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浙江大学下属学院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成立于1999年6月,现有农学系、园艺系、植物保护系、茶学系、应用生物科学系5个系、1个附属教学实验农场和原子核农业科学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科学研究所、茶叶研究所、昆虫科学研究所、农药与环境毒理研究所、蔬菜研究所、果树科学研究所、园林研究所等9个研究所组成。
  • 中文名: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 外文名:
  • 简称:
  • 创办人:
  • 办学性质:
  • 学校类别:
  • 学校特色:
  • 主管部门:
  • 所属企业:
  • 现任领导:
  • 专职院士数:
  • 高职专业:
  • 本科专业:
  • 硕士点:
  • 博士点:
  • 博士后:
  • 国家重点学科:
  • 院系设置:
  • 校训:
  • 校歌:
  • 院训:
  • 院歌:
  • 地址:
  • 院校代码:
  • 主要奖项:
  • 知名校友:
  • 知名教师:
  • 现有:5个系
  • 研究所:9个

大学简介

浙江大学成立于1897年,前身"求是书院",是中国人最早自己创办的新式高等学府之一。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之一。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浙江大学以严谨的求是学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以执著的创新精神创造出了丰硕成果。

浙江大学师资队伍整体力量雄厚。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2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9名,长江特聘(讲座)教授51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7名。高水平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和良好的科研实验条件,为开展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简介

现有园艺学(包括蔬菜学、茶学、果树学3个二级学科)、植物保护学

(包括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3个二级学科)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生物物理学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植物病理学、蔬菜学、茶学、生物物理学、作物遗传育种6个农业部和浙江省重点学科,果树学1个浙江省重点扶植学科;有与中国水稻所共建的“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园艺植物生长发育与生物技术、核农学2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核农学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IBM生物计算实验室,国际原子能机构—浙江大学植物诱变种质创新与研发合作中心;此外,有“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第一期:基础农学、园艺学、昆虫学和作物遗传育种;第二期:生物遗传多样性与种质创新、安全农产品。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发布的2002-2004年对全国80个一级学科的评估结果,浙江大学有5个一级学科在全国排名第一,农学院的3个一级学科中,园艺学排名第一,植物保护学排名第二,作物学位居第四。二级学科排行榜中,农学院有5个二级学科名列全国前三位,其中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茶学和蔬菜学排名第一,生物物理学和植物病理学名列第二。

目前,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有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学、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学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核技术与应用、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果树学、蔬菜学、茶学、观赏园艺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环境生物学等1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拥有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等1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有农业推广和风景园林2个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有应用生物科学(下设农学、植物保护学、园艺学、茶学、应用分子生物学(授予理学学位)5个专业方向)、园林2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554人,研究生633人,其中硕士生294人,博士生339人;另有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278人。目前在校留学研究生30人。

学院现有在岗教职员工198人,其中专任教师154人。拥有院士4名(外聘院士3名),浙江省特级专家1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名,“浙大求是特聘教授”2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13人,硕士学位27人。全院正高职称人员70人,副高职称人员75人。研究生指导教师11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5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1人;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2人,第一层次8人,第二层次22人,第三层次2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入选省“钱江人才计划”3人。“农业害虫生物防治科研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

学院科研规模不断扩大,竞争实力不断提高,重大项目数不断增加。科研总经费从建院初的822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5200万元,累计科研经费近2.4亿元;1999-2007年,教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30项,其中重点项目7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5项,海外(港澳)青年学者合作基金3项;主持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1项,国家“863”专题项目11项,“863”重点、重大项目的子项目20多项,“973”计划子项目15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9项;获省部级以上奖项共5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9项;获国家级品种审定2个,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7项;发表论文4000余篇,其中SCI收录600余篇,出版著作170多本。教师在《Science》上以第一完成单位发表论文1篇、合作发表论文3篇,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发表论文2篇。

建院来,学院共计3000余人次下农村为地方的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举办各类培训班500多班次,培训农民近万名;与地方政府或科研、农业及企业共同创建各种类型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近70个,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的效益,并成为当地的亮点,带动了地方农业产业的发展;积极响应浙江省委和省政府的号召对口扶贫和派遣科技特派员工作,为欠发达乡镇脱贫奔小康尽力开展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

自学院组建以来,学院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许多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近年来,300人次教师出国进修或从事开展合作研究,250名学生出国深造、参加国际会议或进修;接纳近200人次海内外著名学者前来访问讲学;组织近30次国际、国内的大型学术会议。

学院目前教学科研设施齐全,在充分共享浙江大学的网络系统、图书资料以及其它各种教学资源外,还拥有近23000平方米面积的办公教学科研用房,藏书容量为5826余册的院资料室,2000平方米的本科教学实验中心(下设:植物遗传育种实验室、农业生物技术实验室、植物保护实验室和农业生物信息实验室)和国际远程教育网络多媒体教室。此外,学院还拥有设施先进的附属实验农场和能全部控温控光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浙江大学植物科学实验中心”。

学院现设有党政办公室、组织人事科、研究生教育科、本科与继续教育管理科、科研与地方合作科、院团委(学生工作办公室)6个部门。

历史沿革

1910年成立浙江农业教员养成所。

1912年成立浙江中等农业学堂,设立农学科。

1913年浙江中等农业学堂改名为浙江省立甲种农业学校。

1924年秋成立浙江公立农业专门学校。

1927年成立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劳农学院。

1928年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劳农学院改称国立浙江大学劳农学院。

1929年国立浙江大学劳农学院改称为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

1949年英士大学农学院并入浙江大学农学院。

1952年农学院从浙江大学分出,单独成立浙江农学院。

1960年成立浙江农业大学。

1998年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浙江大学。

1999年7月原浙江农业大学的农学系、植物保护系、园艺系、茶学系、原子核农业科学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和教学实验农场等组建成立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