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

汉语汉字
猪,汉语一级字,最早出自于《说文》。《说文》“猪,豕而三毛丛居者。从豕,者声。”造字本义:名词,作为古代食物油重要来源的肥豚,一种家畜,短尾短足,鼻子短凹平直,耳大下垂,好睡多肉,其肉多脂。古籍多以“猪”代替“猪(繁体)”。引申义:小猪、泛指猪、水停聚的地方。
  • 中文名:猪
  • 拼音:zhū
  • 繁体:
  • 部首:犭
  • 字码:
  • 五笔:QTFJ
  • 仓颉:KHJKA
  • 郑码:QMBM
  • 笔顺:
  • 字级:一级字
  • 平水韵:六鱼
  • 总笔画:11笔
  • 注音:ㄓㄨˉ
  • 四角号码:44260
  • 字形结构:左右结构
  • 统一码:基本区U+732A

字源演变

“猪”是“猪”的异体字。者,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煮”的本字。猪,篆文(图A)=(图B)(豕,短尾肥豚)+(图C)(者,即“煮”,烹饪),表示烹煮必须的肥豚的油脂。古人发现猪肉较其他兽肉肥嫩,不仅容易提取油脂,而且用猪油煮菜,菜肴浓香可口。隶书“猪”(图D)将篆文字形中的(图B)改成(图E),将篆文字形中的(图C)写成(图F)。俗体隶书“猪”(图G)用“犬”(图H)(捕猎)代替“豕”(图E)(豚),表示猎获后加以驯养的肥胖动物。

形声字。从豕,者声。本义为一种家畜,哺乳动物。甲骨文和西周金文中尚未发现“猪”字,故“猪”作为豕的通称,当晚于豕字。从字形上看,3和5(战国楚系文字),跟小篆字形相比距离较大,但跟同时楚系文字的豕旁和者旁一致。秦系文字中,字形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声旁上面,原先分开书写的笔画连接起来,使书写变得更加容易。然后逐渐拉直,便成为楷书的“猪”字。《简化字总表》规定“猪”简化为“猪”。

《墨子·法仪》:“此以莫不犓羊、豢犬猪,絜为酒醴粢盛,以敬事天。”(犓,饲养)《荀子·正论》:“今人或入其央渎,窃其猪彘,则援剑戟而逐之。”《方言》卷八:“猪,北燕朝鲜之间谓之豭;关东西或谓之彘,或谓之豕;南楚谓之豨。其子,或谓之豚,或谓之豯,吴扬之间谓之猪子。”又借用来表示“停聚”,这个意义后代写作“潴”。《书·禹贡》:“大野既猪,东原厎平。”孔传:“水所停曰猪。”

现代释义

基本释义

猪zhū(ㄓㄨ)

⒈哺乳动物,肉可食,鬃可制刷,皮可制革,粪是很好的肥料:猪倌。猪场。猪圈(juàn)。猪肉。生猪。野猪。种(zhóng)猪。

⒉古同“潴”,水积存之处。

详细释义

猪zhū

〈名〉

(1)猪只[swine;hog;pig],组成猪科(Suidae)的各种哺乳动物的任一种,四肢短小,尾短,体毛稀疏,鼻面短凹或平直,耳大下垂或前挺,被毛较粗,有黑、白或黑白花等色,汁腺不发达,热时喜浸水散热;特指家养种的成员。

猪,豕而三毛丛居者。从豕,者声。——《说文》。按,豕子也。

(2)如:猪魈(猪怪;猪精);猪膀胱(又称“猪尿泡”、“猪胞”、“猪尿脬”、“猪脬”);小猪(又叫“猪牙子”、“猪仔”、“猪娃”、“猪娃子”);母猪(又叫“猪婆”、“猪婆子”、“猪娘”)

(3)十二生肖之一,配地支的“亥”[swine]。如:属猪的;猪年(俗称十二生肖之一猪所代表的年份,即亥年)

词性变化

猪zhū

〈动〉

通“潴”。水积聚[(ofwater)accumulate]

大野既猪。——《书·禹贡》

规偃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以猪畜水。——《周礼·地官·稻人》

常用词组

猪草、猪场、猪倌、猪霍乱、猪圈、猪栏、猪鬣、猪猡、猪苗、猪排、猪婆,猪婆子、猪肉、猪食、猪娃、猪瘟、猪仔、猪只、猪鬃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巳集下】【犬字部】猪·康熙笔画:13·部外笔画:9

《广韵》俗猪字。

(猪)《唐韵》陟鱼切《集韵》《韵会》张如切,?著平声。《说文》豕而三毛丛居者。《尔雅·释兽》豕子猪。《注》今亦曰彘,江东呼豨,皆通名。《扬子·方言》吴扬之闲谓之猪子。《埤雅》猪性?而率。《扬子·太?经》出野见虚,有虎牧猪。

又山猪,卽豪猪也。详前豪字注。

又岭南有嬾妇猪。《桂海虞衡志》嬾妇似山猪而小,喜食禾。田夫以机轴织絍之器挂田所,则不复近。

又猫猪。《杨愼·丹铅录》毛犀卽彖也。善知吉凶,古人呼为猫猪,交广人谓之猪神。

又石猪。《蜀志》蜻蛉县有石猪,子母数千头,传言夷昔牧猪于此,一朝猪化为石。

又官名。《魏志·东夷传》夫馀国以六畜名官,一曰猪加。

又草名。《博雅》伏猪,木禾也。

又药名。《本草纲目》陶弘景曰:猪苓,其块黑似猪屎,故名。互详前豕豨二字注。

又山水名。《山海经》渠猪之山,渠猪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

又湫名。《北梦琐言》邛州有湫,有牝豕出入,号猪龙湫。

又州名。《唐书·地理志》猪拔州,隶陇右道。

又《广韵》猪口,地名。亦作䐗。《晋书·甘卓传》军次猪口。

又《闵公承传》作䐗口。

又《韵会》通作潴,水所停也。《书·禹贡》大野旣猪。《孔传》大野,泽名。水所停曰猪。《蔡传》水蓄而复流者,谓之猪。《左传·襄二十五年》规偃猪。《注》下湿之地。

又孟猪,泽名。通作诸。《书·禹贡》被孟猪。《蔡传》地志,在梁国睢阳东北,今南京虞城县西北孟诸泽是也。《左传·僖二十八年》及《尔雅·释地》作孟诸。

又《字汇补》照迦切,音遮。《左传·定十四年》宋野人歌曰:旣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干宝读。《广韵》俗作猪。

说文解字

豕而三毛丛居者。从豕者声。陟鱼切。

说文解字注

豕而三毛丛凥者。凥旧作居。今正。三毛丛凥、谓一孔生三毛也。说见蘇颂本艸图经犀下。今之豕皆然。从豕。者声。陟鱼切。五部。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