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戈

探戈

雙人舞蹈
探戈(Tango)是一種雙人舞蹈,起源于非洲中西部的民間舞蹈探戈諾舞,探戈是摩登舞中較為特殊的舞蹈,是摩登舞中唯一一個帶有拉丁特色的舞蹈。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随着黑奴販賣進入美洲,融合了拉美民間舞蹈風格,形成了舞姿優雅灑脫的墨西哥探戈和舞姿挺拔、舞步豪放健美的阿根廷探戈随後傳入歐洲,随後不斷融合發展至今。此舞蹈流行于阿根廷。伴奏音樂為2/4拍,但是頓挫感非常強烈的斷奏式演奏,因此在實際演奏時,将每個四分音符化為兩個八分音符,使每一小節有四個八分音符。目前探戈是國際标準舞大賽的正式項目之一。它定義了愛的行為,而這種行為又會在舞蹈形式與風格中表現出來。探戈通常的表演規則和形式是有限的,想象力和激情卻是無限的。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中文名稱:探戈 英文名稱:Tango 産生時間: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 發源地:非洲中西部 分類:國際标準舞 風格:摩登舞 流行地區:阿根廷

簡介

探戈(tango)是一種雙人舞蹈,起源于阿根廷,伴奏音樂為2/4拍,但是頓挫感非常強烈的斷奏式演奏,因此在實際演奏時,将每個四分音符化為兩個八分音符,使每一小節有四個八分音符。目前探戈是國際标準舞大賽的正式項目之一。 跳探戈舞時,男女雙方的組合姿勢和其他摩登舞略有區别,叫做“探戈定位”,雙方靠得較緊,男士摟抱的右臂和女士的左臂都要更向裡一些,身體要相互接觸,重心偏移,男士主要在右腳,女士在左腳。男女雙方不對視,定位時男女雙方都向自己的左側看。 探戈音樂節奏明快,獨特的切分音為它鮮明的特征。舞步華麗高雅、熱烈狂放且變化無窮,交叉步、踢腿、跳躍、旋轉令人眼花缭亂。

演唱者時而激越奔放,時而如泣如訴,或嫉世憤俗,或感時傷懷。歌詞大量采用街鄉俚語。跳舞時,男士打領結穿深色晚禮服,女士着一側高開叉的長裙。

曆史起源

探戈據說是情人之間的秘密舞蹈,所以男士原來跳舞時都佩帶短刀,現在雖然不佩帶短刀,但舞蹈者必須表情嚴肅,表現出東張西望,提防被人發現的表情。其他種舞蹈跳舞時都要面帶微笑,唯有跳探戈時不得微笑,表情要嚴肅。探戈舞的肢體語言非常豐富,但目前應用于體育舞蹈比賽中經規範了的探戈舞已經比阿根廷本地的探戈舞簡單多了。

其實在探戈裡的milonga就是一種比較開心歡愉的探戈舞蹈類型,源自於非洲的熱情Habanera舞曲以及歐洲的輕快Poca舞曲,因此男女舞者在配合這種活潑俏皮的milonga音樂時,通常會擺脫原本阿根廷探戈的深沉哀愁,而轉為男女相互嘻鬧玩耍的氣氛。

探戈發源于布宜諾斯艾利斯,被阿根廷人視為國粹。

布宜諾斯艾利斯在西班牙語中意為“好空氣”。海拔25米,地處南回歸線以南,氣候溫暖,終年無雪。年平均氣溫16.6攝氏度左右。四季溫差不大。年平均降水量為950毫米。布宜諾斯艾利斯面積約200平方公裡,人口近300萬,若包括郊區,面積達4326平方公裡,人口則有1383萬人(2001年),約占全國人口的1/3以上,是南半球僅次于聖保羅的第二大城市。

探戈舞起源于非洲中西部的一種民間舞蹈探戈諾舞。19世紀,大量歐洲和非洲移民湧入阿根廷,很多人因一時無處投靠而暫時滞留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市,于是碼頭附近的妓院、酒吧成了他們縱情聲色、借酒澆愁的主要場所。這時西班牙等歐洲國家和非洲移民帶來的歌舞形式與當地土著文化在這種背景下相互融合形成了探戈,最初以“Baile Con Corte”(一種有停頓的舞蹈)這個名字而出名。後來喜歡Buenos Aires的人們通過兩種方式改變了這個舞,首先是将所謂的“波爾卡節奏樂”變成了“哈巴涅拉節奏”,然後他們将這種舞稱之為“探戈”。

