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灘

戈壁灘

一種地質現象
戈壁在蒙古語的原意是指土地幹燥和沙礫的廣闊沙漠。戈壁灘東西約1600公裡、南北約970公裡、總面積約130萬平方公裡,是世界第五大沙漠。戈壁也是蒙古帝國的老家,也是匈奴和突厥的活躍地點。古代自秦朝以來,漢字史書裡以大漠之稱。戈壁的形成是由于喜馬拉雅山的雨影效應阻擋了雨雲抵達戈壁地區。戈壁,表層以礫石為主,看不見沙和土壤,基本上沒有植物生長。按成因礫質戈壁可分為風化的、水成的和風成的三種。戈壁灘不是一個地名,而是一種地質現象,戈壁灘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新疆、青海、甘肅、内蒙和西藏的東北部等地。
    中文名:戈壁灘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Gobi 解釋:土地幹燥和沙礫的廣闊沙漠 排行:世界第五大沙漠 總面積:約130萬平方公裡 蒙古語:Говь

名稱

漢語:戈壁(蒙語英譯)、大漠(漢文古稱)、瀚海(漢文古稱)

釋義:(名)指地面幾乎被粗沙、礫石所覆蓋植物稀少的荒漠地帶。

簡介

戈壁是粗砂、礫石覆蓋在硬土層上的荒漠地形。按成因礫質戈壁可分為風化的、水成的和風成的三種。 沙漠指沙質荒漠,整個地面覆蓋大片流沙,廣泛分布着各種沙丘。在風力作用下,沙丘移動,對人類造成嚴重危害。 沙漠的地表覆蓋的是一層很厚的細沙狀的沙子(有去過海邊嗎?和沙灘是一樣的.隻不過形成的原因不同,一個是水的長期作用,而另一個是風的長期作用.)沙漠的地表是會自己變化和移動的,當然是在風的作用下:)因為沙會随着風跑.沙丘就會向前層層推移,變化成不同的形态. 戈壁就不會那樣了.因為戈壁的地表是黃土還有稍微大一點的砂石混合組成的.其比例大概為1:1.在戈壁灘上還有分布或多或少的植被.在起風的時候吹起的大多是塵土,風力大時也會出現風沙走石的景觀,但是戈壁的地貌是不會改變的. 戈壁是沙漠的前身,戈壁在風蝕作用進一步的侵蝕下就會演變成沙漠 戈壁是荒漠的一個類型。即地勢起伏平緩、地面覆蓋大片礫石的荒漠。來自蒙古語。蒙古語稱礫石質荒漠為戈壁。戈壁地面因細砂已被風刮走,剩下礫石鋪蓋,因而有礫質荒漠和石質荒漠的區别。蒙古人稱沙漠地區,這種地區盡是沙子和石塊,地面上缺水,植物稀少。戈壁一詞,源于蒙古語意思是“難生草木的土地”。戈壁沙漠地區氣候環境惡劣,降雨量少,晝夜溫差懸殊,風沙大,風速快且持續時間長! 沙漠(亦作砂漠)是指沙質荒漠,地球陸地的1/3是沙漠。因為水很少,一般以為沙漠荒涼無生命,有“荒沙”之稱。和别的區域相比,沙漠中生命并不多,但是仔細看看,就會發現沙漠中藏着很多動植物,尤其是晚上才出來的動物。 沙漠是一片很少下雨的地域,沙漠又稱為荒沙,沙漠中有動植物! 區别 沙漠,以沙為主,看不見礫石,有少量植物分布。 戈壁,表層以礫石為主,看不見沙和土壤,基本上沒有植物生長。

形成

其形成主要原因是因洪水沖積而成。當發洪水,特别是山區發洪水時,由于出山洪水能量的逐漸減弱,在洪水沖擊地區形成如下地貌特征:大塊的岩石堆積在離山體最近的山口處,岩石向山外依次變小;随後出現的就是拳頭大小到指頭大小的岩石。由于長年累月日曬、雨淋和大風的剝蝕,棱角都逐漸磨圓,變成了我們所說的石頭(學名叫礫石)。這樣,戈壁灘也就形成了。而那些更加細小的砂和泥則被沖積、漂浮得更遠,形成了更遠處的大沙漠。北京春天的沙塵暴就是來自戈壁灘,甚至影響到了日本。

特征

滲透性極好,地表缺水,植物稀少,僅生長一些紅柳、駱駝刺等耐旱植物,而且經常刮風。

分布

戈壁灘不是一個地名,而是一種地質現象,“戈壁”在維吾爾語裡面就是“沙漠”的意思。

戈壁灘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新疆、青海、甘肅、内蒙和西藏的東北部等地。

海市蜃樓

20084月17日,離甘肅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縣城約50公裡的一處戈壁灘上,出現大片水面以及水邊植物等幻景。據了解,這種發生在戈壁中的“海市蜃樓”,是光線遇到不同密度的空氣後出現的折射現象。

怪石圈

新疆吐魯番地區鄯善縣文物工作者在火焰山北部戈壁發現大面積罕見神秘“怪石圈”。這些“怪石圈”占地面積約一萬餘畝。“怪石圈”地處吐魯番地區鄯善縣連木沁鎮10多公裡的戈壁灘上。“怪石圈”有大有小、有圓有方,有的為“口”字形串聯狀,有的為方形與圓形石圈混合擺置。其中一個被稱為“太陽圈”的巨型石圈由4個同心圓組成,最大外圓直徑約8米,最小的内圈已被破壞。在“太陽圈”的東南部,分布着大面積的石圈。奇怪的是,這些“怪石圈”所用的石頭在附近的戈壁灘很難找到。這片神秘“怪石圈”的形成及曆史至今是個謎,有待專家考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