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污染

環境污染

社會熱點
由于人們對工業高度發達的負面影響預料不夠,預防不利,導緻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機: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态破壞。環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為的向環境中添加某種物質而超過環境的自淨能力而産生危害的行為。(或由于人為的因素,環境受到有害物質的污染,使生物的生長繁殖和人類的正常生活受到有害影響。)。
    中文名:環境污染 外文名:environmental pollution 别名: 英文名:environment pollution 拼音:huán jìng wū rǎn 危機: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态破壞

定義

環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為的向環境中添加某種物質而超過環境的自淨能力而産生危害的行為。主要對環境自然生态系統和人的健康産生危害,即使當時不造成危害,但後續效應有害也算是污染行為,如氮氧化物的排放,本身并不有害,但在陽光催化下與自由基等物質作用會轉化成光化學煙霧,對生物造成危害,對建築物等造成腐蝕污水排放污染。

概述

環境污染是指人類直接或間接地向環境排放超過其自淨能力的物質或能量,從而使環境的質量降低,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生态系統和财産造成不利影響的現象。具體包括:水污染、大氣污染、噪聲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環境污染包括哪些方面   

造成環境污染原因很多,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化學的、物理的和生物的。目前常見的環境污染來源有如下幾個方面: 

生産性污染:工業生産形成的三廢(廢水、廢氣、廢渣),造成空氣、水、土壤、食物等的污染;農業生産中使用農藥(殺蟲劑、除草劑等)造成農作物、畜産品的農藥殘留。 

生活性污染:垃圾、污水、糞尿等生活廢棄物處理不當,污染空氣、土壤、水、食物,醫院污水可含有緻病微生物。 

其他污染:交通運輸過程中産生噪音、振動和各種廢氣;電磁波通訊設備所産生的微波和其他電磁波;原子能和同位素機構所排放的放射性廢棄物和飄塵等。 

随着生産的發展,人口的增多,人類開發利用自然資源能力和範圍不斷擴大,人類曆史上出現了多起因環境污染而引起的公害事件。如日本水俣灣慢性有機汞中毒造成的水俣病、化工廠洩毒事件等。  

污染源

環境污染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工廠排出的廢煙、廢氣、廢水、廢渣和噪音;

(2)人們生活中排出的廢煙、廢氣、噪音、髒水、垃圾;

(3)交通工具(所有的燃油車輛、輪船、飛機等)排出的廢氣和噪音;

(4)大量使用化肥、殺蟲劑、除草劑等化學物質的農田灌溉後流出的水;

(5)礦山廢水、廢渣;

(6)機器噪音,電磁輻射,二氧化碳污染。;

空氣中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粒子狀污染物、酸雨。

污染物分類

根據國家《室内空氣質量标準》,室内空氣污染物質按照其性質,可分為以下四類: 

1、化學污染物。主要來自包括建築、裝飾裝修和家具、化妝用品、廚房燃燒和室内化學用品釋放或排放出來的包括氨、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無機污染物及甲醛、苯、二甲苯等在内的有機污染物。目前我國城鄉公共場所和家庭中的主要污染是化學性污染,常見的有化學性有害氣體包括甲醛、苯、氮和揮發性有機物等污染物。 

2、放射性污染。主要來自從建築和裝飾材料釋放出來的氡氣和衰變子體,還有由石材制成的成品,如大理石、潔具、地闆等釋放的γ射線。放射性物質氡污染目前是我國建築污染的主要問題,一些家庭裝飾裝修也可以産生,已經被列入國家民用建築工程室内環境污染控制指标。 

3、物理污染。主要包括噪聲污染、室内燈光照明不足或過亮、電磁輻射、電離輻射等造成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另外,一些室内環境中的物理指标,不應該稱之為污染,但是,也是與人們健康息息相關。比如室内溫度、濕度、新風量等。 

4、生物污染。室内空氣生物污染是影響室内空氣品質的一個重要因素,主要包括細菌、真菌、花粉、病毒、生物體有機成分等。室内生物污染對人類的健康有着很大危害,能引起各種疾病,如各種呼吸道傳染病、哮喘、建築物綜合症等。室内環境監測中心調查,由于室内空氣中螨蟲引起的過敏性皮炎患者平均竟占50%左右。 

環境污染危害

一.環境污染對生物的不利影響.