探戈諾舞最初傳到美洲大陸時,融會了拉美一些民間舞蹈的風格,形成墨西哥式和阿根廷式兩種探戈舞。後來,探戈舞傳入歐洲,受歐洲民間舞蹈的一些影響而形成西班牙式、意大利式和英國皇家式三種探戈舞。當代國際标準探戈舞的前身即為英國皇家式探戈舞,它融會了世界上各種探戈舞的精華,因其具有剛勁挺拔、潇灑豪放的風格特點而享有“舞中之王”的美稱。探戈舞曲的節拍為2/4拍,速度為每分鐘33小節。其基本節奏為鼓聲強勁、令人振奮的蓬嚓嚓嚓|蓬嚓嚓蓬嚓|,近年來更突出其鼓點聲,多改為蓬蓬|蓬得兒蓬。

探戈作為國标舞的一種早已為大衆所熟知,但它時動時靜的舞步、左顧右盼的眼神、遙遠陌生的音樂,又使探戈披上了神秘、詭異的外衣。

探戈舞步最顯著的特點是“蟹行貓步”。當舞步需要前進時,舞者卻作橫行移動;當舞步需要後退時,舞者卻作橫向向前斜移。同時,探戈舞者的舞步常常随音樂節拍的變化而時快時慢,探戈也因此被稱為“瞬間停頓的舞蹈”。這樣,探戈舞步就形成了欲進還退、快慢錯落、動靜有緻的特點。此外,探戈舞者講究上身垂直,兩腳腳跟提起,兩膝微彎,所有的動作都是力量向下延伸的感覺,舞姿十分沉穩有力。優秀的探戈舞者舞蹈時我們幾乎看不到動作,隻看到動作結束時的位置,隻看到線條、速度以及不停變換的重心,給人以斬釘截鐵、棱角分明的感覺。

阿根廷探戈以小腿的動作為主,男女舞者以娴熟的配合跳出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亂的舞步,互相纏繞的肢體充分展示出人體之美。探戈舞者面部表情嚴肅,互相深情凝視,但又時不時快速擰身轉頭、左顧右盼。關于這個動作的來曆還有一個傳說,說是以前有一個海員交了一個女友。但有一天出海歸來兩人跳舞之時,海員發現女友老是扭頭,于是他猛一回頭,發現女友正在看着自己的新夥伴,海員頓時醋意大發。從此就有了男舞者快速扭頭監督自己舞伴的動作。附會的說法。

不過,除了舞者獨特、優美的肢體形态以外,阿根廷探戈與國标舞中的探戈最大的不同在于:阿根廷探戈是感情挂帥。在阿根廷人看來,探戈就像男性和女性自願投入其中的戰争或者搏鬥,男女舞伴間強烈的目光和身體接觸正是探戈的靈魂所在。

阿根廷的探戈音樂混合了非洲、印地安、西班牙、拉丁等地的舞蹈成分,也像舞蹈那樣,充滿了深沉的情感。探戈音樂最典型的樂隊形式,是由鋼琴和貝斯演奏節奏、六角手風琴和小提琴演奏旋律。其中源自德國的六角手風琴是最具特色的探戈樂器。從六角手風琴的旋律中,我們能聽出阿根廷人濃濃的鄉愁。

移民來自世界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他們帶來了不同的舞蹈和音樂,探戈就是在這塊富饒的土地上生長起來的一朵絢麗的花朵。

探戈以意大利、西班牙風格為主,夾雜着一些黑人樂舞的韻調,集音樂、舞蹈、歌唱、詩歌于一體,是一門風格獨特的綜合藝術。

探戈出身卑微,起初僅在港口破敗的倉庫甚至妓院裡表演,觀衆是出賣苦力的下等人,故為上層社會所不齒。然而,這種藝術形式的魅力無法抗拒,到20世紀初,探戈已普遍為大衆所接受,40年代迎來了它的黃金時代,湧現出一大批詞曲作家、歌唱家和舞蹈家。

