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芗銘

湯芗銘

原海軍北伐總司令
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中舉,入武昌文普通學堂肄業,翌年被選送西歐留學,先後赴法國、英國習海軍。曾在巴黎被孫中山發展入同盟會,旋又盜取願書向清使館自首。1909年(宣統元年)回國,任職于長江艦隊鏡清、南琛兩艦。次年調充海軍統制薩鎮冰參謀。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随艦隊赴漢協助清軍作戰,旋駛九江,海軍反正,被推為臨時司令,複駛武漢配合民軍作戰。次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任海軍部次長,并任海軍北伐總司令,率艦北上煙台,幫助革命軍光複登州等地。政府北遷後,投靠袁世凱,授海軍中将。1913年率海軍鎮壓“二次革命”,晉靖武将軍、湖南軍務督理兼巡按使。至湘後統治殘暴,兩年間殺人以萬計,人稱“湯屠戶”。後積極擁袁稱帝,得封一等侯。繼見袁大勢已去,乃通電反袁。其後寄居北京,研究佛經。1923年被黎元洪委為湖北省長兼武陽夏商場督辦,未赴任。抗日戰争時期一度充當北平維持會長。解放後在北京先後兩次被捕,獲釋後病死。 [1]
  • 中文名:湯芗銘
  • 外文名:
  • 别名:湯屠夫
  • 民族:漢族
  • 籍貫:
  • 畢業院校:
  • 職業:
  • 主要成就:
  • 出生地:湖北浠水
  • 性别:男
  • 出生年月:1883年
  • 去世年月:1975年
  • 所處時代:清末民初

早年經曆

湯芗銘,字住心、鑄新,湖北蕲水(今浠水)人,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生。其父本為諸生,為恢複祖上商業,棄儒營商,常年在長江沿岸九江、安慶等地奔走,後為北洋軍閥段系要員。湯化龍是湯芗銘的兄長。湯芗銘少時入塾攻讀,1903年中癸卯科舉人。後肄業于武昌文普通中學堂。1904年2月,被署湖廣總督端方選派前往法國留學。

1905年,孫中山由英抵法,在中國留學生中宣傳革命思想,發展革命組織。一次演講後,孫中山以聽者均無異議,發給每人一張白紙,讓他們寫上“某某當天盟誓:驅除鞑虜,恢複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有渝此誓,人天共殛”。當時湯芗銘、向國華等十餘人立誓加盟。事後,湯害怕清政府追究,對自己前途不利,就與向及在柏林加盟的王發科、王相楚一起去孫中山下榻的旅館谒孫。乘孫不備,王發科、王相楚潛入孫的卧室,割破皮包,取出德、法兩國留學生的誓詞及法國政府緻安南總督的介紹函等物品,跑到清駐法使館向公使孫寶琦舉報,以求将功贖罪;但孫寶琦并不願意把事情鬧大,隻将名冊擲于壁爐中焚毀,而把法文書函抄錄一份,原件遣人送還孫中山。留學生聞悉,皆不齒湯等所為,湯無地自容,遂離法轉往英國學習海軍。

辛亥革命

1909年,湯芗銘學成歸國,先後任“鏡清艦”機關長、“南琛艦”副艦長。1911年初,再調任海軍統制薩鎮冰的參謀,在薩身邊辦事。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北京海軍部急令薩鎮冰率軍艦前往武漢,水陸夾攻起義軍。當時停泊在上海黃浦江的軍艦不多,有一些正在船塢修理,隻有“楚有艦”能夠立即出發。薩鎮冰命湯芗銘一面拟電命令在膠東海面作夏季演習的“海容”、“海琛”兩艦火速開赴武漢;一面通知“楚有艦”準備開船。10月12日,湯芗銘随同薩鎮冰登“楚有艦”自上海出發,溯江西上,所有參謀、副官、秘書的事務皆由湯一人擔任。10月17日,到達漢口劉家廟江面,先期抵漢的長江艦隊統制沈壽堃向薩鎮冰報告了軍官鄭禮慶、朱孝先投向革命的情況。幾天後,黎元洪派朱孝先假扮洋人送信給薩,請薩共舉義旗,薩默然不語。又逾數日,黎托中國紅十字會總醫生瑞典人轲斯送信,重申前請,薩還是沒有表示。見薩舉棋不定,湯芗銘乃派員入武昌城給其胞兄湯化龍送信,時任武昌軍政府政事部長的湯化龍回信叫他“早日反正,以立殊勳”。湯遂與“江貞艦”艦長杜錫珪分途活動,并勸薩率海軍起義。大勢所趨,但薩鎮冰推辭自己年紀已大,願自行引退,乃喬裝商人,乘太古輪船公司客輪返回上海。湯芗銘即召開會議決定起義,被衆人推為臨時海軍司令。湯即派人向九江軍政府取得聯系。黎元洪派李作棟持緻湯化龍親筆函和慰勞金馳赴九江慰問;并任湯芗銘為海軍第二艦隊司令官,請其即日開到武漢江面助戰。湯率領的海軍艦隻在劉家廟至漢陽的江面遊弋,與清軍作戰。後因“海容艦”船頭中彈數十處,其餘各艦亦有損傷,乃率艦返回上海修理。

1912年1月,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黃鐘瑛任海軍總長,湯芗銘任次長兼北伐海軍總司令。當時有許多留歐的革命黨人因湯芗銘曾參與盜取誓約,提出異議。孫中山認為,湯率海軍起義,對革命有功,吾黨可以不念舊惡,反對者始息議。湯率領“海容”、“海琛”等艦至煙台,幫助革命軍收複登州及沿海各地。後他又應關東都督藍天蔚之請,派“海容”等艦到秦皇島、營口等地示威,以壯聲勢。

