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镇

吴起镇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下辖镇
吴起镇,地处吴起县中部,为全县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吴起镇相传为战国时魏国大将吴起(约前400年)屯兵驻守而得名。1935年,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成为长征落脚点而名播中外。该镇历史悠久,胜利山因“割尾巴”战役而闻名天下,新窑院设有毛主席纪念馆,是革命老区,历史重镇。吴旗镇全貌该镇有吴起县"白菜心"之称,川地(含水地)面积大,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优越自然条件。[1]
    中文名:吴起镇 外文名: 别名: 行政区划代码: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 地理位置: 面积:383.7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 政府驻地: 电话区号:0911 邮政区码:717600 气候条件:内陆干旱半干旱气候 人口数量: 著名景点:古城堡寨,毛泽东旧居 机场:延安二十里铺机场 火车站:延安站 车牌代码:陕J 地区生产总值: 人口:28783人 方言:陕北方言延安话

基本概况

地理位置及历史

吴起镇地处吴起县中部,为全县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东西宽25公里,南北长30公里,总面积383.7平方公里。吴起镇相传为战国时魏国大将吴起(约前400年)屯兵驻守而得名。1935年,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成为长征落脚点而名播中外。

行政规划

吴起镇辖18个行政村,105个村民小组,6个居委会,总人口28783人。境内山地资源丰富,有丰富的石料石油和机砖等自然资源。镇内有大型市场4个,功能齐备;电力充足,邮政通信网络健全;饮食、住宿等服务相互配套,是投资、旅游、经商的理想之地。

该镇有吴起县“白菜心”之称,川地(含水地)面积大,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优越自然条件。吴起镇地处洛河两岸,七条大川(宁赛川、二道川、乱石头川、头道川、三道川、杨青川、颗颗川)之口,最高山岭海拔1663.5米,最低河谷地带海拔1247米。地势均向洛河倾斜,谷宽梁长。全镇耕地面积3.2万亩,其中川台、坝地为1.4万亩(水浇地780亩),有效灌溉面积0.8万亩,为全县粮食、蔬菜生产的主要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历史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靖边县首置吴起镇。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吴旗(当时称吴起)镇,进入西北苏区,从而胜利地结束了中央红军的长征。

毛泽东到达吴起镇后,即于当天致电彭德怀:“吴起镇已是苏区边境,此地以东即有红色政权,保安城闻有红色部队,但吴起镇、金汤镇之间之金佛坪有地主武装百余守堡,拟派队消灭之。”电报还要彭德怀于次日到吴起镇商讨行动方针,第二、第三纵队交叶剑英、邓发指挥。

1935年10月20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听取了陕北红二十六军骑兵团政委龚逢春等同志的汇报,了解到西北苏区错误肃反的严重形势,指示“刀下留人,停止捕人”。1935年11月下旬,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吴旗镇革命旧址包括毛泽东旧居、张闻天旧居等。旧居位于吴旗镇砚洼山麓,分为南北两院。南院为毛泽东旧居,5孔土窑洞列成一排。9孔接石口土窑洞和1排4孔石窑洞,共13孔。两院之间,有石砌过洞相连。为纪念吴旗镇“切尾巴”战斗的胜利,平台山改称胜利山。山之东麓建有革命烈士陵园和烈士纪念塔各1座。建国后,1966年和1985年人民政府对旧址进行大规模维修

沿革

古为边陲要地,相传战国时期魏国大将吴起曾在此屯兵驻防,镇名由此而来。元太祖(1206年)时,地方兵制设立百户,吴旗至今仍有“田百户”地名,百户下设旗,改“起”为“旗”。1942年7月成立吴旗县后,吴旗镇便成了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

1958年10月,吴旗镇与楼房坪乡三、五、七社合并为青春公社。1958年12月吴旗县并入志丹县后,改设吴旗镇公社。1961年9月恢复吴旗县后,改为城关公社,增设薛岔公社(由蔡砭公社分出)、新寨公社。1981年成立吴旗镇后,城关公社迁居姚店台(1985年12月更名为洛源乡)。1984年撤社改乡。

特色产业

依托地理位置优势,借蔬菜和造林种草,建设秀美山川发展优势,围绕植树种草、舍饲养畜、发展产业、优化结构、促进增收、保持稳定,坚持建设三型农业为主的特色经济不动摇的工作思路,四大基础工程建设初具规模,即城郊型效益工程、林牧增收工程、科技增产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坚持多轮驱动、多轨运行的模式,采取村办、户办、联办的方式,带动镇域经济快速发展。

目前共种植冬暖式日光接温塑料大棚菜151棚,小弓棚988棚,基本缓解了县城冬菜外调的矛盾,成为全县菜篮子基地,同时,还栽植优质葡萄、大桃、等,大力发展庭院经济。该镇酿造厂生产的荞麦香醋驰名全国,羊肉系列深加工产品已打开市场,深受用户欢迎。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