發展狀況

阿根廷的探戈産業發展迅速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以樂師、舞蹈演員、音樂磁帶、書籍為主體的探戈産業在全世界年創價值達20億美元,阿根廷從中得到1億8千萬美元的回報,5年之後,回報率将攀升至4億美元。據業内人士介紹,1億8千萬美元相當于阿葡萄酒和其他酒類年出口創彙的總和。5年後的4億美元,将相當于阿肉類年出口創彙(8億2千9百萬美元)的一半,并大大超過漁業(2億9千7百萬美元)和制鞋業(3千6百萬美元)的創彙總和。

以前,探戈的主要商演國為美國和德國。近年來,由于阿政府采取了法律上保護、政策上扶持的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加上阿探戈藝術表演團體的頻繁出訪和開展大規模的廣告動作,探戈藝術先後在歐洲、亞洲等地也赢得了大批觀衆,并形成了一股強勁的"探戈熱"。

一家國際知名的咨詢公司的調查顯示,阿根廷探戈品牌的知名度可與美國的可口可樂相比。該公司認為,阿根廷的探戈是今後5年世界增長速度最快的出口項目。目前,阿根廷擁有龐大的探戈藝術隊伍,作為表現布宜諾斯艾利斯人日常生活的藝術形式,探戈以其雅俗共賞的藝術魅力深受人們的喜愛。

探戈可以說是最典型的拉丁美洲的藝術表現形式了,它有着相當的獨特性和兼容性。探戈起源于通俗文化,并作為一種充滿激情的大陸文化遺産流傳了下來。現在已成為最具有藝術生命力和神秘拉丁色彩的藝術。探戈是男人和女人永恒的戰場。它定義了愛的行為,而這種行為又會在舞蹈形式與風格中表現出來。探戈通常的表演規則和形式是有限的,想象力和激情卻是無限的。

探戈流派

世界五大探戈類型(無西班牙探戈流派及種類的)

阿根廷探戈:

阿根廷探戈,流行于現今時日各類探戈的祖源。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探戈代表了阿根廷的草根性,但它不是休閑的一種,己是文化的一種。早期它不稱探戈,而稱為Milonga,它是衆多阿根廷民族舞蹈之一演變而來。此舞蹈的出處備受當時民衆的排斥,一稱中下階級之色情媒介舞蹈,一稱此舞蹈為男同志間的舞蹈。

或許也因其隐藏在舞蹈中的熱情,化解了冷漠社會中,民衆冰冷封閉的心,不但阿根廷接受了,全世界也擁抱了探戈。今阿根廷探戈是備受尊寵,研究與開辦之組織與社團,是各類舞蹈中的翹楚,下至社區阿根廷探戈舞蹈教室,上至美國百老彙劇院,舞迹可說無所不在。

英式探戈:

英式探戈,英國人的探戈,由不列颠島對岸之法國阿根廷社區展開了侵歐之旅。異于華爾滋之握持,阿根廷探戈獨特的貼臉靠肩握持,加上舞步中男女四腿的糾纏環繞,在自傲清高的英國人眼中,阿根廷探戈被劃上了色情的等号,同樣地排斥了它。

遲至一九○七年,英國倫敦才肯認定阿根廷探戈是社交舞蹈的一種。到了一九二○年左右,給予了制式化,由于其制式模闆的發行,在推廣上勢如破。從此在阿根廷人眼中的異種探戈“英式探戈”,逐漸取代了“探戈”這兩個字。

美式探戈:

美式探戈,在這民族大溶爐的國家,由阿根廷探戈發展成美式探戈是無可避免的。美式探戈初期,其上身握持較接近阿根廷式,但腰腿腳部之動作較屬改良式,而舞步移動同英式探戈般,舍棄了原地彼此對繞,多采大步移動的方式。