環境污染對生物的生長發育和繁殖具有十分不利的影響,污染嚴重時,生物在形态特征、生存數量等方面都會發生明顯的變化。下面分别講述環境污染在酸雨、有害化學藥品、重金屬和水體富營養化四個方面對生物的危害。

1.酸雨對生物的危害

酸雨使土壤和河流酸化,并且經過河流彙入湖泊,導緻湖泊酸化。湖泊酸化以後不僅使生長在湖中和湖邊的植物死亡,而且威脅着湖内魚、蝦和貝類的生存,從而破壞湖泊中的食物鍊,最終可以使湖泊變成“死湖”。酸雨還直接危害陸生植物的葉和芽,使農作物和樹木死亡。

現在,酸雨造成的危害日益嚴重,已經成為全球性環境污染的重要問題之一。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随着經濟的發展,人類将燃燒更多的煤、石油和天然氣,産生更多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因此,今後酸雨造成的危害有可能更加嚴重。我國是世界上大量排放二氧化硫的國家之一,一些地區已經出現了酸雨。例如,我國西南某地區,1982年的三個月内就降了四次酸雨,雨水的pH為3.6~4.6,緻使大面積的農作物受害。

早在19世紀中葉,人們就注意到地衣和苔藓植物不能在空氣污染嚴重的城市中存活,煙囪附近的植物葉片往往出現病斑。科學家們經過研究後發現,這些現象都與該地區的大氣污染有關,并且可以利用一些植物來監測某個地區大氣污染的狀況。不同的植物對二氧化硫等大氣污染物的敏感程度不同。例如,大氣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比較高時,紫花苜蓿向日葵等的葉片就會很快褪綠,或者葉脈間出現褐色斑塊,嚴重時葉片逐漸壞死。這些植物對大氣污染反應敏感,可以用來監測大氣污染的狀況,叫做大氣污染指示植物。  

2.有害化學藥品對生物的危害  

農藥是一類常見的有害化學藥品。人們在利用農藥殺滅病菌和害蟲時,也會造成環境污染,對包括人類在内的多種生物造成危害。 

  許多農藥是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被生物體吸收以後,會在生物體内不斷積累,緻使這類有害物質在生物體内的含量遠遠超過在外界環境中的含量,這種現象稱為生物富集作用。生物富集作用随着食物鍊的延長而加強。例如,幾十年前DDT作為一種高效農藥,曾經廣泛用于防治害蟲。美國某地曾經使用DDT防治湖内的孑孓,使湖水中殘存有DDT,而浮遊動物體内DDT的含量則達到湖水的一萬多倍。小魚吃浮遊動物,大魚又吃小魚,緻使DDT在這些大魚體内的含量竟高達湖水的八百多萬倍。

3.重金屬對生物的危害  

有些重金屬如Mn、Cu、Zn等是生物體生命活動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是大部分重金屬如Hg、Pb等對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有毒害作用。生态環境中的Hg、Pb等重金屬,同樣可以通過生物富集作用在生物體内大量濃縮,從而産生嚴重的危害 。

4.Hg對水蚤生命活動的影響  

通過演示實驗可以看出,Hg對水蚤有毒害作用。科學家們發現,自然界中的Hg在水體中經過微生物的作用,能夠轉化成毒性更大的甲基汞。在被甲基汞污染了的海水中,藻類植物改變了顔色,海魚也大量死亡。科學家們還發現,質量濃度僅為4mg/L的PbCl2溶液,就能明顯地抑制菠菜和番茄正常地進行光合作用。可見,Hg、Pb等重金屬對于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動是十分有害的。

5.富營養化對生物的危害 

 富營養化是指因水體中N、P等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含量過多而使水質惡化的現象。水體中含有适量的N、P等礦質元素,這是藻類植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但是,如果這些礦質元素大量地進入水體,就會使藻類植物和其他浮遊生物大量繁殖。這些生物死亡以後,先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使水體中溶解氧的含量明顯減少。接着,生物遺體又會被厭氧微生物分解,産生出硫化氫、甲烷等有毒物質,緻使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發生富營養化的湖泊、海灣等流動緩慢的水體,因浮遊生物種類的不同而呈現出藍、紅、褐等顔色。富營養化發生在池塘和湖泊中叫做“水華”,發生在海水中叫做“赤潮”。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和農田排出的水中含有很多N、P等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這些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大量地排到池塘和湖泊中,會使池塘和湖泊出現富營養化現象。池塘和湖泊的富營養化不僅影響水産養殖業,而且會使水中含有亞硝酸鹽等緻癌物質,嚴重地影響人畜的安全飲水。

二.環境與人體健康

随着環境污染的日益嚴重,許多人終日呼吸着污染的空氣,飲用着污染的水,吃着從污染的土壤中生長出來的農産品,耳邊響着噪聲……環境污染嚴重地威脅着人體健康 。

1.大氣污染與人體健康 

大氣污染主要是指大氣的化學性污染。大氣中化學性污染物的種類很多,對人體危害嚴重的多達幾十種。我國的大氣污染屬于煤炭型污染,主要的污染物是煙塵和二氧化硫,此外,還有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這些污染物主要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内,不經過肝髒的解毒作用,直接由血液運輸到全身。所以,大氣的化學性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很大。這種危害可以分為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和緻癌作用三種。 

