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辛機槍

馬克辛機槍

全自動式機槍
馬克條沁機槍是世界上第一種真正成功的以火藥燃氣為能源的自動武器。馬克沁重機槍,中國稱賽電槍,該槍為英籍美國人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于1883年發明,并進行了原理性試驗,1884年獲得專利。其口徑為11.43毫米,槍重27.2千克,采用槍管短後坐(19毫米)式自動方式,水冷槍管;采用容彈量為333發6.4米長的帆布彈帶供彈,彈帶可以接續,理論射速600發/分,可以單、連發射擊;也可以通過射速調節器調整為慢射速100發/分。
    中文名:馬克辛機槍 外文名: 所屬品牌: 别稱:馬克沁機槍 發明者: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 口徑:11.43毫米

發展曆史

在馬克沁機槍出現以前,人們使用的槍都是非自動槍,子彈需要裝一顆發一顆。戰争勝利的決定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裝彈速度的快慢,很多人還沒有來得及填上第二發子彈就莫名其妙地被擊斃了。而馬克沁的機槍,在發射瞬間,機槍和槍管扣合在一起,利用火藥氣體能量作為動力,通過一套機關打開彈膛,槍機繼續後坐将空彈殼退出并抛至槍外,然後帶動供彈機構壓縮複進簧,在彈簧力的作用下,槍機推彈到位,再次擊發。這樣一開始射擊,機關槍就可以一直射擊下去,直到子彈帶上的子彈打完為止,能夠省下很多裝彈時間。

發明

美國工程師海勒姆斯蒂文斯馬克沁出身貧寒,通過勤奮自學而成為知名的發明家。1882年,馬克沁赴英國考察時,發現士兵射擊時常因老式步槍的後坐力,肩膀被撞得青一塊紫一塊。這說明槍的後坐具有相當的能量,這種能量來自于槍彈發射時産生的火藥氣體。馬克沁正是從人們習以為常、熟視無睹的後坐現象中,為武器的自動連續射擊找到了理想的動力。

馬克沁首先在一支老式的溫切斯特步槍上進行改裝試驗,利用射擊時子彈噴發的火藥氣體使槍完成開鎖、退殼、送彈、重新閉鎖等一系列動作,實現了單管槍的自動連續射擊,并減輕了槍的後坐力。馬克沁在1883年首先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支自動步槍。後來,他根據從步槍上得來的經驗,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他的槍管短後坐自動射擊原理。他還改變了傳統的供彈方式,制作了一條長達6米的帆布彈鍊。為機槍連續供彈。

為給因連續高速射擊而發熱的槍管快速的降溫冷卻,馬克沁還采用水冷方式。馬克沁在1884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支能夠自動連續射擊的機槍,射速達每分鐘600發以上。世人通常把馬克沁機槍作為第一種成功地以火藥燃氣為能源的自動武器。

發展

馬克沁重機槍首次實戰應用是在1893─1894年南中非洲羅得西亞英國軍隊與當地麥塔比利──蘇魯士人的戰争中,在一次戰鬥中,一支50餘人的英國部隊僅憑4挺馬克沁重機槍打退了5000多麥塔比利人的幾十次沖鋒,打死了3000多人。

馬克沁重機槍獲得成功後,許多國家紛紛進行仿制,一些發明家和設計師針對馬克沁重機槍的原理和結構進行改進和發展。1892年,美國著名械設計家勃朗甯和奧在利陸軍尉馮奧德科萊克幾乎同時發明了最早利用火藥燃氣能量的導氣式自動原理的機槍,這種自動原理為今天的大多數機槍年采用。美國槍械設計師霍奇基斯所設計的1914型機槍是最早的氣冷式機槍,這種機槍取消了水冷式機槍上笨重的注水套筒,使機槍較為輕便。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