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震前兆台網中心

國家地震前兆台網中心

地震預報和科學研究提供科學觀測數據
國家地震前兆台網中心主要為地震預報和科學研究提供科學觀測數據;負責全國地震前兆台網觀測數據的彙集、分析處理并與學科和區域前兆台網中心進行數據交換。彙集國家地震前兆台網系統、全國各區域地震前兆台網中心、學科中心及地震前兆台陣數據處理系統的觀測數據。對各學科前兆觀測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并生成數據産品。對彙集數據的存儲、交換、訪問權限及維護進行管理。通過地震信息服務系統網絡提供在線或離線數據服務。中國地震台網中心于2004年10月18日挂牌成立,為中國地震局直屬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由原中國地震局地震信息中心更名,由原中國地震局地震信息中心、分析預報中心技術部及預報部、地球物理研究所九室、地質研究所前兆信息室等4家單位(部門)整合組建。[1]
  • 中文名:國家地震前兆台網中心
  • 外文名:
  • 辦公地址:
  • 性質:
  • 行政級别:
  • 主要:科學研究提供科學觀測數據
  • 負責:彙集、分析處理
  • 涉及到:形變、流體、電磁等三個學科
  • 不相同:物理量和儀器測量原理
  • 起始:60年代

基本概況

國家地震前兆台網是我國規模最大的直接服務于我國防震減災事業的地震監測台網,涉及到形變、流體、電磁等三個學科、十多個觀測手段,幾十個觀測項目,幾十種觀測儀器,其觀測的物理量和儀器測量原理各不相同,觀測手段之間的數據處理要求和重點各不一樣,因此地震前兆台網的運行管理工作有其複雜性和特殊性,它要求台站觀測人員、系統維護人員和數據處理人員應具有較厚的基礎知識及寬廣的知識面。我國地震前兆台網的特點是規模大、覆蓋面廣、觀測項目和儀器種類繁多。

前兆觀測

我國的地震前兆觀測和分析預報起始于60年代,經過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幾經調整、優化和改造,在我國大陸地區建立了分别由各省(區、市)地震局和中國地震局直屬事業單位具體管理的400多個地震前兆監測台站。進行了線路總長度達數萬公裡的地形變、地磁、重力等流動觀測每年還。各地(市)、縣地震工作機構和一些企業也建立了少量的地震前兆監測台站和近萬個以觀測地下水動态和動物行為習性異常為主的群衆業餘監測哨。

從而形成了遍布除台灣省外的全國各省(區、市)、多種學科方法相結合、固定台站觀測與流動觀測相結合、專群結合、模拟觀測與數字化觀測并存的地震前兆監測台網。基本形成了由基本台網、區域台網、地方台網共同構成的中國大陸地震監測系統。這些地震前兆觀測台網在地震預報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台網規模

中國地震局(1998年3月更名為中國地震局,之前為國家地震局,以下統一稱為中國地震局)于1971年成立後,立即組織制定和實施了全國地震監測台網的建設方案。經過幾年的努力,在我國大陸地區建立了分别由各省(區、市)地震局和中國地震局直屬事業單位具體管理的400多個地震監測台站,其觀測項目包括地震、地形變、應力應變、地下水位、地下水化學組份含量、地下水溫、地磁、重力、地電阻率、大地電場等10多種學科方法。各地(市)、縣地震工作機構和一些企業也建立了少量的地震監測台站和近萬個以觀測地下水動态和動物行為習性異常為主的群衆業餘監測哨。

從而形成了遍布除台灣省外的全國各省(區、市)、多種學科方法相結合、固定台站觀測與流動觀測相結合、專群結合的地震監測台網。在這一階段的後期,從1976年8月開始,還着手建設了北京、上海、沈陽、蘭州、成都、昆明區域地震傳輸台網(簡稱768台網)。此後,經過不斷的擴充和改造,至“九五”計劃實施前,我國大陸地區由中國地震局和省(區、市)地震局管理的國家基本地震觀測台網的台站86個,省級區域地震觀測台網的台站302個,區域遙測台網25個(含354個子台),共計742個台(點),此外,還有180個強震觀測台。

地震前兆觀測台網有地形變觀測台站159個,273個觀測台項;電磁觀測台站148個,281個觀測台項;地下流體觀測台站102個,175個觀測台項;即共有前兆觀測台項729個。此外,流動重力測點1600個,總長90000公裡,流動地磁測點140個,總長60000公裡。

數字監測

在我國“九五”計劃期間,為加強地震監測預報和地震科學研究工作,在國家和地方政府支持下中國地震局進行了全面的監測台網改造與建設,對野外觀測台站進行了大規模數字化、遙測化、自動化的改造。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中國地殼運動監測(GPS)網絡建設了25個連續觀測基準站,56個定期複測基本站和1000個不定期複測的GPS觀測站。前兆觀測台網新增了305個觀測台項。在“九五”計劃實施前,我國的地震前兆觀測台網均為模拟觀測,其中不少為人工讀數,數據采樣率一般為日采樣,至多為小時采樣。

經“九五”計劃改造後的前兆台站采用了數字化觀測技術,數據采樣率達到了分鐘值采樣,部分測項達到秒采樣。“九五”期間我國地震前兆觀測技術系統實現了從模拟到數字化的質的飛躍,使得觀測精度大幅度提高,觀測信息量成數量級增加,數據處理計算機化,數據傳輸與共享網絡化。這些台網遍及全國,可以實時或準實時收集數字化的地震或其他地球物理、地球化學觀測數據,并通過計算機管理,從而為全面的地震數據服務奠定了物質基礎。

台網結構

“十五”中國數字地震觀測網絡項目建設的中國地震前兆台網包括國家重力台網、國家地磁台網、地殼形變台網、地電台網和地下流體台網5個專業台網及相應的學科台網中心(國家重力台網中心、國家地磁台網中心、地殼形變台網中心、地電台網中心和流體台網中心),兩個地震前兆台陣(四川西昌台陣和甘肅天祝台陣)及1個前兆台陣數據處理系統,在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防震減災中心設立的31個地震前兆台網部,以及國家地震前兆台網中心組成。

國家地震前兆台網中心是全國前兆觀測系統的樞紐和核心,是全國規模最大、内容最全、資料最完整、最具權威性的前兆台網中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