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下南京

刘墉下南京

曲剧传统剧目豫东名剧
刘墉下南京又名刘公案,盛行于豫东、鲁西南、皖北、苏北一带,历史上确有刘墉其人,山东诸城人,乾隆十六年的进士,做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也确实在南京做过官,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51岁的刘墉获授江宁知府。清朝乾隆年间的“刘罗锅”是人们理想中的清官,刘墉就是家喻户晓的“刘罗锅儿”,因为他为官“忠君、爱民、清廉”,深得百姓喜爱。有关于他的事迹在民间广为传播,后经文人墨客编写加工改造成戏曲广为流行。豫剧、曲剧都有这部戏,流布很广,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常演不衰。已是豫剧红脸演员的必唱剧目,是红脸艺术中的一张靓丽名片。刘墉下南京分为五部:铡太师、铡西宫、下南京、会总督、双开铡。
  • 中文名:刘墉下南京
  • 别名:刘公案
  • 流布范围:中原官话区
  • 主题思想:反强权,抗昏君,除奸人
  • 代表性人物:刘新民,索文化,洪先礼,谢庆军
  • 第一部:铡太师
  • 第二部:铡西宫
  • 第三部:下南京
  • 第四部:会总督
  • 第五部:双开铡

内容简介

清朝乾隆年间的“刘罗锅儿”是人们理想中的清官,在民间广泛流传。“刘罗锅儿”本名刘庸,清朝乾隆年间任文华殿大学士、史部天官。讲述的是三千岁刘庸之父当朝宰相刘同勋包打黄河完工回朝交旨,途经良乡县路遇被当地恶霸仝三封抢占民女金萍、银萍二姐妹、收为义女代为告状,被昏官打进监牢。二女进京找刘庸审冤,被太师耶律红诳进太师府,后刘庸查出,怒铡太师,铡西宫、被贬三级出任江宁府,在南京三年,整顿吏治,铲除了以徐氏为首的当地恶势力的故事。

豫剧版本

磁带版有豫剧红脸王杨启超、刘新民的《下南京》。VCD版有刘新民、陈传明主演的《刘庸下南京》(又名双开铡)、刘新民、索文化主演的《宰相刘罗锅》张枝茂、张国朝主演的《刘公案》黄友良、景福仓、刘立河主演的《刘庸审九头案

经典唱段(表家)(观书)(西宫赔情)(下南京)(大街抢棺材)(抢一口棺材回衙门)(会督)等

作品目录

头本:《铡太师》

剧情:讲述的是三十岁的刘墉之父当朝宰相刘统勋包打黄河完工回朝交旨,途经良乡县路遇被当地恶霸童三封抢占民女金瓶、银瓶二姐妹,刘统勋听完二人遭遇后收为义女代为告状,却被昏官打进监牢。二女进京找刘墉申冤,被太师耶律红诳进太师府,后被刘墉查出,怒铡太师耶律红。

二本:《铡西宫》

剧情:由于太师耶律红被刘墉铡了,耶律红的女儿西宫娘娘耶凤英上金殿要为父亲报仇状告刘墉,乾隆听闻后把刘墉打进铰链宫。十大清官上金殿齐保刘墉,但乾隆不准,九千岁郭英也上金殿,用紫金锤打乾隆,乾隆无奈只得放了刘墉,命刘墉西宫去赔情。耶凤英的哥哥和其定下用毒酒害刘墉之计,刘墉到西宫后饮下毒酒昏迷,但被郭英救出。耶凤英又上金殿告刘墉吃醉酒乱西宫,乾隆和国太一起去西宫搜刘墉,没搜出刘墉,由于耶凤英毒害刘墉,刘墉怒不可止铡了西宫娘娘耶凤英。乾隆一怒贬刘墉三级出任江宁府。

三本:《下南京》

剧情:刘墉被乾隆贬出京城,低调到达南京。许天官之许翠屏与其表兄杨洪通奸,为了能维持长久奸情,灌蛇害死了其丈夫张禄,这一切却被义士刘青碰巧看到了。刘墉乘坐凉纱轿大皇庙院去降香,而许翠屏为张禄出殡,不料起棺绳断了,无耐在大街上停棺,白茬棺挡住刘墉的去路。刘墉下轿查看,通过察言观色、看面相认定张禄死的有冤情,大街上把棺材抢走,把许翠屏一并带回衙门。

