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

蒙古

亞洲内陸國家
蒙古國(蒙古語:Монголулс),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北、俄羅斯聯邦以南,是一個地處亞洲的内陸國家。首都及最大城市為烏蘭巴托。
    中文名:蒙古國 外文名:Mongolia 别名: 面積:156.65萬平方公裡 人口:330萬(2021年3月) 首都:烏蘭巴托

簡介

位于亞洲中部的内陸國,東、南、西與中國接壤,北與俄羅斯相鄰。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常年平均氣溫為1.56℃。冬季最低氣溫可至-50℃,夏季戈壁地區最高氣溫達40℃以上。

政治

行政區劃

全國劃為21個省和首都:後杭愛省、巴彥烏勒蓋省、巴彥洪格爾省、布爾幹省、戈壁阿爾泰省、東戈壁省、東方省、中戈壁省、紮布汗省、前杭愛省、南戈壁省、蘇赫巴托爾省、色楞格省、中央省、烏布蘇省、科布多省、庫蘇古爾省、肯特省、鄂爾渾省、達爾汗烏勒省、戈壁蘇木貝爾省和首都烏蘭巴托市。國家大呼拉爾是國家最高權力機構,擁有立法權,實行一院制,由76位成員組成,每屆任期4年,凡25歲以上擁有選舉權的公民均有權當選為國家大呼拉爾成員。

憲法

現行憲法于1992年1月通過,同年2月12日起生效。憲法規定:蒙古國是獨立自主的共和國;視在本國建立人道的公民民主社會為崇高目标;在未頒布法律的情況下,禁止外國軍事力量駐紮蒙古國境内和通過蒙古國領土;國家承認公有制和私有制的一切形式;國家尊重宗教,宗教崇尚國家,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根據公認的國際法準則和原則,奉行和平外交政策。根據該憲法,改國名為“蒙古國”,實行議會制。

議會國家大呼拉爾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行使立法權。國家大呼拉爾可提議讨論内外政策的任何問題,并将以下問題置于自己特别權力之内予以解決:批準、增補和修改法律;确定内外政策基礎;宣布總統和國家大呼拉爾及其成員選舉日期;決定和更換國家大呼拉爾常設委員會;頒布總統當選并承認其權力的法律;罷免總統;任免總理及政府成員;決定國家安全委員會的組成及權限;決定赦免等。國家大呼拉爾為一院制議會,其成員由蒙古國公民以無記名投票的方式直接或間接選出,任期四年。本屆國家大呼拉爾于2020年6月産生,共76個席位,議席分布為:人民黨62席、民主黨11席、其他黨派3席。國家大呼拉爾主席為貢布紮布·贊登沙特爾(GOMBOJAV ZANDANSHATAR)(人民黨),2020年7月就任。

政府

國家權力最高執行機關,政府成員由國家大呼拉爾任命。現政府由人民黨組成。總理為羅布桑那木斯來·奧雲額爾登( LUWSANNAMSRAI OYUN-ERDENE),下設副總理、政府辦公廳主任及各部部長等共16名政府成員。

政黨

實行多黨制。至2020年底,共有33個政黨。主要有:

(1)蒙古人民黨(Mongolian People's Party)。1921年3月1日成立,1925年3月改稱蒙古人民革命黨,1997年2月該黨召開的二十二大确定黨的性質為“民族民主主義性質的中左翼政黨”。理論基礎為“民主社會主義思想”。2007年10月該黨召開二十五大,通過黨章修正案,決定保留黨章中“黨主席兼任總理”的規定。2010年11月召開二十六大,恢複黨名為人民黨,選舉由31人組成的領導委員會。黨員約22萬名。現任主席烏·呼日勒蘇赫。nn(2)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2000年12月6日由蒙古民族民主黨、社會民主黨、民主複興黨、宗教民主黨和民主黨合并而成。黨員約18萬。黨的宗旨是重視人的發展、人的權力和自由,并視個人能力大小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黨的目标是鞏固蒙古政治獨立;建立合理、強大的經濟體制;建立開放的社會;建立良政;将社會發展與國際社會進步密切接軌。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每四年召開一次會議。國家政策委員會(相當于中央委員會)負責日常工作。

重要人物

    總統:哈·巴特圖勒嘎。1963年3月生。1982年畢業于蒙古造型藝術中學繪畫專業。長期經營酒店、畜牧産品等商業。2004年、2008年、2012年三次當選國家大呼拉爾委員(議員)。2008年至2012年任交通、建築與城市建設部部長,2012年至2014年任工農業部部長。2017年7月當選蒙古國第七任總統。nn國家大呼拉爾主席:貢·贊登沙特爾。1970年生于巴彥洪格爾省。1992年畢業于伊爾庫茨克市國民經濟學院經濟學專業。曾任蒙古農牧業部副部長、外交部長和人民黨總書記等職。2004年、2008年、2016年三次當選國家大呼拉爾委員。2017年10月任蒙古政府辦公廳主任。2020年7月再次當選國家大呼拉爾主席。

      總理:羅·奧雲額爾登。男,1980年生。2001年畢業于貝爾斯大學記者專業,2015年畢業于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行政管理專業碩士。曆任蒙古社會民主青年聯盟主席、蒙人民黨書記。2016—2020年擔任蒙議員,2019—2020年擔任蒙古部長、政府辦公廳主任,2020年7月8日擔任蒙議員、政府辦公廳主任。2021年1月被任命為蒙古總理。