近年來美式探戈也因英式探戈的流行,在握持與舞步上己産生偏向英式探戈的趨勢。傳統之美式探戈,在好萊塢電影中可窺一二,而影片中,導演往往讓冷漠的美豔女主角,經由探戈舞的陽性自大熱情而投向對方。電影并未讓美式探戈風靡世界,但“探戈”二字經由電影深植入世界各國人民之心。

台灣探戈:

台灣探戈,韓戰至越戰期間,由駐台美軍所引進,換言之,美式探戈是台灣探戈之前身,經由台灣舞者之自創與變化,産生了屬于我們的探戈,也因此,台灣探戈中嗅不到阿根廷探戈的浪漫熱情。而握持因民風相異而不同,除手背有接觸外,其餘均不接觸;不過舞步的多樣化、複雜化是台灣探戈的特色。

可貴的是台灣探戈與本土音樂的節拍與速度,相互嵌合而自成一格,也因這點,台灣探戈可名列五大探戈之一;現今如能在舞步上統一的規劃,編列教材,才能延續台灣探戈的曆史生命。

競技型探戈:

競技型的探戈,以英式探戈為根基的競技型探戈,而在握持上漸有脫離舊有英式探戈方式,采取較誇張的态勢,基礎舞步上保有英式的架構,但在競技舞步的排序與音樂變化上,全然與傳統英式探戈回異,但其效果卻是爆發性的吸引人,抛頭頓足是其特色,也是傳統阿根廷探戈愛好者嗤之以鼻的動作。

在競技場,探戈屬摩登舞系,而阿根廷地處南美洲,屬拉丁語系,為何排除于拉丁舞系之外,而歸于摩登舞系呢?按舞史記載,早期摩登舞系隻有華爾滋、狐步、快四步三項,而拉丁舞己有五項,為求摩登舞的數量上與拉丁舞相抗衡,找來了握持相類似的阿根廷探戈加入,也因此,阿根廷探戈注定脫離拉丁舞的熱情與性感,相信競技型的探戈,将是世界舞蹈愛好者,最期望學習的探戈。而學習英式探戈是必經途徑。

探戈音樂

探戈在教學上以一小節四拍,慢為兩拍,快為一拍,1234為普遍的教法;但在樂理上,探戈是每小節2/4拍,一小節應是兩拍,慢為一拍,快為半拍,拍數算法應是1a2a,如同桑巴舞般;不過此種算法較少有教師使用;建議還是使用1234的算法,較不易造成混淆。基本節奏是慢、慢、快、快、慢(S、S、Q、Q、S)。舞曲節奏帶有停頓并強調切分音;舞步頓挫有力,潇灑豪放;身體無起伏、無升降、無旋轉;表情嚴肅,有左顧右盼的頭部閃動動作。

英式探戈草創時的速度是每分鐘33小節,而在競技型探戈的舞步愈趨複雜下,為求得完好表現,己迫使音樂速度降至每分鐘30小節的速度。

探戈比賽

對摩登舞選手而言,因探戈的舞風、握持與其它舞科的相異,選手必須适度調整身體手足、重心放置等位置,由擺蕩傾斜的肢體驅動方式轉換成垂直移動身體的運動方式,迎接探戈舞的競技;外表自大傲慢、绫角绫線的身段是男舞者必須呈現的第一印象,表現重心較低的屈膝是第二印象;因無大規模的升降、傾斜與擺蕩可表現,舞蹈中大量使用旋轉、軸轉、回旋及定點舞步,是探戈舞求取表現必備的重點。

舞者為求探戈舞更好的表現,有阿根廷式探戈之獨特腳部動作、快四步之追并夾腳舞步及拉丁舞系之動作等,大量非傳統英式探戈舞步,滲入探戈競技舞步中,使探戈舞步更加燦爛非凡;而在基礎概念上,也有着明顯的突破,使用腳尖是例一,身體的傾斜是例二,非擺蕩型的升降是例三,以上種種,使得探戈在比賽場更有挑戰性與可看性。

探戈舞風

競技型探戈之舞風,基本分為兩種型态,一為敏捷輕巧型,二為軍事行軍型,二者均有其風格,台灣一般舞者較喜歡後者。所謂敏捷輕巧型,行如貓、虎類,行進間如秋風掃落葉般,無聲無息,但所過之處風沙千裡、落葉四散。定點動作,其身體的敏銳度與柔韌度是非比尋常的,此舞風較接近阿根廷探戈之羅曼蒂克式精神,較纏綿,也較少有嘶殺氣。

