支撑西方文明的普遍真理与客观真理。“元叙事”的方法已经被大量的“语言游戏”所代替,每一游戏语言都有自己的一套特殊的游戏规则,因而不存在什么客观真理与普遍的科学理性。

3、所谓元叙事是指黑格尔式的思想传统——“纯思辨理论叙事”即包罗万象的准则和无所不包的理论体系。哈桑指出:“后现代主义者只是割断联系他们自称要持存的全部就是断片。

4、所谓元叙事,是指黑格尔式的思想D功能造成的。这样,当代解释学就否认了传统的认传统——“纯思辩理论叙事”和法国大革命代表的思D识论及其所谓的“深层意义”或“真理”。

5、元叙事也叫元虚构、元小说,它通过作家自觉地暴露小说的虚构过程,产生间离效果,进而让接受者明白,小说就是虚构,不能把小说当作现实。这样,虚构在小说中也就获得了本体的意义。

6、元叙事的创作方法在中国当代先锋派小说中,特别是马原的作品中得到了鲜活的体现。代表性的作品有《虚构》《冈底斯的诱惑》等等。

7、后现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并没有独立的所谓后现代主义认识论这样一个哲学流派,但叙事知识(人文科学)的衰落使作为知识基础的一些认识论原则受到质疑,后现代认识论就表现为一种对元叙事的不信任。“元叙事”就是传统的形而上学和总体化的思想。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