慢性中毒  大氣中化學性污染物的濃度一般比較低,對人體主要産生慢性毒害作用。科學研究表明,城市大氣的化學性污染是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和支氣管哮喘等疾病的重要誘因。急性中毒  在工廠大量排放有害氣體并且無風、多霧時,大氣中的化學污染物不易散開,就會使人急性中毒。例如,1961年,日本四日市的三家石油化工企業,因為不斷地大量排放二氧化硫等化學性污染物,再加上無風的天氣,緻使當地居民哮喘病大發生。後來,當地的這種大氣污染得到了治理,哮喘病的發病率也随着降低了。 

  緻癌作用  大氣中化學性污染物中具有緻癌作用的有多環芳烴類和含Pb的化合物等,其中3,4-苯并芘引起肺癌的作用最強烈。燃燒的煤炭、行駛的汽車和香煙的煙霧中都含有很多的3,4-苯并芘。大氣中的化學性污染物,還可以降落到水體和土壤中以及農作物上,被農作物吸收和富集後,進而危害人體健康。  

大氣污染還包括大氣的生物性污染和大氣的放射性污染。大氣的生物性污染物主要有病原菌、黴菌孢子和花粉。病原菌能使人患肺結核等傳染病,黴菌孢子和花粉能使一些人産生過敏反應。大氣的放射性污染物,主要來自原子能工業的放射性廢棄物和醫用X射線源等,這些污染物容易使人患皮膚癌和白血病等。  

2.水污染與人體健康  

河流、湖泊等水體被污染後,對人體健康會造成嚴重的危害,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飲用污染的水和食用污水中的生物,能使人中毒,甚至死亡。例如,1956年,日本熊本縣的水俣灣地區出現了一些病因不明的患者。患者有痙攣、麻痹、運動失調、語言和聽力發生障礙等症狀,最後因無法治療而痛苦地死去,人們稱這種怪病為水俣病。科學家們後來研究清楚了這種病是由當地含Hg的工業廢水造成的。Hg轉化成甲基汞後,富集在魚、蝦和貝類的體内,人們如果長期食用這些魚、蝦和貝類,甲基汞就會引起以腦細胞損傷為主的慢性甲基汞中毒。孕婦體内的甲基汞,甚至能使患兒發育不良、智能低下和四肢變形。第二,被人畜糞便和生活垃圾污染了的水體,能夠引起病毒性肝炎、細菌性痢疾等傳染病,以及血吸蟲病等寄生蟲疾病。第三,一些具有緻癌作用的化學物質,如砷(As)、鉻(Cr)、苯胺等污染水體後,可以在水體中的懸浮物、底泥和水生生物體内蓄積。長期飲用這樣的污水,容易誘發癌症。

3.固體廢棄物污染與人體健康 

 固體廢棄物是指人類在生産和生活中丢棄的固體物質,如采礦業的廢石,工業的廢渣,廢棄的塑料制品,以及生活垃圾。應當認識到,固體廢棄物隻是在某一過程或某一方面沒有使用價值,實際上往往可以作為另一生産過程的原料被利用,因此,固體廢棄物又叫“放在錯誤地點的原料”。但是,這些“放在錯誤地點的原料”,往往含有多種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物質,如果不及時加以利用,長期堆放,越積越多,就會污染生态環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4.噪聲污染與人體健康  

噪聲對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第一,損傷聽力。長期在強噪聲中工作,聽力就會下降,甚至造成噪聲性耳聾。第二,幹擾睡眠。當人的睡眠受到噪聲的幹擾時,就不能消除疲勞、恢複體力。第三,誘發多種疾病。噪聲會使人處在緊張狀态,緻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甚至誘發胃腸潰瘍和内分泌系統功能紊亂等疾病。

三.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環境污染與“三緻作用”  

環境污染往往具有使人或哺乳動物緻癌、緻突變和緻畸的作用,統稱“三緻作用”。“三緻作用”的危害,一般需要經過比較長的時間才顯露出來,有些危害甚至影響到後代。

1.緻癌作用  

緻癌作用是指導緻人或哺乳動物患癌症的作用。早在1775年,英國醫生波特就發現清掃煙囪的工人易患陰囊癌,他認為患陰囊癌與經常接觸煤煙灰有關。1915年,日本科學家通過實驗證實,煤焦油可以誘發皮膚癌。污染物中能夠誘發人或哺乳動物患癌症的物質叫做緻癌物。緻癌物可以分為化學性緻癌物(如亞硝酸鹽、石棉和生産蚊香用的雙氯甲醚)、物理性緻癌物(如鐳的核聚變物)和生物性緻癌物(如黃曲黴毒素)三類。