所謂軍事行軍型,行進間以渾重的大動作來表現,敲鑼打鼓熱鬧非凡。定點動作宛如炸彈開花,爆發出無比的威力,此舞風較接近日本武士道精神,較霸氣,血腥味膿厚。兩者均是探戈,按舞者之喜好,可單獨或交替使用。而兩者間共同點,就是瞬間由移動轉入靜止,産生獨特之探戈「staccato」動作。

腳部技巧

腳跟Heel

因為在探戈的舞步中,沒有升降或擺蕩的動作,探戈大多數前進舞步的足著點,都落在腳跟的位置。其實探戈舞步是把腳跟平放的,在探戈中腳趾是不應受到壓迫的,因此,将不再提到腳趾的部位。在讨論探戈足著點時,将以腳掌的部位為主。先前我們曾提過如果有旋轉或者升起時,足著點會落在腳趾的部位。我們都知道在探戈中,是沒有上升的動作,但是如果探戈在做轉的動作時,足著點會在腳跟和腳掌嗎?邏輯上來說,應該是這樣,但實際上也并不盡然,因為這是和轉動的幅度和方法有關。

腳跟到腳掌Heel Ball(HB):

探戈有其獨特的性質。在前進步做轉的動作時,足著點通常都在腳跟,事實上,這樣的動作是把腳跟平放(此後不把“平放”說出來),而且腳掌不會感受到壓力。例如男生在搖轉步(rock Turn)或開式左轉步(Open Reverse turn)中第一步的前進。有人形容探戈的常步,會有一種好像腳被黏住的感覺,這感覺就像走在剛鋪好的柏油路上一樣。所以,探戈不同于華爾滋,在探戈一般的轉動作中,回旋的動作總是被避免。然而如果在轉時需要有回旋的動作,就像女生在外側回旋(Outside swivel)的舞步中,足著點就真的變成腳跟到腳掌。她同時也快速地向右側旋轉。

而外側的舞伴在右扭轉步第五步的時候,是運用腳跟到腳掌(HB)的步法。這和技術書上所描寫的是一緻的。而技術手冊是由一些偉大的舞者所組成的委員會經通過寫出來的(ISTD和IDTA),他們總不可能都弄錯的。

腳掌到腳跟Ball Heel(BH):

很明顯的,所謂的BH就是當男生或女生在做後退步時的動作。然而并非如此簡單,因為探戈的握持和探戈的舞步風格,反身位置時(CBMP)右腳後置。我認為腳在這個時候,是從腳掌的外側邊緣開始輾動直到腳跟平放,然而當左腳退回到開放(open)的位置時,腳将從腳掌内輾轉到腳跟。

腳掌内緣到腳跟Inside Edge of Ball Heel(IE of BH):

男生在左腳後退時要用左肩膀去引導(就像退鎖步在左腳),你将會感覺到你一直在使用腳掌内緣到腳跟,同時,在閉式行進問當女生以側行步踏向右腳(第三步),她大約向左轉了四分之一,因此就會用到腳掌内緣,然後把左腳并向右腳,整個腳輕微向前進。

腳内緣Inside Edge of Foot(IE of F)

當你以左腳踏向側邊并且右腳并到左腳時,左腳将以腳内緣的部位來作為主要的支撐,而右腳将輕輕的靠回來,足著點将落在整個腳上。

整個腳 Whole Foot:

一個很好的例子是上一段所說的例子。足著點落在整個腳也經常出現在女生的舞步中。當左轉步(左腳)的第二步在踏向側邊時,會用到這種足著點。

腳掌 Ball(B):

有一個少有的例子,卻是教學大綱裡的舞步·在右扭轉步(natural Twist Turn)當男伴的右腳在左腳後面通過時,他用了腳掌然後做右扭轉動作(也許是反向的扭開)足著點将是在右腳掌和左腳腳跟上。

