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

漢語漢字
濯,拼音:zhuó、zhào;注音:ㄓㄨㄛˊ、ㄓㄠˋ;簡體部首:氵;部外筆畫:14;總筆畫:17;繁體部首:水。◎形容山無草木,光秃秃的,如“濯濯童山”。今上位者,灑濯其心,壹以待人,軌度其信,可明征也。《儀禮·特牲饋食禮》反告濯具。《詩·大雅》鈎膺濯濯。《禮·少儀疏》将飮之,而跪之,曰賜濯。《廣輿記》濯湖,在江西瑞州府新昌縣。
  • 拼音:zhuó
  • 部首:氵
  • 五筆:INWY
  • 倉颉:ESMG
  • 筆順:捺捺橫折捺橫折捺橫撇豎捺橫橫橫豎橫
  • 名稱:濯
  • 英文:wash
  • 筆畫:17
  • 部首筆劃:3
  • 四角号碼:37115
  • UniCode:CJK
  • 規範漢字編号:U 6FEF
  • 釋義:祓除罪惡
  • 說文解字:形容山無草木,光秃秃的,如“濯濯童山”。
  • 詞性:動詞
  • 相關詞語:濯磨 濯足 濯纓

漢字釋義

基本字義

◎洗:~足;洗濯

◎形容山無草木,光秃秃的,如“濯濯童山”。

◎祓除罪惡。

其它字義

◎古通“棹”。

詳細字義

◎濯zhuó

〈動〉

(1)(形聲。從水,翟(dí)聲。本義:洗)

(2)同本義[wash]

濯,灑也。——《廣雅》

視壺濯及豆笾。——《儀禮·特牲禮》。注:“溉也。”

王乃淳濯飨醴。——《國語·周語》。注:“洗也。”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楚辭·漁父》

可以濯罍。——《詩·大雅·泂酌》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寶存豈多?——韓愈《石鼓歌》

濯清漣而不妖。(清漣,清淨的水。妖:妖豔,妖媚。)——宋·周敦頤《愛蓮說》

彌望入青雲,新翠照人如濯。——明·宋濂《看松庵記》

3)又如:濯纓(洗滌帽帶。指避世隐居或清高自守);濯磨(洗滌磨煉,以求上進);濯足(本謂洗去腳污。後以濯足比喻清除世塵,保持高潔);濯沐(洗滌)

(4)滌除罪惡[purify]

今上位者,灑濯其心,壹以待人,軌度其信,可明征也。——《左傳》

(5)淋;澆[sprinkle]

大雨之中,城上軍士都濯得眼不能開,頭不能仰。——《蕩冠志》

(6)通“擢”。拔引[pull;extract]

以濯船為黃頭郎。——《漢書·鄧通傳》

濯鹢牛首。——司馬相如《上林賦》

詞性變化

◎濯zhuó

〈形〉

(1)光明的樣子[clear]

鈎膺濯濯。——《詩·大雅·崧高》

(2)又如:濯秀(明淨秀麗)

(3)盛大[grand]

王公伊濯。——《詩·大雅·文王有聲》

頌聲靈,赫而濯。——《清史稿》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濯,康熙筆畫:18,部外筆畫:14《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直角切,音濁。《說文》也。《詩·大雅》可以濯罍。《傳》濯,滌也。《儀禮·特牲饋食禮》反告濯具。《注》濯,漑也。又洗心亦曰灑濯。《左傳·襄二十一年》灑濯其心。又《爾雅·釋诂》濯,大也。《詩·大雅》王公伊濯。又光明也。《詩·大雅》鈎膺濯濯。又《博雅》濯濯,肥也。一曰娛遊也。《詩·大雅》麀鹿濯濯。又山無草木之貌。《孟子》是以若彼濯濯也。又飮也。《禮·少儀疏》将飮之,而跪之,曰賜濯。濯,猶飮也。又湖名。《廣輿記》濯湖,在江西瑞州府新昌縣。又《集韻》式灼切,音爍。水貌。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直敎切,音棹。《博雅》潲濯,滫也。一曰浣衣。又同櫂。《前漢·元後傳》輯濯越歌。《注》濯,與櫂同。又《韻補》葉?玉切,音逐。《陶潛詩》洋洋平津,乃漱乃濯。邈邈遐景,載欣載矚。

說文解字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卷十一】【水部】濯也。從水翟聲。直角切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也。崧高傳曰。濯濯、光明也。靈台傳曰。濯濯、娛遊也。皆引伸之義也。有假洮為濯者。如鄭注顧命之洮為澣衣成事是也。周禮故書以濯為祧雅以濯為珧。史、漢以輯濯為楫櫂。皆古文假借。從水。翟聲。直角切。二部。

民俗參考

漢字五行:水

是否為常用字:否

姓名學:非姓氏

字形結構

[首尾分解查字]:氵翟(shuidi)

[漢字部件構造]:氵習習隹

[筆順讀寫]:捺捺橫折捺橫折捺橫撇豎捺橫橫橫豎橫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