四本:《会总督

剧情:刘墉公堂上审问许翠屏,许翠屏宁死不招,后许家的众功名大闹公堂。许拔贡质问刘墉为何抢官?刘墉认为死者有冤情,当堂开棺把尸验,但却没有验出任何伤情,杨洪要用剑杀刘墉,后被许拔贡拦下,与杨洪讲明道理后去总督府告刘墉,总督高俊成二次去提江宁府,提牌官、催牌官要下马金被刘墉痛打。刘墉在江宁府改扮齐整,摆下銮驾去见总督,总督高俊成跪求饶罪,严守三千岁刘墉已到南京。

五本:《双开铡》

剧情:刘墉为破张禄这一案,暗访访到了刘青母子得知此事的来龙去脉,且与刘青结为兄弟。龙国太亲到南京,许天官把江宁府就是三千岁刘墉告诉许翠萍,要许翠萍去求国太。十三堂会审许翠屏,许翠屏向国太求情,国太让其向刘墉求情,刘墉铁面无私坚持要审清这一案,许翠屏仍然不招供,后刘青公堂上作证公开实情,刘墉怒铡许翠屏。

作品影响

豫剧《刘墉下南京》有五个第一!

第一个:系豫剧里演出最多场次的剧目,据统计《刘墉下南京》目前中国每年豫剧团演出这个剧目,大约700个左右。而且基本是每个台口都在演出。据研究,商丘大约300多个民营豫剧团、安徽大约100多个、山东、河北、江苏的剧团也很多,河南豫剧团里,民营剧团里不演出《刘墉下南京》剧团也很少。豫剧里任何一个剧目都无法和此剧目比演出场次。

  第二个:出版商出版的影像次数第最多,且衍化出大量“刘公案”系列剧目。

  第三个:《刘墉下南京》系豫剧被其他剧种移植最多的剧目。

  第四个:凭借《刘墉下南京》吃饭的演员人数最多。

  第五个:农村演出的点戏频率最高是《刘墉下南京》。

且豫剧《刘公案》有豫东红脸“第一剧目”之美誉。客观看,从以上五个第一亦可看出其影响。

经典唱段

刘新民《铡太师》朝事一毕下龙厅

刘新民《铡太师》一字字一行行细观分明

索文化《铡西宫》且低言来慢高声

索文化、段红玉《铡西宫》西宫赔情

索文化《下南京》刘三秀带人马离了北京

刘新民《下南京》刘三秀带人马离了北京

索文化、张水英《下南京》抢棺材

刘新民《下南京》抢棺材

张家训《下南京》抢棺材

刘新民《会总督》抢来口棺材回衙门

洪先礼《会总督》抢来口棺材回衙门

刘新民《会总督》我在此江宁府把衣来更

洪先礼《会总督》我在此江宁府把衣更

洪先礼、张彩霞《会总督》又听得中军一声禀

谢庆军《双开铡》走街串巷把路问

张会丽《双开铡》有本后出京来山摇地动

谢庆军、张会丽《双开铡》我一见刘墉儿跪溜平

张水英《双开铡》扎跪在大堂以上悲哀悲痛

历史原型

刘墉在豫东调里是一个极其受关注的一个历史人物,关于刘墉的戏码也非常多。刘墉(1719 — 1804),即百姓口传的“刘罗锅”(戏曲舞台上不建议使用此名称用于刘墉身上),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山东人,父亲刘延清(即刘统勋)是清乾隆年间重臣。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真实历史上,乾隆并非宠妃任奸之君王,郭英一人纯属虚构(戏曲虚构此人也算合理),更莫谈其“九千岁”的王号了。一至五本的《刘公案》的剧情自然是虚构的。

作者简介

刘墉(1720年~1805年),字崇如,号静庵、石庵,清乾隆帝时曾任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嘉庆帝时封太子太保。谥号“文清”。山东诸城人。父亲刘统勋,是乾隆帝所倚重的股肱大臣。刘墉为官清廉,为人正直,生活节俭,遵守礼法,可谓一代名臣。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