探戈舞步

基本舞步

探戈舞曲一般是4/4節拍。每小節可運行兩個慢步或者四個快步。特殊情況下也有在一拍裡運行兩步的并式或鎖式變化。

1.常步分身連步

常步是探戈的基本舞步,按照不同的需要,可隻用一步,也可連用兩步,但不能連用三步,節奏形式是S。連步是常用的連接舞步,有兩種形态:即由C、P發展到P、P的稱為分身連步;由P、P發展到C、P的稱為合身連步。節奏形式是Q、Q有時也可用S表示。

探戈的起步方位是面隻L、0、D。由于C、B、M、P的關系,運步方向實際上是朝斜牆位發展。但這種發展不是直線的,而是呈圓弧狀向L、0、D方向延伸。

這個舞步有四個注意要點:

(1)節奏。分身的Q、Q,不能處理成平均節奏,而要集中在一拍内完成。使剩下的一拍成為停頓的造型時間。所以,凡屬這種情況,都在縮寫字母下加一橫線(Q、Q)以示區别。

(2)造型。探戈的分身開位(P、P)隻反映在肩橫線的V字型改變和頭部方向上,腰以下仍須保持密合。這一點非常重要。切不可将腰胯一齊打開,形成錯誤的形态,正确的膝蓋朝向是男女正對,因而有一種扣住膝蓋的感覺。點她的腳尖,要用大腳趾内側,而不能用整個拇趾或前腳掌。

(3)重心。既不能雙腳平均支撐、也不宜全靠單腳支撐。最好的方法是三七開,使橫向開放的腳尖稍稍承擔一點重量,這将有利于不正确感覺的形成,避免上身後仰和重心後坐。

(4)感覺。要有向視點方向前進的動勢,和将女伴置于男伴保護下的感覺;千萬不能形成向後躲避的态勢。

2.側行左轉90度并步

側行是P、P上的同步前進。要特别注意腳尖不能指向前進方向。第二步的運行既要保持C、B、M、P的要求,又要按照男稍前,女稍後的程序和位置進行。

3.左轉前進步(圖9~圖14。Q、Q、S、Q、Q、)

4.扭轉(圖15~圖20。S、Q、Q、Q、Q、S〕

扭轉是一種雙腳重心的旋轉變化,一般是男伴在鎖式交叉中扭動雙腳旋轉,而女伴則在男伴引導下,作繞軸轉身運動。因此,男女腳步動作出現非對稱性改變。從P、P開始。

探戈自娛跳法舞步

探戈種類和流派較多,囪此自娛跳法便不能限定樣式。為提高我國國标舞的水準,我按“自娛跳法向标準跳法靠攏”的原則,不再另起爐竈。除上述基本舞步外,再介紹幾種比較簡單易學的變化,以供探戈自娛愛好者使用。

1.常步前進左轉

180度開放式0、P接後退左轉90度并步(S、S、Q、Q、S、Q、Q、S)這是兩個前進常步,加上定位的左轉前進步(270度)形成的變化。面L、0、D起,面牆止。由于舞步都已經學過,故不在用圖解。隻将運動程序的提示如下:

S 男進左,女退右。

S 男進右,女退左。

Q 男進左,女退右。開始左轉。

Q 男橫右,女橫左。

S 男退左,女進右。至0、P完成180度。

Q 男退右,女進左。開始左轉。

Q 男橫左,女橫右。至C、P完成90度。

S 男并右,女并左。

2.側行并步的變化(S、Q、Q、S)

這種變化的形式比較多,是基本舞步練習中的第二種結構——側行左轉90度并步的變形和發展。主要用于方向的調整和運動路線設計中必要的穿插性安排。在自娛跳法中,則是一種節奏相對固定的變化形式。下面介紹三種變化。由于基本舞步态都已學過,不再圖解。

側行橫進并步(從P、P開始):

S 男進左。女進右。

Q 男進右,女進左。向深度C、B、M、P發展(參照圖5、圖6)。

Q 男橫左,女橫右。直進。變為C、P。

S 男并右,女并左。

後退斜行并步(從C、P開始):

S 男退左,女進右,有肩部引導。

Q 男退右,女進左。向C、B、M、P發展。

Q 男橫左,女橫右。體位和方位不變。

S 男并右,女并左。

後退左轉90度并步(從0、P開始):

