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紋香茶菜

線紋香茶菜

唇形科香茶菜屬植物
線紋香茶菜(學名:Isodon lophanthoides (Buchanan-Hamilton ex D. Don) H. Hara)是唇形科、香茶菜屬多年生柔弱草本植物,基部匍匐生根,莖高可達100厘米,四稜形,具槽,莖葉卵形、闊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邊緣具圓齒,草質,上面榄綠色,密被具節微硬毛,下面淡綠色,葉柄長與葉片近相等或較之略短或略長。圓錐花序頂生及側生,苞葉卵形,下部的葉狀,上部的苞片狀,無柄,被毛與莖葉同,花萼鐘形,滿布紅褐色腺點,萼齒卵三角形,二唇形,花冠白色或粉紅色,冠筒直,冠檐二唇形,裂片近長方形,下唇稍長于上唇,極闊的卵形,8-12月開花結果。分布于中國西藏,雲南,四川,貴州,廣西,廣東,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及浙江;印度,不丹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500-2700米的沼澤地上或林下潮濕處。線紋香茶菜的全草入藥,治急性黃疽型肝炎、急性膽囊炎、咽喉炎、婦科病、瘤型麻風,尚可解草烏中毒。(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标本館[1])
    中文名:線紋香茶菜 拉丁學名:Isodon lophanthoides (Buchanan-Hamilton ex D. Don) H. Hara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合瓣花亞綱 超目: 目:管狀花目 亞目: 科:唇形科 亞科:羅勒亞科 族:香茶菜族 亞族: 屬:香茶菜屬 亞屬: 組:皺葉香茶菜組 亞組: 種:線紋香茶菜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形态特征

多年生柔弱草本,基部匍匐生根,并具小球形塊根。莖高15-100厘米,直立或上升,四稜形,具槽,被短柔毛至幾被長疏柔毛,常下部具多數葉。莖葉卵形、闊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1.5-8.8厘米,寬0.5-5.3厘米,先端鈍,基部楔形,圓形或闊楔形,稀淺心形,邊緣具圓齒,草質,上面榄綠色,密被具節微硬毛,下面淡綠色,除被具節微硬毛外,并滿布褐色腺點;葉柄長與葉片近相等或較之略短或略長。

圓錐花序頂生及側生,長7-20厘米,寬3-6厘米,由聚傘花序組成,聚傘花序11-13花,分枝蠍尾狀,具梗,總梗長5-13毫米;苞葉卵形,下部的葉狀,但遠較小,上部的苞片狀,無柄,被毛與莖葉同,最下一對苞葉卵形,極小,其餘的卵形至線形,遠較纖細,長3-5毫米,比花梗短。花萼鐘形,長約2毫米,直徑約1.7毫米,外面下部疏被串珠狀具節長柔毛,滿布紅褐色腺點,萼齒5,卵三角形,長為花萼之1/3,二唇形,後3齒較小,前2齒較大。

花冠白色或粉紅色,具紫色斑點,長6-7毫米,冠檐外面被稀疏小黃色腺點,冠筒直,基部直徑0.8-1毫米,喉部直徑1.5-2毫米,長3.7-5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長1.6-2毫米,極外反,具4深圓裂,裂片近長方形,下唇稍長于上唇,極闊的卵形,寬2-2.8毫米,伸展,扁平。雄蕊及花柱長長地伸出或在雄蕊退化的花中僅花柱長長地伸出。花、果期8-12月。

主要變種

狹基線紋香茶菜(Isodon lophanthoides var. gerardianus (Bentham) H. Hara)這一變種與線紋香茶菜不同在于植株高大,高30-150厘米;葉大,卵形,長達20厘米,寬達8.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分布于中國西藏,雲南,四川,甘肅,貴州,廣西,廣東,湖南;生于雜木林下及灌叢中,海拔430-2900米。印度,尼泊爾,緬甸,泰國,老撾,越南也有。根或全草入藥,治急性黃疽型肝炎、急性膽囊炎,并可驅蛔蟲。

細花線紋香茶菜(Isodon lophanthoides var. graciliflorus (Bentham) H. Hara)這一變種與線紋香茶菜不同在于莖高40-100厘米;葉卵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5-8.5厘米,寬1.5-3.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上面微粗糙至近無毛,下面脈上微粗糙,其餘部分滿布褐色腺點,幹後常帶紅褐色。分布于中國廣東,福建,江西;生于田間或山谷水邊。尼泊爾,印度,緬甸,越南也有。該變種與長葉香茶菜十分相近,但後者以葉狹披針形,莖被栗色串珠狀多節短柔毛或鱗批狀短毛而可以與前者區分開。

小花線紋香茶菜(Isodon lophanthoides var. micranthus (C. Y. Wu) H. W. Li)這一變種與線紋香茶菜不同在于花較小,長2-3毫米;葉被極疏具節微硬毛,下面常帶紫色。分布于中國雲南南部,貴州南部;生于林下、溝邊潤濕處,海拔1000-2000米。 [2] 

産地生境

分布于中國西藏,雲南,四川,貴州,廣西,廣東,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及浙江;印度,不丹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500-2700米的沼澤地上或林下潮濕處。

繁殖方法

種子育苗:種子秋冬成熟,春季播種移植。因種子細小,整地時畦面土要細平,條播或撒播均可。下種後蓋一層細河沙,上面蓋稻草保濕,待出苗後揭去。施稀水肥1-2次,苗長至10厘米以上、具8-10片葉時可移植。

扡插育苗:春、夏季采用嫩枝扡插,從留種地或大田割取健壯枝條作插條,要求長約10厘米、具3-4個節,剪去基部1對葉片,插入苗床,扡插密度4厘米×4厘米。苗床基質最好用細河沙,上蓋蔭蔽度50%的塑料遮光網,防止陽光直射。為促進插條生根,可用150毫克/升,萘乙酸浸潰插條下端10秒洗淨後扡插。扡插深度約為插條的2/3,以頂梢葉片露出畦面為度,覆土淋水,使插條與泥土緊密接觸,蓋上稻草,厚度以插條露出頂芽為度。插後常澆水保持濕潤。一般7天後開始發根,15天後移栽。這種繁殖方法速度快,4-6月均可育苗,是種苗的主要來源。

分株育苗:當年收獲後的老頭,集中密植作為留種田,冬季需防寒、保濕。翌年春季用老頭上分蘖出的新苗分株移植。這是線紋香茶菜留種的一種途徑,也是為早期扡插繁殖提供插條的可行措施。

組織培養育苗:将采集的線紋香茶菜幼嫩莖、葉外植體用滴加少量洗潔精的水浸泡5-10分種,然後用流動的自來水沖洗10-15分種,吸幹表面水,轉移至無菌條件下按照以下步驟操作。用适宜濃度的消毒液浸泡外植體,然後用無菌水清洗外植體數遍。把消毒好的莖切成長約1厘米的小段,葉切成1厘米×1厘米的小塊,接種到含有适宜的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培養基上培養。

培養條件為26±1℃,接種20-30天,外植體即有密集的叢生芽分化出來,将叢生芽轉移至增殖培養基上,增殖快繁至生産需求的用苗量,增殖的苗高2-3厘米、有2-3對葉時,轉接到生根壯苗培養基中培養25天,植株高達4-5厘米、生根數8條以上,帶瓶轉至室外自然光照下煉苗2天後,将瓶苗取出,洗淨根部培養基,種植到砂質苗床上馴化,苗床遮陽50%,每天噴水2-3次,20天左右即可移栽大田。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