投靠袁世凱

随着南北議和的成功,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湯芗銘從煙台入京觐見,袁對他禮遇有加,倍加拉攏,湯感激不已。4月6日,湯芗銘被袁任命為唐紹儀内閣海軍次長,繼後又任陸徵祥、趙秉鈞内閣的海軍次長。8月25日,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湯芗銘加入,但在9月1日即宣布退出。

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發,湯芗銘奉袁世凱命率“飛鷹艦”赴九江鎮壓,與江西招撫使段芝貴、師長李純等協同攻占湖口;又率第二艦隊轉戰贛、皖,攻擊長江下遊讨袁軍,後回駐嶽州。袁世凱以湯鎮壓讨袁軍有功,授以勳二位、上将銜海軍中将。

主政湖南

1913年10月湯芗銘被任為署湖南都督兼查辦使,并暫兼理民政長。二十九歲的湯芗銘志得意滿,效忠袁氏不貳。1914年6月,湯芗銘被任命為靖武将軍,督理湖南軍務兼巡按使。

湯芗銘深知袁世凱對革命黨人之仇恨,又得其兄湯化龍之特别囑咐,在湖南的幾年裡,實行殘暴統治,對革命黨人肆意殺戮;湘民不斷發動反袁反湯鬥争,湯更是血腥鎮壓,被湘人稱為“湯屠戶”。

1915年,袁世凱加緊籌謀帝制,楊度等人成立“籌安會”積極鼓吹,湯芗銘亦在湖南設立專門辦事機構,捏造民意,以堂皇之表冊,典雅之辭藻,把袁世凱說成天願人歸的聖明天子,敦請“早正大位,以慰民望”。湯還在湖南演出一場“民選”的醜劇,讓選民按指定的席位入座,采用記名投票法,在印着“茲推戴袁大總統為中華帝國大皇帝”的選票上填寫“贊成”和自己的姓名。湯芗銘在湖南如此賣力地制造輿論,深得袁的歡心,于1915年12月21日袁稱帝前夕,被特封為“一等侯”。

袁世凱稱帝遭到全國人民的反對,被迫于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仍稱大總統;但全國反袁鬥争繼續高漲,各省紛紛宣布獨立。直到5月28日,湯芗銘亦被迫宣布湖南獨立,并稱與袁世凱脫離關系。6月3日,湯芗銘又緻電袁世凱,不承認其為總統。袁世凱于6月6日病亡後,好事者挽以一聯曰:“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陳湯。”以兩服中藥名,喻指籌安會“六君子”和最後通電反袁的四川将軍陳宧、陝北鎮守使陳樹藩和湖南都督湯芗銘。7月,湯芗銘被逐出湖南。

主政湖北失敗

其後,湯芗銘寄寓北京,以研究佛經自遣。他聲言不問政事,其實隻是一種韬晦之計。1917年1月,黎元洪任其為信威将軍;8月,湯為國務院“戰時國際事務委員會”委員。1923年初,湯經過一番活動,被任命為湖北省長。他帶着秘書從北京出發,先到保定谒見直系軍閥首領曹锟,又至洛陽拜見吳佩孚。吳以鄂人反湯為辭,勸湯“好自為之”。湯無奈,默然回到北京。

經過一番疏解,湯再次南下前往武漢。湯雖然先布置了“迎湯團”到漢口車站迎接,但因不敵以湖北督軍蕭耀南為背景的“拒湯團”,湯被迫改乘軍艦抵達武昌。湯芗銘原是想以“鄂人治鄂”為名出任湖北省長,但終究拗不過直系軍閥的勢力。蕭耀南發布公告說:“省長一職經士民環請,辭不獲準,勉兼省篆。”曹锟賄選總統上台後,正式發布命令:“特任蕭耀南暫行兼署湖北省長”,“湖北省長湯芗銘呈請辭職,湯芗銘準免本職。”湯芗銘難以立足,不得不黯然離開湖北。

輾轉朝野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争爆發,湯芗銘被直系任為會辦軍事執法司。直系失敗後,湯芗銘沒有活動餘地,隻好蟄居上海研究佛教。

1928年7月1日,南京國民政府下令通緝劣迹昭著之王揖唐、吳光新、湯芗銘等人,湯隐匿不出。1930年,閻錫山、馮玉祥和汪精衛等在北平召開“擴大會議”反蔣,任湯為湖北安撫使,但不久閻、馮兵敗下野,湯之任職乃成一畫餅。1933年4月,張君劢等在北平成立國家社會黨,湯因與張有舊誼而出任該黨常務理事兼組織部長,嗣後主持北平黨務。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後,7月底北平淪于敵手,湯芗銘一度充當敵僞的維持會長,後赴重慶。

抗戰勝利後,“國社黨”與“中國民主憲政黨”于1946年合并改組成立“中國民主社會黨”,湯芗銘任中央組織委員,積極從事民社黨活動。

晚年生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湯芗銘在北京兩次被捕又獲釋,後一次給予免予起訴的處分。湯懂得多種文字,于1958年拟了一個“漢、藏、梵、英、法佛教名詞辭典編譯計劃”,首述理由,次為收集佛教術語注意之點、體例以及工作人數、時間等,未能付之實行。1975年初,湯芗銘于北京病死。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