2.緻突變作用

  緻突變作用是指導緻人或哺乳動物發生基因突變、染色體結構變異或染色體數目變異的作用。人或哺乳動物的生殖細胞如果發生突變,可以影響妊娠過程,導緻不孕或胚胎早期死亡等。人或哺乳動物的體細胞如果發生突變,可以導緻癌症的發生。常見的緻突變物有亞硝胺類、甲醛、苯和敵敵畏等。

3.緻畸作用  

緻畸作用是指作用于妊娠母體,幹擾胚胎的正常發育,導緻新生兒或幼小哺乳動物先天性畸形的作用。20世紀60年代初,西歐和日本出現了一些畸形新生兒。科學家們經過研究發現,原來孕婦在懷孕後的30天~50天内,服用了一種叫做“反應停”的鎮靜藥,這種藥具有緻畸作用。目前已經确認的緻畸物有甲基汞和某些病毒等。

四,影響心理健康。

噪聲會使人心情煩躁,不能集中精力學習和工作,并且容易引發工傷和交通事故。因此,我們應當采取多種措施,防治環境污染,使包括人類在内的所有生物都生活在美好的生态環境。

綜上所述,環境污染的危害是巨大的,涉及面廣,危害程度大,侵襲性強,且難以治理.我們必須做好每一步環境污染防止的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止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真正地把環境保護與治理同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相協調。

污染分類

按環境要素分: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類活動分:工業環境污染、城市環境污染、農業環境污染。

按造成環境污染的性質、來源分:化學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聲污染、放射性、電磁波)固體廢物污染、能源污染。  

環境污染會給生态系統造成直接的破壞和影響,如沙漠化、森林破壞、也會給生态系統和人類社會造成間接的危害,有時這種間接的環境效應的危害比當時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難消除。例如,溫室效應、酸雨、和臭氧層破壞就是由大氣污染衍生出的環境效應。這種由環境污染衍生的環境效應具有滞後性,往往在污染發生的當時不易被察覺或預料到,然而一旦發生就表示環境污染已經發展到相當嚴重的地步。當然,環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後果是使人類環境的質量下降,影響人類的生活質量、身體健康和生産活動。例如城市的空氣污染造成空氣污濁,人們的發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環境質量惡化,飲用水源的質量普遍下降,威脅人的身體健康,引起胎兒早産或畸形等等。嚴重的污染事件不僅帶來健康問題,也造成社會問題。随着污染的加劇和人們環境意識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糾紛和沖突逐年增加。

目前在全球範圍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環境污染問題,具有全球影響的方面有大氣環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環境問題等。随着經濟和貿易的全球化,環境污染也日益呈現國際化趨勢,近年來出現的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問題就是這方面的突出表現。

防治

每一個環境污染的實例,可以說都是大自然對人類敲響的一聲警鐘。為了保護生态環境,為了維護人類自身和子孫後代的健康,必須積極防治環境污染。

防治環境污染的對策

為了防治環境污染,我國相繼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等一系列法律。1983年,我國政府宣布把環境保護列為一項基本國策,提出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相統一的戰略方針。1994年,我國政府制定了今後中國環境保護工作的行動指南——《中國21世紀議程》,指出“通過高消耗追求經濟數量增長和‘先污染後治理’的傳統發展模式已不再适應當今和未來發展的要求,而必須努力尋求一條人口、經濟、社會、環境和資源相互協調的、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對滿足後代人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為了做好環境污染的防治工作,我們每一個公民必須努力增強環境意識:一方面要清醒地認識到人類在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的過程中,往往對生态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另一方面要把這種認識轉變為自己的實際行動,以“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态度積極參加各項環境保護活動,自覺培養保護環境的道德風尚。防治環境污染的措施很多,其中與生物科學密切相關的有利用生物淨化來消除環境污染和發展綠色食品等。

生物淨化

生物淨化是指生物體通過吸收、分解和轉化作用,使生态環境中污染物的濃度和毒性降低或消失的過程。在生物淨化中,綠色植物和微生物起着重要的作用。

綠色植物的淨化作用

綠色植物的淨化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綠色植物能夠在一定濃度範圍内吸收大氣中的有害氣體。例如,1hm2(公頃)柳杉林每個月可以吸收60kg的二氧化硫。第二,綠色植物可以阻滞和吸附大氣中的粉塵和放射性污染物。例如,1hm2山毛榉林一年中阻滞和吸附的粉塵達68t;又如,在有放射性污染的廠礦周圍,種植一定寬度的林木,可以減輕放射性污染物對周圍環境的污染。第三,許多綠色植物如懸鈴木、橙、圓柏等,能夠分泌抗生素,殺滅空氣中的病原菌。因此,森林和公園空氣中病原菌的數量比鬧市區明顯減少。總之,綠色植物具有多方面淨化大氣的作用,特别是森林,淨化作用更加明顯,是保護生态環境的綠色屏障。

