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

使

漢語漢字
使(拼音:shǐ),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最早見于甲骨文。本義為派人做事,差遣,指派,後引申為使用。
  • 中文名:使
  • 拼音:shǐ
  • 繁體:使
  • 部首:亻
  • 五筆:wgkq(86版)、wgkr(98版)
  • 倉颉:ojlk
  • 鄭碼:najo
  • 筆順:32125134
  • 字級:一級字
  • 平水韻:上聲四紙
  • 總筆畫:8
  • 注音:ㄕˇ
  • 四角号碼:25206
  • 造字法:會意兼形聲字
  • 統一碼:4F7F
  • 結構:左右結構

字源演變

會意兼形聲字,初文是會意字,從又持A,所象不明。甲骨文有B字(《小屯南地甲骨》650),西周金文有C字,從又持D、E。F、G當均為一種旗幟的象形,手持之,以示旌節,H或即為I、J之省,如此則其本義當表使者之“使”,殷墟蔔辭有“方其殺我使”、“方弗殺我使”之貞,可謂本字本用。商代甲骨文“使”與“事”同用K,此外還表示使令義,三義共一形。西周承襲初文寫法,與“事”仍共一形。

戰國時開始追加人旁,從形體上強調“使”和人事相關,并與事字開始相區分。或追加辵旁,表示其義和出使有關。秦獨行從人的使字,此後遂以之結體。本義為派人做事,差遣,指派。後引申泛指支配,支使,又引申役使;用;駕馭;做等。引申特指受命出使,受命出國。用作官名,也表假設。又有填補音節的作用。

現代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shǐ

動詞

派遣。

命令。

役使;使喚。

謂驅使、支配。

使用;運用。

耍弄。

做引起對方注意的動作或表情。

緻使,讓。

放縱。

官名。

出使。

名詞

仆役。

使者。

連詞

假使。

參考資料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伶也。從人吏聲。疏士切〖注〗?、?,古文。

說文解字注

令也。

大徐令作伶。誤。令者、發号也。釋诂。使、從也。其引伸之義也。按許書無駛?字。左傳。吏走問諸朝。本作使起問諸朝。古注。使、速疾之意也。又鬯部?、烈也。讀若迅。葢此二字卽今之駛?字乎。水部沑、水吏也。吏同使。謂水疾。

從人。吏聲。

疏士切。一部。

康熙字典

《唐韻》疏士切。《集韻》《韻會》爽士切。《正韻》師止切。?音史。令也,役也。《豳風》序:說以使民。《禮·曲禮》:六十曰耆。指使。注:指事使人也。《管子·樞言篇》:天以時使,地以材使,人以德使,鬼神以祥使,禽獸以力使。

又《集韻》疏吏切。《正韻》式至切。?音?。遣人聘問曰使。《前漢·韓信傳》:發一乗之使,下咫尺之書。

又《鬼谷子抵巇篇》:聖人者,天地之使也。《淮南子·天文訓》:四時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

音韻彙集

字頭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韻目

韻部

聲調

四呼

韻攝

上古音系

使

使

?

廣韻

使

踈士

三等

上聲

開口

使

?

踈吏

三等

去聲

開口

中原音韻

使

支思開

支思

上聲

開口呼

使

支思開

支思

去聲

開口呼

洪武正韻

使

師止

二紙

上聲

使

式至

二寘

去聲

分韻撮要

使

使

第二威偉畏

陰上

使

第十六師史四

陰上

使

第十六師史四

陰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