S 男退左,女進右。有肩步引導。

Q 男退右,女進左。向C、B、M、P出腳并開始左轉。

Q 在左轉90度的方位上,男橫左,女橫右。

S 男并右。女并左(參照圖7、圖8)。

這幾種變化在自娛跳步中,可随意組合,不一定按上面的順序進行。由于節奏相對固定,臨場即興發揮是不成問題的:

3.搖步(圖21~圖23。C、B、M、P)

這種舞步的結構是,前面兩個常步,後面三次搖晃。搖晃在開放式上進行。

S 男進左,女退右。有側身和C、B、M、P

S 男進右,女退左。在開放式上穩位。

這個舞步的要點是,在保持造型穩定的前提下搖晃。容易出現的毛病,是俯仰上身或搖擺胯部。糾正的方法,加強腳踝關節的力度;制止膝關節的屈伸和腰胯部位的局部性運動,追求整性搖擺。

往下發展的變化形式很多,下面介紹兩種自娛跳法的簡單接變化。

向後發展的銜接變化——左轉90度:

Q 男退右,女進左。有側身和C、B、M、P

Q 男橫左,女橫右,左轉90度

S 男并右,女并左。

向前發展的銜接變化——分身連步:

這種變化,須再反複搖擺三次,在慢步節奏上,男向前移動,腳刷過支撐腳;女向後移動,右腳刷過支撐腳。向分身連步發展。

在标準跳法中,變化就沒有止境了。不過,常用的銜接變還是後退鎖滑分身,用比Q、&、Q、S、Q、Q的節奏形式完成。

4.分身連步的靈活運用(Q、Q或S)

分身連步不一定非要與兩個常步銜接。正如上面的銜接變化一樣,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使用。甚至在并步狀态下,也能直接銜接,不過這需要較熟練的技巧。

隻要雙方配合默契,并保持運動發展方向的清醒,不時地在舞步中插入分身連步;可以增加方位突變的趣昧和節奏多變的刺激。

一般說來,掌握了上述幾種舞步的變化,在自娛場合是足夠使用了。如果還想進一步提高,請學習下面的标準變化。

标準舞步

1.側行逐步接并滑分身連步(圖24~圖30。S、Q、Q、Q、Q、Q、&、Q、Q、Q。向L、0、D起步,面牆位P、P)

S 側行前進一個慢步。男左、女右同進。

Q 側行前進一個快步。男右、女左同進。

圖24、Q右轉45度男橫左,女橫右,向0、P發展。

圖25、Q在0、P上逆向運動。男進右、女退左。在右轉45度的方位上落腳。

圖26、Q在繼續右轉動律中男退左,女進右,并繼續完成90度右轉。

圖27、Q 在面中央位上,男橫右,女橫左。這一步隻占1/2拍時值。

圖28、& 後1/2拍男并左,女并右。

圖29、Q 繼續男橫右,女橫左。

圖30 Q、Q在側身和C、B、M、P中男進左,女退右,然後根據下面需要的方位,完成分身。

最後的開放式P、P可以在面牆、斜牆或面L、O、D即B線的面牆方位上。

2. 側行并退接外側回轉合身連步

圖31~圖36。S、Q、Q、S、Q、Q、S、S。向斜牆起步,面牆位P、P)

S 側行前進一步,男左、女右同進。

Q 再側行前進一步,男右、女左同進。

圖31、Q 男進左,女進右。男伴右轉身形成阻攔态勢。随着前進慣性力量的終止,在右轉動律的影響下,轉向逆行運動的并退态勢。

3.四快步(圖37~圖240。Q、Q、Q、Q面牆刷式C、P向逆L、D作瞬間運動)

這個變化又叫做換位四步,是一種出其不意的逆向性瞬間運動。在節奏處理上要追求一種附點式變化。即第一和第三個Q,處理成半拍,而另外兩個Q,則變成一拍半。由于速度較快,故有一定的難度。在等級劃分中,屬于銀質舞步、