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地形複雜的國家,發展林業有着比較優越的條件,我國古代許多地方都覆蓋着茂密的森林。但是,長期以來,由于人們對森林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如亂砍濫伐、毀林開荒等,使我國的森林越來越少。近幾十年來,我國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目前我國的森林覆蓋率仍然很低,按人均計算,我國是世界上森林最少的國家之一。因此,我們每一個公民,都應該從我做起,愛護周圍的一草一木,積極參加植樹造林活動,努力提高我國的森林覆蓋率。

自1978年起,我國先後确立了以保護和改善生态環境,實現資源永續利用為主要目标的十大林業生态體系建設工程。這十大林業工程是:三北(東北西部、華北北部、西北地區)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長江中上遊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平原農田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太行山綠化工程;全國防沙治沙工程;淮河太湖流域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珠江流域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遼河流域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和黃河中遊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共規劃造林1.2億公頃。十大林業生态體系建設工程的實施,使我國相當大一部分地區的生态環境開始逐步得到改善。

微生物的淨化作用

污染物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土壤和水體中有大量的細菌和真菌,這些微生物能夠将許多有機污染物逐漸分解成無機物,從而起到生物淨化作用。

自然界中不同的有機污染物,被微生物分解的情況不同:有些有機污染物比較容易分解,如人畜糞尿等;有些有機污染物比較難分解,如纖維素、農藥等;有些有機污染物則不能被微生物分解,如塑料、尼龍。

農藥的化學性質一般比較穩定,能夠在土壤中殘留較長的時間。農藥能不能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呢?對此,科學家們進行了實驗。他們選取幾種有代表性的土壤,将土壤混合均勻,并等量地分裝在一些相同的容器中。容器分成兩組:一組進行高壓滅菌;另一組作為對照不滅菌。接着,分别向兩組容器内的土壤上噴施等量的“敵草隆”①,然後把兩組容器放入溫箱中培養。六周以後,檢測兩組容器中“敵草隆”消失的情況,發現經滅菌處理過的土壤中“敵草隆”隻被分解了10%,而對照組土壤中的“敵草隆”則被分解了近50%。科學家們通過多種實驗得出結論,土壤中農藥的消失,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利用微生物淨化污水污水處理廠對污水進行處理時,一方面利用過濾、沉澱等方法,除去工業污水②和生活污水中個體比較大的固體污染物;另一方面利用污水中的多種需氧微生物,把污水中的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以及含氮的和含磷的無機鹽等,使污水得到淨化。污水經過淨化處理以後,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标準,就可以用于農田灌溉和工廠的冷卻用水。

    《水污染防治計劃》n 國務院關于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n 水環境保護事關人民群衆切身利益,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當前,我國一些地區水環境質量差、水生态受損重、環境隐患多等問題十分突出,影響和損害群衆健康,不利于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為切實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國家水安全,制定本行動計劃。n 總體要求: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大力推進生态文明建設,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按照“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原則,貫徹“安全、清潔、健康”方針,強化源頭控制,水陸統籌、河海兼顧,對江河湖海實施分流域、分區域、分階段科學治理,系統推進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護和水資源管理。堅持政府市場協同,注重改革創新;堅持全面依法推進,實行最嚴格環保制度;堅持落實各方責任,嚴格考核問責;堅持全民參與,推動節水潔水人人有責,形成“政府統領、企業施治、市場驅動、公衆參與”的水污染防治新機制,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多赢,為建設“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的美麗中國而奮鬥。n 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國水環境質量得到階段性改善,污染嚴重水體較大幅度減少,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嚴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劇趨勢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穩中趨好,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水生态環境狀況有所好轉。到2030年,力争全國水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水生态系統功能初步恢複。到本世紀中葉,生态環境質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統實現良性循環。n 主要指标:到2020年,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等七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總體達到70%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内,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總體高于93%,全國地下水質量極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比例達到70%左右。京津冀區域喪失使用功能(劣于V類)的水體斷面比例下降15個百分點左右,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力争消除喪失使用功能的水體。 n 到2030年,全國七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總體達到75%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總體為95%左右。《土壤污染防治計劃》n 國務院關于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 n 土壤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關系人民群衆身體健康,關系美麗中國建設,保護好土壤環境是推進生态文明建設和維護國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當前,我國土壤環境總體狀況堪憂,部分地區污染較為嚴重,已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闆之一。為切實加強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制定本行動計劃。n 總體要求: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立足我國國情和發展階段,着眼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為核心,以保障農産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為出發點,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風險管控,突出重點區域、行業和污染物,實施分類别、分用途、分階段治理,嚴控新增污染、逐步減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導、企業擔責、公衆參與、社會監督的土壤污染防治體系,促進土壤資源永續利用,為建設“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的美麗中國而奮鬥。n 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國土壤污染加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到2030年,全國土壤環境質量穩中向好,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全面管控。到本世紀中葉,土壤環境質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統實現良性循環。n 主要指标: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左右,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5%以上,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5%以上。

