笺

汉语汉字
小幅华贵的纸张,古时用以题咏或写书信:便笺。信笺。书信:笺札。笺牍。华笺。文体名,书札、奏记一类:笺奏。奏笺(多呈皇后、太子、诸王)。[1]
  • 中文名:笺
  • 拼音:jiān
  • 繁体:箋
  • 笔画:11
  • 部首:竹
  • 释义:笺 (形声。从竹,戋声。本义:注释) 同本义 笺,表识书也。…字亦作牋。――《说文》 笺,书也。――《广雅》
  • 注 音:ㄐㄧㄢ
  • 五 行:木
  • 结 构:上下结构
  • 造字法:形声
  • 总笔画:11
  • 部首笔画:6

基本信息

笺 jian 

繁体字:牋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造字法:形声

简体部首 部首笔画:6 总笔画:11

笔顺:撇横捺撇横捺横横折撇捺

五行:木

UniCode:U+7B3A

四角号码:88503

仓颉:HIJ

GBK编码:BCE3

规范汉字编号:4893

字形结构

汉字首尾分解: ⺮戋

汉字部件分解: 竹戋

笔顺编号: 31431411534

笔顺读写: 撇横捺撇横捺横横折撇捺 

亲友投笺互拜。——明· 田汝成《熙朝乐事》 

(2)又如:笺释(犹笺注);笺疏(笺注);笺训(笺注训释) :chian1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广韵》《正韵》则前切《集韵》《韵会》将先切,音湔。《说文》表识书也。《篇海》古者纪其事,以竹编次为之。《广雅》笺,云也。

又书也。 郑康成衍毛氏诗,传之未尽者曰笺。《吕忱·字林》郑以毛学审备,遵畅厥旨,所以表明毛意,记识其事,故特称为笺。《博物志》圣人制作曰经,贤者著述曰传,郑康成注《毛诗》曰笺。或云毛公尝为北海郡守,郑是此郡人,谦敬不敢言注,但表识其不明者耳。 《玉篇》通作牋。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