圖37、Q 男進左,女退右。有深度C、B、M、P和側身動作

圖38、Q 男橫右,女橫左。稍帶左轉并向O、P發展。

圖39、Q 在O、P上男退左,女進右。有深度C、B、M、P。

圖40、Q 男退右,女橫左。形成開放式P、P。

4、側行合身連步接開放式左轉重傾斜分身(圖41~圖45。S、Q、Q、Q、Q、S、S、S面牆開放式P.P向L、0、D運行)

S 側行前進一步,男左、女右同進。

Q、Q在第一個Q中,完成與圖36相同的動作。使刷式C、P形成在面L、O、D方位上。第二個Q則原地不動。

圖41、Q 男進左。女退右。同時開始快速的左旋轉。男一隻腳呈前後開放式。女用腳跟作并腳旋轉。

圖42、Q 完成左旋轉270度後,男右、女左并腳落地。男伴要向右側斜上方投出視點,同時重心和身體的流動朝向男左側、女右側發展。

圖43、S 男橫左,女橫右:同時雙方向男左側前方抛出視點,形成P、P的開放式大舞姿造型。注意雙方膝蓋的位置和腳尖的扣合。并應尋找一種“背靠肩扛”的内在力度感。

圖44、S 保持開放式腳位,在男伴引導下,形成重傾斜造型。

圖45、S男橫右,女橫左,一步拉回到位。形成分身形态的開放式P、P。

标準變化就介紹到這裡。以上都是英國皇家舞蹈教師協會正式頒布的規定變化。下面再給大家介紹一個創造性發展的典型範例,這是獲得認可的發展性變化。你可從中盜一步認識到交誼舞的總體性規律,從而為自己的創新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5.側行合身連步按維也納華爾茲式左旋轉前進步分身

S、Q、Q、Q&Q、Q&Q、Q&Q、QQ。面牆位開放式P、P起,向L、O、D運向

這個變化的一頭一尾已在前面學過。S、Q、Q、是側行合身連步,0、Q是分身連步。中間的三個0、&、0,實際上也是已經學過了的。就是快華爾茲标準跳法中的左旋轉前進舞步。隻不過把三拍子節奏變成了兩拍的形式而已。

圖32、S 男進右,女退左。在重心轉移到前掌時,男左轉身,女稍右轉身,形成P、P後退。

圖33、Q 在并退中男退左,女退右。

圖34、Q 男退右,并将左腳收到刷式位置;女退左,并在轉移重心的過程中,左旋轉180度形成O、P,右腳收至刷式位置。

圖35、S 男退左,女進右。在男伴引導下,女伴在進右運動中完成180度右旋轉,并将左腳在後開放式旋轉位置落到前開放式點地。男伴則應注意将右腳留在前開放位置,并在女伴基本完成右旋轉時,稍向左側45度引導形成P、P。

圖36、S 這一步就是合身連步。是将雙方由P、P關閉到C、P的連接步法。在男進右、女進左的落點上,要向左側45度偏移性發展。女伴在男伴引導下,通過左旋轉180度,合身運動到男伴面前。此時,男左腳和女右腳應停留在刷式位置上。

文化遺産

阿根廷和烏拉圭的探戈傳統,已經為世界所熟悉,是由位于巴拉它河盆地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和蒙得維的亞(烏拉圭首都)的底層人民發展起來的。在這片區域的歐洲移民中混雜着非洲奴隸的後裔,以及西班牙裔拉丁美洲人,即該地區的原住居民;各式各樣的習俗、信仰和儀式融合、轉變成一種與衆不同的文化特性。作為最能夠幫助人們認知這種特性的體現形式,探戈音樂、舞蹈和詩歌具體表達并且促進了文化的多樣性與對話。探戈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和蒙得維的亞的傳統舞廳裡表演和流傳,即使在它适應新環境和時代變化的過程中,也在全球各地傳播着這個群體的共同精神。今天這一群體容納了音樂家、專業的和業餘的舞者、編舞、作曲家、歌曲作者、探戈藝術的教師和傳承人,他們是探戈文化的具體表現。在阿根廷和烏拉圭,探戈也融入到了國家傳統的慶典之中,反映出這種流行的都市音樂受到普遍的歡迎和喜愛。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