環境污染事件

全球十大環境污染事件

1、馬斯河谷煙霧事件1930年

比利時馬斯河谷工業區。在這個狹窄的河谷裡有煉油廠、金屬廠、玻璃廠等許多任務廠。12月1日到5日的幾天裡,河谷上空出現了很強的逆溫層,緻使13個大煙囪排出的煙塵無法擴散,大量有害氣體積累在近地大氣層,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一周内有60多人喪生,其中心髒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許多牲畜死亡。這是本世紀最早記錄的公害事件。

2、洛杉矶光化學煙霧事件1943年

夏季,美國西海岸的洛杉矶市。該市250萬輛汽車每天燃燒掉1100噸汽油。汽油燃燒後産生的碳氫化合物等在太陽紫外光線照射下引起化學反應,形成淺藍色煙霧,使該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紅、頭疼病。後來人們稱這種污染為光化學煙霧。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兩度發生光化學煙霧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後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

3、多諾拉煙霧事件1948年

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州多諾拉城有許多大型煉鐵廠、煉鋅廠和硫酸廠。1948年10月26日清晨,大霧彌漫,受反氣旋和逆溫控制,工廠排出的有害氣體擴散不出去,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嚨痛、頭痛胸悶、嘔吐、腹瀉。17人死亡。

4、倫敦煙霧事件1952年

自1952年以來,倫敦發生過12次大的煙霧事件,禍首是燃煤排放的粉塵和二氧化硫。煙霧逼迫所有飛機停飛,汽車白天開燈行駛,行人走路都困難,煙霧事件使呼吸疾病患者猛增。1952年12月那一次,5天内有4000多人死亡,兩個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去。

5、水俣病事件1953-1956年

日本熊本縣水俣鎮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廢水中含有汞,這些廢水排入海灣後經過某些生物的轉化,形成甲基汞。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魚類中富集,又經過食物鍊使人中毒。當時,最先發病的是愛吃魚的貓。中毒後的貓發瘋痙攣,紛紛跳海自殺。沒有幾年,水俣地區連貓的蹤影都不見了。1956年,出現了與貓的症狀相似的病人。因為開始病因不清,所以用當地地名命名。1991年,日本環境廳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

6、骨痛病事件1955-1972年

镉是人體不需要的元素。日本富山縣的一些鉛鋅礦在采礦和冶煉中排放廢水,廢水在河流中積累了重金屬“镉”。人長期飲用這樣的河水,食用澆灌含镉河水生産的稻谷,就會得“骨痛病”。病人骨骼嚴重畸形、劇痛,身長縮短,骨脆易折。

7、日本米糠油事件1968年

先是幾十萬隻雞吃了有毒飼料後死亡。人們沒深究毒的來源,繼而在北九州島一帶有13000多人受害。這些雞和人都是吃了含有多氯聯苯的米糠油而遭難的。病人開始眼皮發腫,手掌出汗,全身起紅疙瘩,接着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這次事件曾使整個西日本陷入恐慌中。

8、印度博帕爾事件1984年

12月3日,美國聯合碳化公司在印度博帕爾市的農藥廠因管理混亂,操作不當,緻使地下儲罐内劇毒的甲基異氰酸脂因壓力升高而爆炸外洩。45噸毒氣形成一股濃密的煙霧,以每小時5000米的速度襲擊了博帕爾市區。死亡近兩萬人,受害20多萬人,5萬人失明,孕婦流産或産下死嬰,受害面積40平方公裡,數千頭牲畜被毒死。

