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

汉语汉字
仲,汉语常用字,读音zhòng,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时代。基本含义为兄弟排行次序二:仲兄;引申含义为在当中的:仲春。仲的常用组词为仲弟。包含仲的常用成语为不分伯仲。
  • 拼音:zhòng
  • 部首:亻
  • 五笔:WKHH
  • 仓颉:OL
  • 笔顺:撇竖竖折横竖
  • 名称:仲
  • 英文:in the middle
  • 笔画:6
  • 部首笔划:2
  • 四角号码:25206
  • UniCode:CJK
  • 规范汉字编号:U+4EF2
  • 释义:兄弟排行次序二:~兄。~弟。
  • 说文解字:在当中的:~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仲夏、仲秋、仲冬依此类推)。~裁(居间调停、裁判)。
  • 词性:形容词
  • 相关词语:仲月 仲商 仲吕

字源演变

统一规范简化为“仲”

仲字骨刻文演变:

引自:丁再献、丁蕾《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十九章第二节,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现代释义

基本字义

形容词:位置居中的。【组词】:「仲秋」、「仲夏」。《书经.尧典》:「日中星鸟,以殷仲春。」

形容词:兄弟排行,常用伯、仲、叔、季为序,仲是排行第二的。《仪礼.士冠礼》:「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汉.郑玄.注:「伯仲叔季,长幼之称。」

形容词:姓。如唐代有仲子陵。

详细释义

仲zhòng

1、会意兼形声。从人,从中。中亦声。甲骨文、金文作“中”。本义:排行第二。如:杜甫《咏怀古迹》:“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又如:仲兄(次兄;二哥)、仲弟(二弟);仲叔(兄弟中排行第二者)、仲子(对兄弟中排行第二者的尊称;次子)。

2、同本义:《释名》:“仲,中也,言位在中也。”。《说文》:“仲,中也。”。

3、衍义:《礼记·檀弓》:“五十以伯仲,周道也。”。按,古者幼名冠字,冠字谓之且字,且,荐也。表之以字,所以为伯、仲、叔、季之藉也。殷礼二十为字之时,即兼伯仲叔季呼之,周礼始字不呼伯仲,至五十乃加而呼之。女子则笄而字即称伯姬、仲姬。

4、衍义:时序、位次居中的,特指每季的第二个月。如:《书·尧典》:“以殷仲春。”《逸周书·周月》:“凡四时成岁,有春夏秋冬,名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又如:仲年(次年,第二年);

5、衍义:古乐之律。如:《礼记·月令》:“律中仲吕。”。又如:仲吕(中吕。古乐十二律的第六律,又称“小吕”)

6、衍义:居间调停、裁判。如:仲裁。

7、衍义:旧指布依族。如:仲家。

8、衍义:草药名。如:杜仲

9、衍义:传说秦始皇初兼天下,有长人见于临洮,其长五丈,足迹六尺更多:仿写其形,铸金人以象之,称为"翁仲"。见《淮南子.泛论训》高诱注。后遂称铜像或石像为"翁仲"。

10、姓:

常用词组

仲裁、仲春、仲冬、仲家、仲秋、仲态、仲夏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字部】仲·康熙笔画:6 ·部外笔画:4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直众切,虫去声。《释名》父之弟曰仲父。仲,中也,位在中也。《礼·檀弓》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

又乐器。《尔雅·释乐》大籥谓之产,其中谓之仲,小者谓之箹。

又《水经注》魏明帝铸铜人二列司马门外,谓之翁仲。

又姓。高辛氏才子仲堪之後。

又仲孙,复姓。

又与中通。仲春亦曰中春,仲子亦曰中子。《前汉·外戚传》同产兄弟四人,曰子、孟、中、叔。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