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上海世界博覽會的主題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是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的主題。
    中文名: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外文名:Better City,Better Life 别名: 分類: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的主題 地區:中國

主題闡述

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BetterCity,BetterLife)。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結晶。美國現代哲學家路易斯·芒福德說過:"城市是一種特殊的構造,這種構造緻密而緊湊,專門用來流傳人類文明的成果。"西方諸多文字中的"文明"一詞,都源自拉丁文的"CiVItas"(意為"城市"),這并非偶然。城市兼收并蓄、包羅萬象、不斷更新的特性,促進了人類社會秩序的完善。

1800年,全球僅有2%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到了1950年,這個數字迅速攀升到了29%.而到了2000年,世界上大約有一半的人口遷入了城市。根據聯合國的預測,到2010年,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将占總人口的55%。

不可否認的是,在城市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城市生活也越來越面臨一系列挑戰:高密度的城市生活模式不免引發空間沖突、文化摩擦、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如果不加控制,城市的無序擴展會加劇這些問題,最終侵蝕城市的活力、影響城市生活的質量。

聯合國人居組織1996年發布的《伊斯坦布爾宣言》強調:"我們的城市必須成為人類能夠過上有尊嚴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滿希望的美滿生活的地方。"而城市面臨的種種挑戰的發端,不論是擁擠、污染、犯罪還是沖突,根源都在于城市化進程中人與自然、人與人、精神與物質之間各種關系的失諧,長期的失諧,必然導緻城市生活質量的倒退乃至文明的倒退。

為此,2010年上海世博會以"和諧城市"的理念來回應對"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訴求。

"和諧"的理念蘊藏在中國古老文化之中。中華文化推崇人際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同時"和諧"也見諸西方先賢的理想。數百年來,人們對"和諧城市"模式的探讨,從來沒有停止過。從"烏托邦",到18世紀的"理想城市",再到"田園都市",一系列的理論、主張和模型無不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在空間上、秩序上、精神生活和物質吐納上的平衡與和諧。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随着環境問題和發展問題的日趨嚴重,可持續發展理念應運而生。各國城市政府為實施《21世紀議程》而提出的戰略大多圍繞如何重建人與城市、人與自然的和諧,最終達到今世與後世之間的和諧。

由此可見,對"和諧生活"和"和諧城市"的追求和實踐貫穿于人類社會的發展曆史,并且正越來越彰顯在人們為明天城市所描繪的藍圖之中。

"和諧城市"主要體現為多元文化的和諧共存、經濟的和諧發展、科技時代的和諧生活、社區細胞的和諧運作,以及城市和鄉村的和諧互動。

主題館

主題館位于世博園區B片區世博軸西側,緊鄰軌道交通8号線浦東。

周家渡站,占地面積約11.5公頃,總建築面積約12.9萬平方米,其中地上8萬平方米,地下4.9萬平方米,建築高度約27.7米。該項目于2007年11月10日開工,由上海世博(集團)有限公司負責建設。經過1年多的緊張建設,已完成樁基、地下工程和鋼結構的施工,進入機電設備安裝和外立面幕牆施工階段,計劃于2009年9月30日竣工。

作為上海世博會的永久性場館之一,主題館在世博會期間将承擔演繹、展示主題的重任,着重反映當今世界快速城市化和城市人口加速增長的背景下,地球、城市、人三個有機系統之間的關聯和互動,揭示創造更美好的城市,更美好的生活的關鍵所在。世博會後,主題館将轉為标準展覽場館,可舉辦各類專業展會,與周邊世博中心、中國館、星級酒店、世博軸和演藝中心共同打造以展覽、會議、活動和住宿為主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按照計劃,主題館将于2011年開始對外市場化運作,其擁有7萬平方米左右的展覽面積,具有一定的市場競争力。除浦東的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外,大部分場館面積都小于3.5萬平方米。主題館的建設彌補了上海5萬平方米至10萬平方米展館的空白,有利于上海展覽業的發展。

主題館主要功能空間介紹:主題館共擁有五大主要功能空間,它們是“西側展廳”、“東側一層展廳”、“東側二層展廳”、“地下展廳”和中部多功能廳。主題館還擁有貴賓廳、中小會議區、辦公用房和公共餐廳等多個輔助功能空間。主題館西展廳建築面積約2.5萬平方米,淨高14米至21米,南北跨180米,東西跨126米,為矩形超大跨度無柱空間。世博會期間分割為2号展廳和3号展廳,分别展示“城市·生命”和“城市·星球”主題。

世博會期間,主題館将在東展廳即1号展廳将展示“城市·人”主題,東展廳内還設置2個小的殘疾人館和公衆參與館。東展廳建築面積約1.7萬平方米,淨高9米。

主題館在世博會期間日均參觀人數估計在12.5萬人次,同時在館人數不超過1.8萬人。

由于排隊等候時間可能會達到1個小時以上,館内設置了前廳,方便參觀者高溫天或雨天排隊等候,還在中廳、地下室和下沉式廣場等處設置了相應的輔助和便利設施,如母嬰休息室、辦公場地、會議室和VIP接待等空間等,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

建設亮點

(一)雙向大跨度亞洲最大、大跨度雙弦張拉桁架國内最大

西展廳南北跨180米,東西跨126米,為矩形超大跨度無柱空

間,相當于3個标準足球場大小。2.5萬平方米、14米淨高的無柱空間,既符合了世博會的布展要求,也有利于世博會後舉辦各類展覽和活動。

西展廳屋面采用了張弦桁架結構,共9榀,跨度為126米,間距18米,上弦為三角管桁架,下弦索采用兩根高強鋼絲束索。如此大跨度的雙弦張拉桁架,目前在國内最大。

(二)單體太陽能屋面國内最大

主題館屋面大面積鋪設太陽能闆,采用并網發電運行方式,将太陽能發電傳回城市電網中。太陽能總發電量2.57兆瓦,為目前國内最大的單體面積太陽能屋面。太陽能闆面積達3萬平方米,年發電量可達250萬度,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500噸。

(三)生态綠牆世界最大

主題館東西立面設置垂直生态綠化牆面,面積達5000平方米,為目前世界最大的待建生态牆(日本愛知世博會生态牆面積約2500平方米)。利用綠化隔熱外牆在夏季阻隔輻射,并使外牆表面附近的空氣溫度降低,降低傳導;同時在冬季既不影響牆面得到太陽輻射熱,同時形成保溫層,使風速降低,延長外牆的使用壽命。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