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紅菱

采紅菱

1960劉韻、江宏演唱歌曲
歌曲《采紅菱》起源于南京高淳,歌曲以優美歡快的旋律,描寫了青年男女在采菱角時的喜悅心情,他們一邊采菱角,一邊歌唱,表達自己的感情。最初的民歌《采紅菱》隻有女聲調,後演變為男女對唱的形式。可考證的最早的演唱版本為劉韻、夏丹兩人對唱版,後又有鄧麗君、卓依婷、韓寶儀等人翻唱。
    中文名: 外文名: 所屬專輯: 歌曲時長: 歌曲原唱:劉韻、江宏,夏丹 填詞:陳蝶衣 譜曲:江蘇民歌 編曲:姚敏 音樂風格:民謠,抒情 歌曲語言:漢語普通話 中文名稱:采紅菱 發行時間:1960年 唱紅:鄧麗君

歌詞

男)(我們倆劃着船兒采紅呀/采紅菱

得呀得郎有心/得呀得妹有情

就好像兩角菱/從來不分離呀

我倆一條心

(女)我們倆劃着船兒采紅菱呀/采紅菱

得呀得妹有情/得呀得郎有心

就好像兩角菱/也是同日生生呀)

我倆心相印

(男)劃着船兒到湖心呀/你看呀嘿看分明

湖水清呀照雙影/就好像兩角菱

(女)劃着船兒到湖心呀/你看呀嘿看分明

一個你一個我/就好像兩角菱

流傳過程

改編自安徽民歌,它最早起源于安徽宣州(另有說宣州附近江蘇高淳)。從上世紀初期流行音樂出現以來,采集民歌并重新創作非常盛行。

最初的民歌《采紅菱》隻有女聲調,它是宣州女子的生活寫照:在高淳,下湖采摘紅菱本來就是女子的活兒。六月水鄉,“在曲曲折折綿延十數裡的河面,密密麻麻的都是碧綠的菱葉。而垂柳飄拂的綠陰深處,飄出一隻隻菱盆,又将菱葉表面劃開了,露出葉子表面下水的痕迹。菱盆中,端坐着一位位姑嫂,她們一邊以手上的木闆輕輕在盆邊撥蕩,一邊随着菱盆貼在水面或左右旋轉、或飄遊向前。”

這首歌是1966年由日後華人樂壇的巨星、14歲的鄧麗君唱紅的,當年她正是憑着一首《采紅菱》奪得台灣金馬獎唱片公司歌唱比賽冠軍,随後正式踏上職業歌壇。鄧麗君所演唱的這首《采紅菱》據說是由上海著名作曲家(後移居中國香港)姚敏、陳蝶衣所創作的。

查資料得知,早在鄧麗君之前,《采紅菱》就有過相應的演唱版本了。在流行歌曲《采紅菱》之前,另有一首極為相似的《采紅菱》同時期或者更早些在江蘇地區流傳,歌詞為:“(齊唱)我們倆劃着船兒采紅菱呀采紅菱。(甲唱)姐姐她多開心,(乙唱)妹妹她多高興。(齊唱)就好像兩角菱,同根生呀,我倆一條心……”除了鄧麗君版的情侶對唱改成了姐妹對唱以外,兩首歌基本無差。

經姚敏、陳蝶衣先生重新創作的《采紅菱》,唱詞、節奏有很多變化,變為更流行的對唱“情歌”,而且演繹了許多的版本。除了上面的莫文蔚、伍佰版本,還有張德蘭、區瑞強版,呂薇和屠洪剛的版本,還有屠洪剛和李玲玉版本的,董文華版本。還有翻唱過無數經典民歌的黑鴨子組合版。最為風光的是,《采菱舞》曾登上國際舞台而大放過異彩。“采菱歌舞”經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加工後,參加了世界青年聯歡節演出于維也納,演出獲得了銀獎,在維也納轟動一時。

隻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采紅菱》在不斷的傳唱中獲得了新的生命,也希望可以看到更多精彩的版本。

翻唱版本

除了莫文蔚、伍佰版本,還有張德蘭、區瑞強版,呂薇和屠洪剛的版本,還有屠洪剛和李玲玉版本的,董文華版本,翻唱過無數經典民歌的黑鴨子組合版。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