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海戰鬥艦

瀕海戰鬥艦

美國艦艇
本詞條所述為美國海軍專有艦種,雖然也存在類似于瀕海戰鬥艦設計的艦艇但未直接冠以瀕海戰鬥艦之名,仍以護衛艦/艇或巡邏艦/艇稱之,詳見各詞條。瀕海戰鬥艦(英語:Littoral Combat Ship,縮寫:LCS),是美國海軍為取代佩裡級護衛艦在90年代初期進行的SC-21水面戰鬥艦艇計劃一部分,是冷戰後美國艦艇轉型的一種體現。[1]瀕海戰鬥艦基于冷戰結束後美國海軍可能面對的戰術情境,主要對手的正規海空軍力都不強,難以在海上直接威脅美國作戰艦隊;而美軍主要的任務是由海向陸地投送武器與兵力,因此瀕海戰鬥艦主要着眼于在敵國沿岸水域的各種低強度作戰需求,包括對付敵方沿岸比較可能出現的威脅(例如在近距離與敵方水面船艇交戰、淺水海域反潛作戰、清除敵國在沿海布設的水雷等。基于上述設計思想,瀕海戰鬥艦與佩裡級等傳統護航艦艇相比較,其打擊火力減弱不少,使用一種能兼顧高速、耐波能力與隐身性的艦體構型,以輕量化的高科技材料建造,以便能在充滿變數與威脅的敵國近海執行任務并确保生存。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名稱:瀕海戰鬥艦(自由号) 英文名:Littoral Combat Ship 國家:美國 級别:多功能近岸戰鬥船艦 編制:75人 滿載排水量:3000噸 續航距離:4300千米 航速:45節 艦載機:兩架H-60系列直升機及MQ-8 Fire Scout無人飛機

發展沿革

研制背景

為了取代佩裡級導彈護衛艦,美國海軍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期進行的SC-21水面戰鬥艦艇計劃中,就打算研發一種低成本的小型多功能水面作戰艦艇,以滿足21世紀初期日趨多元的瀕海作戰以及美國本土海岸線的防衛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去美蘇冷戰的時代,着重大洋反潛作戰的美國海軍未曾如此大張旗鼓地提出過這類瀕海作戰艦艇的建造計劃(以往美國海岸線都由接近警察性質的海岸警衛隊來看守)。後來這個計劃演變成“Street Fighter”,目标是一種快速靈活、成本低、網絡化的多功能小型艦艇,美國海軍的研究選型範圍從400噸級巡邏艇到4000噸級護衛艦都有,而Street Fighter便成為了多功能瀕海戰鬥船艦(Littoral Combat Ship,LCS)的前身。

當年美軍提出瀕海戰鬥艦LCS計劃主要是為了研發一種低成本的小型多功能水面作戰艦艇用來滿足21世紀初期的各類瀕海作戰,同時用于取代佩裡級護衛艦用于近海的反潛作戰、保護兩栖部隊登陸、護送艦隊和美國本土海岸線的防衛需求。

2001年美國海軍取消DD-21大型驅逐艦計劃、重新定義需求為DD(X)之際,也在其中一并提出了新一代防空巡洋艦CG(X)以及LCS等兩個計劃。為了驗證LCS所需的種種概念,尤其是新式高速船型,美國海軍曾以若幹非傳統船型的高速船艦進行測試,包括2005年建成服役的X-Craft“海上鬥士”号(USS Sea Fighte FSF-1)以及1997年建成啟用的“海刀鋒”号(Sea Slice)。

任務需求

瀕海戰鬥艦LCS的任務需求說明,在2002年7月由美國公布,其任務包括:

瀕海反水面作戰(Anti-surface warfare),特别是針對敵方小型船舶;

瀕海水雷對抗作戰(Mine Counter Measures);

瀕海反潛作戰(Anti-Submarine Warfare);

情報搜集/監視/偵察(Intelligence,Surveillance and Reconnaissance,ISR);

本土防衛/海上攔截(Homeland Defense/Maritime Intercept);

特種作戰支持(Special Operation Forces support);

支持人員/物資輸送(Logistic support for movement of personnel and supplies)。

技術要求

軟件系統

LCS可在沖突地區的瀕海環境作戰一段時間,能與美國海軍艦隊、美國海岸警衛隊或盟邦艦隊協同作業,此外也可以獨力作戰。LCS的架構分為兩大類:“海上骨架”(LCS Sea Frame)或稱“核心系統”(core systems)是所有LCS的最基本共通單元,不因任務而有不同,包括艦體載台、動力與航行操作系統以及其他必備的基礎系統等;而“任務模塊”(Mission payload package)則是LCS用以執行任務的裝備,是即插即用(plug and play)的裝備模塊,根據不同的用途而規劃出幾種不同的任務模塊。

為了達到“即插即用”,LCS的戰鬥系統使用開放式架構,具備任務模塊計算環境(Mission Package Application Softward)以及任務模塊應用軟件(Mission Package Application Software,MPAS)來與各種不同任務模塊連接。為了便于快速換裝,LCS的任務模塊次系統都安裝在符合标準貨櫃尺寸的容器内,安裝固定後隻需聯上電源以及與艦上作戰系統的數據扁平電纜,就能運作。一個基本的“海上骨架”結合特定任務所需的任務模塊後,便形成一個完整的LCS單元;若要更換任務,LCS隻需換裝對應的任務模塊,而“即插即用”的特性使LCS能直接在第一線軍港基地裡迅速換裝任務模塊(不需回到場站設施進行)。

硬件系統

LCS任務模塊中也包含廣泛的無人化載具,包括垂直起降的無人飛行載具(Vertical Take off Aerial Unmanned Vehicle,VTAUV)、無人水面載具(Unmaned Surface Vehicle,USV)、半潛式無人載具(Semi-submersible Unmaned Surface Vehicle,SUSV)、水下無人載具(Underwater Unmaned Vehilce,UUV)等。LCS的核心系統包括有限度情報/監視/偵測系統、指管通情系統、水面目标偵測/識别/追蹤系統、導航系統、自衛裝備、水雷回避系統、魚雷偵測與回避系統、警告性射擊武器以及相關的核心人員等等;任務模塊則包括外部模塊、各種有人/無人載具、施放式感測裝備、水雷對抗裝備以及相關的任務人員等等,能在一天之内于第一線完成更換。

美國海軍對LCS性能數據的要求包括:滿載吃水不得超過3.10m,在三級海況時具有50節的極速,以極速航行時需有1500海裡的續航力,以20節巡航速度前進時則需有4300海裡的續航力,操作妥善率需達95%。LCS的任務籌載模塊達210噸,其中130噸為任務裝備,80噸則為任務模塊中的空中/水中載具所需的油料。艦上核心人員與任務的住艙模塊不超過八人一間,起居空間優于上一代美國水面船艦,每個住艙模塊都有衛浴設備。依靠艦上搭載的物資,LCS能連續在海上操作21天。此外,LCS被要求具有30年的使用壽命。由于可能在全球不同的角落遂行作戰,LCS也必須适應不同地區的氣候與溫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