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羅馬字

國語羅馬字

拉丁字母拼音方案
國語羅馬字是一套漢字拉丁化方案,曾是中華民國國家标準。它和通字方案一樣使用複雜的拼寫規則來标示聲調,不像其他方案要用到調号或數字;是民國十七年(1928年)由國民政府大學院公布的應用羅馬字母,有别于國語注音字母ㄅ、ㄆ、ㄇ、等。特點是用羅馬字母變化表示聲調。如iou(幽),you(由),yeou(有),yow(佑)。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由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決議改名為“譯音符号”。[1]
    中文名:國語羅馬字 外文名:Gwoyeu Romatzyh 屬于:第一套法定的拉丁字母拼音方案 全稱: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 制定:1925~1926年 公布日期:1928年 公布單位:國民政府大學院

曆史

國語羅馬字由林語堂倡議,趙元任作主要研究,從1925年到1926年獲國語推行委員會協助,1928年9月26日由國民政府大學院公布。它與當時已流行的注音符号并存,其後于1940年易名為譯音符号。在1986年1月它被修改為注音符号第二式,并正式被注音二式取代。

産生經過

五四運動前後,在“文學革命”的影響下,《新青年》和《新潮》等雜志讨論文字改革,提出采用羅馬字(拉丁字母)拼音的問題。1923年,《國語月刊》出版“漢字改革号”繼續讨論這個問題,發表錢玄同的《漢字革命!》、蔡元培的《漢字改革說》、黎錦熙的《漢字革命軍前進的一條大路》、趙元任的《國語羅馬字的研究》等文章。趙元任提出制訂國語羅馬字的25條原則和一個國語羅馬字方案的草稿。錢玄同、周辨明、林語堂、許錫五等也都提出了各自的羅馬字拼音方案。1923年,國語統一籌備會開會,錢玄同提出《請組織國語羅馬字委員會案》,黎錦熙、葉谷虛等也提案請求公議一種羅馬字拼音方案,與注音字母同時推行。大會通過決議,成立"國語羅馬字拼音研究委員會",指定錢玄同、黎錦熙、黎錦晖、趙元任、周辨明、林玉堂(語堂)、汪怡、葉谷虛、易作霖、朱文熊、張遠蔭11人為委員。但由于時局變動,委員會無法開會,改由劉複發起的研究音韻學的“數人會”進行讨論。“數人會”的6個成員中,5個是"國語羅馬字拼音研究委員會"的在京委員。經過一年時間,開會22次,九易其稿,終于議定了《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1926年9月,“國語統一籌備會”召開"國語羅馬字拼音研究委員會",通過并提請教育部公布。1928年9月26日,國民黨政府大學院公布,作為“國音字母第二式”。

符号的制定

國語羅馬字是注音符号的第二式,其制定的過程大約分為下列的幾個階段。

(一)創始期:清光緒十八年至民國七年(西元一八九二——一九一八)。

在這個時間内有盧戆章等八位熱心推行國語運動的學者,各自制成一套譯音符号,推展國語教育,功不可沒。指引這些符号有的太過繁複,有的不合音理。雖然沒能流傳下來,但是,卻為後來者奠定了中國人自己利用羅馬字母編寫譯音符号的基礎

(二)實驗期:民國十四年(西元一九一八——一九二五)。

當民國七年注音符号公布後,有些語言學家主張模仿西洋教士所創之羅馬拼音符号以代表漢文,或輔助漢字發音。其中錢玄同、趙元任、周辨明、林語堂等學者均各自創造了一套羅馬字母或符号,在當時的《國語月刊》上發表,接受各方面意見。這些符号中最具代表性者首推趙元任先生的國語羅馬字。國語羅馬字是趙元任先生民國十年(一九一二)在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華語時,将其所拟定的拼音字母加以實驗,至民國十一年做國語羅馬字的研究,始将草稿發表,以征求各方建設的批評。然後,又經過其他專家們的增減,才漸趨完善。

