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檢

巡檢

漢語詞語
官署名巡檢司,官名巡檢使,省稱巡檢。始于五代後唐莊宗。宋時于京師府界東西兩路,各置都同巡檢二人,京城四門巡檢各一人。[1]又于沿邊、沿江、沿海置巡檢司。掌訓練甲兵,巡邏州邑,職權頗重,後受所在縣令節制。明清時,凡鎮市、關隘要害處俱設巡檢司,歸縣令管轄。參閱《文獻通考·職官十三》、清顧炎武《日知錄·鄉亭之職》。
    中文名:巡檢 外文名: 拼音:xún jiǎn 近義詞: 反義詞: 官名:巡檢使 官署名:巡檢司 始于:五代後唐莊宗

釋義

巡視。

出處

《魏書·張彜傳》:“每東西馳使有所巡檢, 彜 恒充其選。”

唐 白居易 《錢唐湖石記》:“其石函、南筧、并諸小筧闥,非澆田時,并須封閉築塞,數令巡檢。”亦指巡視檢查。

張周 《步履艱難的中國》第五章:“在這次掃黃中, 北京 出動2000人次,巡檢了168次書攤。”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