9、切爾諾貝利核洩漏事件1986年

4月26日,位于烏克蘭基輔市郊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由于管理不善和操作失誤,4号反應堆爆炸起火,緻使大量放射性物質洩漏。西歐各國及世界大部分地區都測到了核電站洩漏出的放射性物質。31人死亡,237人受到嚴重放射性傷害。而且在20年内,還将有3萬人可能因此患上癌症。基輔市和基輔州的中小學生全被疏散到海濱,核電站周圍的莊稼全被掩埋,少收2000萬噸糧食,距電站7公裡内的樹木全部死亡,此後半個世紀内,10公裡内不能耕作放牧,100公裡内不能生産牛奶……這次核污染飄塵給鄰國也帶來嚴重災難。這是世界上最嚴重的一次核污染。

10、劇毒物污染萊茵河事件1986年

11月1日,瑞士巴塞爾市桑多茲化工廠倉庫失火,近30噸劇毒的硫化物、磷化物與含有水銀的化工産品随滅火劑和水流入萊茵河。順流而下150公裡内,60多萬條魚被毒死,500公裡以内河岸兩側的井水不能飲用,靠近河邊的自來水廠關閉,啤酒廠停産。有毒物沉積在河底,将使萊茵河因此而“死亡”20年。11

環境污染物

空氣中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粒子狀污染物、酸雨。

1.二氧化硫(SO2)

二氧化硫主要由燃煤及燃料油等含硫物質燃燒産生,其次是來自自然界,如火山爆發、森林起火等産生。二氧化硫對人體的結膜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強烈刺激性,可損傷呼吸器管可緻支氣管炎、肺炎,甚至肺水腫呼吸麻痹。短期接觸二氧化硫濃度為0.5毫克/立方米空氣的老年或慢性病人死亡率增高,濃度高于0.25毫克/立方米,可使呼吸道疾病患者病情惡化。長期接觸濃度為0.1毫克/立方米空氣的人群呼吸系統病症增加。另外,二氧化硫對金屬材料、房屋建築、棉紡化纖織品、皮革紙張等制品容易引起腐蝕,剝落、褪色而損壞。還可使植物葉片變黃甚至枯死。國家環境質量标準規定,居住區日平均濃度低于0.15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濃度低于0.06毫克/立方米。

2.氮氧化物(NOx)

空氣中含氮的氧化物有一氧化二氮(N2O)、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三氧化二氮(N2O3)等,其中占主要成分的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以NOx(氮氧化物)表示。NOx污染主要來源于生産、生活中所用的煤、石油等燃料燃燒的産物(包括汽車及一切内燃機燃燒排放的NOx);其次是來自生産或使用硝酸的工廠排放的尾氣。當NOx與碳氫化物共存于空氣中時,經陽光紫外線照射,發生光化學反應,産生一種光化學煙霧,它是一種有毒性的二次污染物。NO2比NO的毒性高4倍,可引起肺損害,甚至造成肺水腫。慢性中毒可緻氣管、肺病變。吸入NO,可引起變性血紅蛋白的形成并對中樞神經系統産生影響。NOx對動物的影響濃度大緻為1.0毫克/立方米,對患者的影響濃度大緻為0.2毫克/立方米。國家國家環境質量标準規定,居住區的平均濃度低于0.10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濃度低于0.05毫克/立方米。

3.粒子狀污染物

空氣中的粒子狀污染物數量大、成分複雜,它本身可以是有毒物質或是其它污染物的運載體。其主要來源于煤及其它燃料的不完全燃燒而排出的煤煙、工業生産過程中産生的粉塵、建築和交通揚塵、風的揚塵等,以及氣态污染物經過物理化學反應形成的鹽類顆粒物。在空氣污染監測中,粒子狀污染物的監測項目主要為總懸浮顆粒物、自然降塵和飄塵。

4.酸雨

指降水的pH值低于5.6時,降水即為酸雨。煤炭燃燒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機動車排放的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其次氣象條件和地形條件也是影響酸雨形成的重要因素。降水酸度pH<4.9時,将會對森林、農作物和材料産生明顯損害。

5.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是無色、無臭的氣體。主要來源于含碳燃料、卷煙的不完全燃燒,其次是煉焦、煉鋼、煉鐵等工業生産過程所産生的。人體吸入一氧化碳易與血紅蛋白相結合生成碳氧血紅蛋白,而降低血流載氧能力,導緻意識力減弱,中樞神經功能減弱,心髒和肺呼吸功能減弱;受害人感到頭昏、頭痛、惡心、乏力,甚至昏迷死亡。我國空氣環境質量标準規定居住區一氧化碳日平均濃度低于4.00毫克/立方米。

6.氟化物(F)