(三)公布期:民國十四年至十七年(西元一九二五——一九二八)。

教育部在民國十四年九月組織“國語羅馬字拼音研究委員會”,以錢玄同、趙元任、黎錦熙、林語堂、劉複、汪怡、周辨明等七人為委員會,從事羅馬字之議定,自當年九月二十日迄十五年九月十六日由大學院(即教育部)正式公布。國語羅馬字遂成為國語注音符号的第二式。此套由趙元任先生編制,經過專家反複切磋、熱心提倡之譯音符号至此方得一結果。在民國二十一年五月七日教育部公布之《國音常用字彙》中,就以國語羅馬字與注音符号對照記音。民國二十九年十月國語推行委員會決議改名為“譯音符号”。國語羅馬字遂漸發展為國内各中文字典内注音、人名、地名等的标準譯音符号。

符号制定原則

一般原則

(一)一個符号可以有兩個以上的讀法。如:

h:①代表ㄏ。②代表濁音聲母(ㄇ)m、(ㄋ)n、(ㄌ)l、(ㄖ)r的陰平調号。③代表單韻母(ㄚ)a、(ㄛ)o、(ㄜ)e、(ㄝ)é的去聲調号。

j:①與i連讀為ㄐㄧ。②與y連讀為ㄓ。

l:①代表ㄌ。②代表ㄦ化韻尾。

r:①代表ㄖ。②代表開口韻的陽平調号。

y:①代表ㄧ、ㄩ陰平以外的形式yi、yu。②代表空韻ㄭ。③代表ㄞ、ㄟ去聲的調号。

(二)一個符号有兩種形式:

丨:①單獨用陰平調時i;陽平、上聲、去聲調時是yi。②當作介音,陰平、上聲、去聲時i;陽平調時是y。

ㄨ:①單獨用,陰平調時是u;陽平、上聲、去聲調時是wu。②當作介音,陰平、去聲調時是-u;陽平調時是-w,上聲調時是-o。作結合韻母之韻頭,在陽平、陰平、上聲、去聲時都是w。

ㄩ:①單獨用,陰平調時是iu;陽平、去聲調時是yu;上聲調時是yeu。②當作介音,陰平、去聲時是-iu;陽平調時是-yu;上聲調時是-eu。

(三)用濁音字母當清音不送氣音。b—ㄅ、d—ㄉ、g—ㄍ。

(四)聲母不獨用。如:詩—shy、資—tzy。

(五)加聲調字母算字形的一部分,不加聲調符号。

(六)合詞連寫。

(七)音節重疊時以符号代替。

以X代表重疊的音節。如:天天tiantian改為tianX。

以V代表一個音節的重疊。如:翻一翻fan i fan改為fan i V。

以VX代表兩個音節都重疊。如:商量商量shang liang shang liang改為shang liang VX。

聲調原則

(一)陰平:

不加符号,用基本的形式。如:八ba、帕pa、發fa。

在濁音聲母m、n、l、r後加h。如:媽mha、那nha、拉lha、仍rheng。

(二)陽平:

在開口韻(ㄚ)a、(ㄛ)o、(ㄜ)e、(ㄝ)é、(ㄞ)ai、(ㄟ)ei、(ㄠ)au、(ㄡ)ou等後加r。如:拔bar、婆por、河her、孩hair、誰sheir、豪haur、軸jour。

在聲随韻母an、en、ang、eng的主要元音後面加上r。如:盤parn、晨chern、旁parng、橫herng。

在濁音聲母m、n、l、r後之韻母保持原狀。如:麻ma、拿na、揦la、仍reng。

單韻母i、u、iu、作單韻母注音時改為yi、wu、yu。如:移yi鼻byi、無wu毒dwu、餘yu局jyu。作介音時改為y、w、yu。如:銀yn琴chyn、唯wei國gwo、圓yuan群chyun。

(三)上聲:

單元音與聲随韻母中的主要元音雙寫。如:把baa、叵poo、者jee、也yéé、隻jyy、膽daan、粉feen、躺taang、等deeng、耳eel。

(ㄞ)ai、(ㄠ)au、(ㄧㄚ)ia、(ㄨㄟ)uei、(ㄩ)yu等音中的介音或韻尾—i、u改寫為e、o。如海hae、好hao、賈jea、悔hoei、與yeu。

(ㄧㄝ)ie、(ㄟ)ei、(ㄨㄛ)uo、(ㄡ)ou等音中的主要元音雙寫。如:且chiee、給geei、火huoo、口koou。

結合韻母單獨注音,無聲母時,i改為ye。u改為wo。iu改為yeu。如:雅yea、偉woei、雨yeu。但“也”用yéé,“我”用woo。

(四)去聲:

單韻母(ㄭ)y、(ㄚ)a、(ㄛ)o、(ㄜ)e、(ㄝ)é、(ㄧ)i、(ㄨ)u、(ㄩ)iu等音後,加上h作為調号。如:志jyh、炸jah、綽chuoh、這jeh、借jieh、意yih、勿wuh、玉yuh。

韻尾為-i、-u、-n、-ng、-l等音時,各依次改為-y、-w、-nn、-nq、-ll。如:塞say、晝jow、站jann、正jenq、二ell。

(五)輕聲:

用基本形式,不加任何符号。如:上頭shangtou,房子farngtz。

兒化韻原則

(ㄚ)a、(ㄛ)o、(ㄜ)e、(ㄠ)au、(ㄡ)ou、(ㄤ)ang、(ㄥ)eng等韻及其結合韻母在讀陰平調時,後面直接加上“l”為ㄦ化韻尾。

有i、n韻尾之(ㄞ)、(ㄟ)ei、(ㄢ)an、(ㄣ)en等韻,以“l”代替i、n。如:孩兒harl、味兒well、幹兒gal、根兒gel。

(ㄭ)y、(ㄧ)i、(ㄩ)iu等韻,在原韻後加el。如:事兒shell、印兒yell、雨兒yeuel。

方案正文

①表中有今音不用或罕用之音。

②聲母ㄐ、ㄑ、ㄒ僅有齊撮,ㄓ、ㄔ、ㄕ僅有開合,故可同用j、ch、sh三母而不混,以避字形過于繁細。

③ㄧ、ㄨ、ㄩ本兼聲韻兩用,故國語羅馬字亦列y、w、y(u)。在上去齊撮韻字别無聲母時須将第一字母改為y或w,如-iee、-uay獨用時作yee也、way外。但如改後形與他韻混或全無元音時則在第一字母前加y或w,如-eu、-uh獨用時作yeu雨、wuh霧(非yu、wh)。

④注音字母對于“知、癡、詩、日、茲、此、四”等字未制韻母,今以y表之。

⑤“東、送”與“翁、甕”等不同韻,故ㄨㄥ分為開口ong與合口ueng兩韻。ㄩㄥ韻近齊齒,故亦歸第二排。

聲母表

表中列出國語羅馬字、國際音标與注音字母。

v(ㄪ)、ng(ㄫ)、gn(ㄬ)三個聲母在新國音頒布後不再使用。

韻母表

表中列出韻母各聲調的拼寫變化。

聲調

陰平:

①用“基本形式”,如hua花、shan山。本式包括輕聲、象聲字、助詞,如ma嗎aia阿呀。

②但聲母為m、n、l、r者加h,如mhau貓、lha拉。

陽平:

①開口韻在元音後加r,如char茶、torng同、parng旁。

②韻母第一字母為i、u者,改為y、w,如chyn琴、hwang黃、yuan元;但i、u兩字母為全韻時改為yi、wu,如pyi皮、hwu胡、wu吳。

③聲母為m、n、l、r者用“基本形式”,如ren人、min民、lian連。

上聲:

①單元音雙寫,如chii起、faan反,eel耳。

②複韻母首末字母i、u者改為e、o,如jea假、goan管、sheu許、hae海、hao好;但既改頭則不再改尾,如neau鳥、goai拐。

③ei、ou、ie、uo四韻準上聲第①條,如meei美、koou口、jiee解、guoo果。

去聲:

韻尾為-i、-u、-n、-ng、-l、或-(無)者各改為-y、-w、-nn、-nq、-ll或-h,如tzay在、yaw要、bann半、jenq正、ell二、chih器。

附記

①在官話區域内僅長江下流有短促之入聲。如欲表入聲時可用-q韻尾,如tieq鐵、loq洛。

②羅馬字母之v、x二母,不作拼國音用,惟重字可用x代之,如pianpian(偏偏)可作pianx;隔一字重者可用v代,如kann i kann(看一看)可寫作kann iv;重二字者可作vx,例如feyshin feyshin(費心費心)可作feyshin vx。

③南京、杭州、北平新舊都城皆富于卷舌韻。國音也可采用,其拼法原則如下:

a.韻尾之i、n音省去,例如“孩兒”(hair-erl)作harl,扇兒(shann-erl)作shall,味兒(wey-er)作well。

b.(y)、i、iu三韻加el;其餘加l,如絲兒(sy-erl)作sel,今兒(jin-erl)作jiel,魚兒(yr-erl)作yuel,明兒(ming-erl)作mingl,後兒(how-erl)作howl。