      外交

      國家大呼拉爾1994年通過的《蒙古國對外政策構想》規定,蒙古奉行開放、不結盟的外交政策,強調“同俄羅斯和中國建立友好關系是蒙古對外政策的首要任務”,主張同中俄“均衡交往,發展廣泛的睦鄰合作”。同時重視發展同美日德等西方發達國家、亞太國家、發展中國家以及國際組織的友好關系與合作。2011年,蒙古國家大呼拉爾通過新《對外政策構想》,将“開放、不結盟的外交政策”拓展為“愛好和平、開放、獨立、多支點的外交政策”,強調對外政策的統一性和連續性。明确對外政策首要任務是發展同俄、中兩大鄰國友好關系,并将“第三鄰國”政策列入構想,發展同美、日、歐盟、印度、韓國、土耳其等西方國家和聯盟的關系。2004年,蒙古成為上海合作組織首個觀察員國。2012年3月,蒙與北約建立“全球夥伴關系”。11月,蒙加入歐安組織,成為該組織第57個成員國。

      經濟

      主要産業包括礦業、農牧業、交通運輸業、服務業等。國民經濟對外依存度較高。曾長期實行計劃經濟。1991年開始向市場經濟過渡。1997年7月,政府通過“1997-2000年國有資産私有化方案”,目标是使私營經濟成份在國家經濟中占主導地位。nn地下資源豐富。現已探明的有銅、钼、金、銀、鈾、鉛、鋅、稀土、鐵、螢石、磷、煤、石油等80多種礦産。全國森林覆蓋率約為8%。nn國内生産總值:129億美元(2020年)nn國内生産總值增長率:-5.3%nn貨币名稱:圖格裡克(TUGRUG)nn彙率:1美元=2849圖格裡克(2021年3月)

      工業

      蒙古國礦産資源豐富,部分大礦儲量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目前蒙古國已進行開采且出口産品的大中型礦主要有:奧尤陶勒蓋銅金礦(OT礦)、塔溫陶勒蓋煤礦(TT礦)、額爾登特銅钼礦、那林蘇海特煤礦、巴嘎諾爾煤礦、圖木爾廷敖包鋅礦、塔木察格油田等。

      服務業

      1991年起在服務行業實行私有化。目前,私有化程度近百分之百。

      2002年郵電行業收入為387億圖格裡克;固定電話終端達12.67萬個,比去年增長7000個。

      旅遊業

      蒙古國人口少、地域遼闊,自然風貌保持良好,是世界上少數保留遊牧文化的國家之一,旅遊業發展前景廣闊。每年6-8月期間是旅遊旺季。

      交通

      以鐵路和公路為主。鐵路總長約1811公裡,公路總長5萬多公裡。境内有一條連接中、俄的鐵路。空運:與北京、呼和浩特、海拉爾、莫斯科、伊爾庫茨克、首爾、東京、大阪和法蘭克福之間有定期航班。國際機場2個。

      新聞出版

      據蒙方統計,全國公開發行的報紙約126種、雜志92種、76家廣播、150家電視台、30多家網絡媒體。主要報刊有《日報》、《世紀新聞報》、《今日報》、《真理報》、《蒙古新聞報》等。這幾種報紙是蒙古發行量最大的報紙。除《真理報》是蒙古人民黨機關報外,其餘均是自由刊物。此外還有《索雲博報》(軍報)、《烏蘭巴托時報》、《人民權利報》等。nn蒙古通訊社(簡稱蒙通社):系官方通訊社,創建于1921年。該社與新華社、路透社、俄羅斯新聞社、塔斯社等有合作關系。nn國家公共廣播電台:系蒙古唯一非私營廣播電台,也是蒙最有影響力的新聞機構。廣播電台覆蓋全國。nn此外還有TV9、TV5、TV25、烏蘭巴托電視台、“鷹”、C1、TV8、NTV、教育、USB等為較大的私營電視台。

      節日

        白月節,日期與我國藏曆新年相同,是蒙古民間最隆重的節日,以前稱為“牧民節”,隻在牧區慶祝。1988年12月,蒙古大人民呼拉爾主席團決定,白月為全民節日。

          7月11日。1921年蒙古人民黨領導的人民革命取得勝利,7月10日,在庫倫(今烏蘭巴托)成立君主立憲政府,後将次日定為國慶日。1922年起,蒙古定期在每年7月11日舉行全國性那達慕,成為國慶活動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1997年6月13日,蒙古國慶中央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決定将蒙古國慶易名為 “國慶節-那達慕”。那達慕,蒙語意為“遊戲”、“娛樂”,原指蒙古民族曆史悠久的“男子三競技”(摔跤、賽馬和射箭),現指一種按着古老的傳統方式舉行的集體娛樂活動,富有濃郁的民族特點。

          宗教

          蒙古國主要信奉藏傳佛教,另有一些基督教、天主教教徒。

           藝術

          蒙古國教育文化科學部文化藝術局主管全國文化藝術工作,下屬國家民間歌舞團、國家話劇院、國家歌劇舞劇院、國家雜技院、國家音樂館、國家木偶劇院和博格達汗宮博物館、喬依金喇嘛廟博物館、造型藝術博物館、國家曆史博物館、國家自然曆史博物館、文化遺産中心、國家圖書館、國家藝術畫廊等單位。

          教育

          實行國家普及免費普通教育制。全國有全日制普通教育學校近800所,63所專業培訓中心。全國共有高校113所,其中國立高校16所,主要有國立大學、科學技術大學、教育大學等,私立高校92所,主要有伊赫紮薩克大學、奧特根騰格爾大學等。5所為國外高校分校。根據政府間文化教育科學合作協定,蒙與50多個國家交換留學生。蒙國内主要文化單位有:國家民間歌舞團、國家話劇院、國家歌劇舞劇院、國家雜技院、國家音樂館、國家木偶劇院和博格達汗宮博物館、喬依金喇嘛廟博物館、造型藝術博物館、國家曆史博物館、國家自然曆史博物館、文化遺産中心、國家圖書館、國家藝術畫廊等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