指以氣态與顆粒态形成存在的無機氟化物。主要來源于含氟産品的生産、磷肥廠、鋼鐵廠、冶鋁廠等工業生産過程。氟化物對眼睛及呼吸器官有強烈刺激,吸入高濃度的氟化物氣體時,可引起肺水腫和支氣管炎。長期吸入低濃度的氟化物氣體會引起慢性中毒和氟骨症,使骨骼中的鈣質減少,導緻骨質硬化和骨質疏松。我國環境空氣質量标準規定城市地區日平均濃度7微克/立方米。

7.鉛及其化合物(Pb)

指存在于總懸浮顆粒物中的鉛及其化合物。主要來源于汽車排出的廢氣。鉛進入人體,可大部分蓄積于人的骨骼中,損害骨骼造血系統和神經系統,對男性的生殖腺也有一定的損害。引起臨床症狀為貧血、末梢神經炎,出現運動和感覺異常。我國尿鉛80微克/升為正常值,血鉛正常值小于50微克/毫升。

特點

環境污染是各種污染因素本身及其相互作用的結果。同時,環境污染還受社會評價的影響而具有社會性。它的特點可歸納為:

時間分布性

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污染因素的強度随時間而變化。例如,工廠排放污染物的種類和濃度往往随時間而變化。由于河流的潮汛和豐水期、枯水期的交替,都會使污染物濃度随時間而變化。随着氣象條件的改變會造成同一污染物在同一地點的污染濃度相差高達數十倍。交通噪聲的強度随不同的時間内車流量的變化而變化。

空間分布性

污染物和污染因素進入環境後,随着水和空氣的流動而被稀釋擴散。不同污染物的穩定性和擴散速度與污染性質有關,因此,不同空間位置上污染物的濃度和強度分布是不同的。

由上可見,為了正确的表述一個地區的環境質量,單靠某一點的監測結果是無法說明的。必須根據污染物的時間、空間分布特點,科學地制定監測計劃(包括網、點設置、監測項目、采樣頻率等),然後對監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才能得到較全面而客觀的評述。

環境污染與污染物含量(或污染因素強度)的關系

有害物質引起毒害的量與其無害的自然本底值之間存在一界限(放射性和噪聲的強度也有同樣情況)。所以,污染因素對環境的危害有一阈值。對阈值的研究,是判斷環境污染及污染強度的重要依據,也是制定環境标準的科學依據。

污染因素的綜合效應

環境是一個複雜體系,必須考慮各種因素的綜合效應。從傳統毒理學觀點來看,多種污染物同時存在對人或生物體的影響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單獨作用,即當機體中某些器官隻是由于混合物中某一組分發生危害,沒有因污染物的共同作用而加深危害的,稱為污染物的單獨作用。

②相加作用,混合污染物各組分對機體的同一器官的毒害作用彼此相似,且偏向同一方向,當這種作用等于各污染物毒害作用的總和時,稱為污染的相加作用。如大氣中的二氧化硫和硫酸氣溶膠之間、氯和氯化氫之間,當它們在低濃度時,其聯合毒害作用即為相加作用,而在高濃度時則不具備相加作用。

③相乘作用,當混合污染物各組分對機體的毒害作用超過個别毒害作用的總和時,稱為相乘作用。如二氧化硫和顆粒物之間、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之間,就存在相乘作用。

④拮抗作用,當兩種或兩種以上污染物對機體的毒害作用彼此抵消一部分或大部分時,稱為拮抗作用。如動物試驗表明,當食物中含有30ppm甲基汞,同時又存在12.5ppm硒時,就可能抑制甲基汞的毒性。

服裝污染

    棉、麻等服裝原料,在種植過程中為了控制病蟲害及雜草的侵蝕,确保其産量和質量,需要大量使用殺蟲劑、化肥和除草劑等,導緻農藥殘留于棉花、麻纖維之中,盡管制成服裝後、盡管制成服裝後農殘量甚微,但經常與皮膚接觸也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2、 紡織原料在儲存時,要使用防腐劑、防黴劑、防蛀劑,此類化學物質殘留在服裝上,會導緻皮膚過敏、呼吸道疾病,甚至誘發癌症。

3、在織布過程中使用的氧化劑、催化劑、去污劑、增白熒光劑等化學物質,使面料污染難以避免。

4、 印染環節的污染最為嚴重。色彩斑斓的面料,固然滿足了人們的視覺要求,但印染中使用的偶氮染料能誘發癌變,甲醛、鹵化物載體、重金屬也成了健康殺手。

為了減少污染,建議如下:

少喝罐裝飲料,多喝水(減少消耗,也為身體着想);

用布袋(或者環保袋,隻不過貴,但還是劃算)購物;

使用優質電池 電池用後請不要亂扔;

上班時盡量騎自行車 少開車 要多走路(如果懶得走、騎就做公共汽車 不要開私家車);

裝修房子用牆紙,少用塗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