④根據國語羅馬字原則可拼各地之方音。如江浙間有bh、dh、gh、dj、dz等濁母,如bhu蒲、dji其、dzy慈。西安有bf、pf等聲母,如bfang莊、pfu初。廣州有m、p、t、k韻尾,如sam三、lap立、tzit節、hork學。

⑤如用西文次第讀字母名稱時,須依照國音讀之如下:

拼寫舉例(摘自趙元任《最後五分鐘》序言)

Shianntzay de shin wenshyue buneng meiyeou shin

現在的新文學不能沒有新

wentzyh,yeoule shin wentzyh,feidann tzay shyrjih

文字,有了新文字非但在實際

shang yeou duoshao de biannlih,tzay Jonggwo

上有多少的便利在中國

jianglaide jingshern wenming shanq yee kaile i-tyau

将來的精神文明上也開了一條

shin luh──tianx tingjiann de“Jong-Shi goutong”

新路──天天聽見的“中溝通”

de laohuah,yee jiow yaw deeng jehme i-lai

的老話,也就要等這末一來

tsair chiitourl yeou ge bannfaa.

才起頭兒有個辦法。

特點

國語羅馬字的方案有以下幾個特點:

①以北京語音為标準音,同時也适當兼顧其他“官話”區域的讀音;

②完全采用現成的拉丁字母,不增加新字母也不附加符号;

③充分考慮到現代漢語的語音特點,同時也盡可能地照顧到國際習慣;

④用變化拼法的辦法來表示聲調,避免附加符号。

但缺點是表示聲調的規則較繁,帶來學習上的不便。

其他特殊規則

老國音

老國音特有之v(ㄪ)、ng(ㄫ)、gn(ㄬ)等三個濁音變調方式如m、n、l、r。

老國音的短促入聲,則在韻尾加上q;例如:貼tieq、鹿luq。

兒化音

韻尾之i、n省去;例如:孩兒hair-erl寫作harl,扇兒shann-erl寫作shall,味兒wey-erl寫作well。

y、i、iu等韻加el,其馀加l;例如:絲兒sy-erl作syel、今兒jin-erl作jiel、魚兒yu-erl作yuel;明兒ming-erl作mingl、後兒how-erl作howl。

例外

以下是規則的例外字詞:

“羅馬字”國際上的名字為Romatzyh(本應為Luomaatzyh),以配合羅馬的名字Roma。

雖然“一”、“七”、“八”和“不”字的聲調随内文改變,它們的國語羅馬字拼法恒定,分别是i、chi、ba bu。

使用狀況

國語羅馬字使用不廣,公布後很多年仍多用威氏拼音。但其部分标調規則仍然在某些無法使用附加聲調符号的場合下被沿用,如現今大陸地區雖使用漢語拼音标示地名,但是為區别山西省與陝西省,乃将陝西省寫作Shaanxi Province,母音雙寫即是受到國語羅馬字影響。另外部分華人姓名也會沿用母音雙寫表示三聲或-r表示二聲的規則,如著名數學家陳省身(Shiing-Shen Chern)。

推行情況

國語羅馬字公布以後,除了出版數量很少的一些課本、教材、字表、讀物外,沒有在學校裡和社會上廣泛傳習。課本隻出了黎錦熙的《國語羅馬字模範讀本首冊》(1930)和趙元任的《新國語留聲片課本》(1935)兩種,讀物隻出了趙元任的《最後五分鐘》(1929)一種。此外出了齊鐵恨的《國語羅馬字》(1930)、陸衣言的《國語羅馬字使用法》(1930)、黎維嶽的《國語羅馬字》(1930)、蕭家霖的《國語羅馬字入門》(1931)等傳習小冊。不過字典注音都逐漸采用,與注音字母并列。1930年7月成立推行團體“國語羅馬字促進會”,創刊《G.R.》(國語羅馬字)周刊(後改雙周刊),辦了若幹期暑期講習班。濟南和鄭州的分會也出了一些刊物。

參考書目

黎錦熙:《國語運動史綱》,商務印書館,上海,1934。趙元任:《最後五分鐘》,中華書局,上海,1929。倪海曙:《中國拼音文字運動史簡編》,時代出版社,上海,1948。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