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

漢語漢字
朗,漢語常用字,一級字,為現代漢語法定規範簡化字,讀作lǎng。[3]最早見于篆書,形聲字,左聲右形,從月,良聲。其本義是月光明亮,引申為開朗等意思,可組詞為天朗氣清、朗朗上口、朗誦、開朗等。“朗”也是中國姓氏之一。
  • 中文名:朗
  • 拼音:lǎnɡ
  • 部首:月
  • 五筆:五筆86:YVCE 五筆98:YVEG
  • 倉颉:SXQ
  • 鄭碼:SXQ
  • 筆順:4511543511
  • 字級:常用字,一級字
  • 平水韻:上聲二十二養
  • 筆畫:10
  • 注音:ㄌㄤˇ
  • 造字法:形聲字
  • 結構:左右結構
  • 四角碼:37720
  • 統一漢字:U 6717
  • 異體字:朖 朤 烺 脼 誏

字源演變

朗,漢語常用字,在“六書”裡屬于形聲字。小篆的“朗”字,左邊是“月”,從“月”表示與月亮有關系,在字中表意,用作形符;右邊是“良”,讀“liáng”,在字中表音,用作聲符,構成左形右聲的形聲字。隸書、楷書筆畫化,“月”與“良”位置交換,形體也有些變化。

“朗”字的本義是月光明亮,為形容詞。形容光線充足,如“天朗氣清”“豁然開朗”“晴朗”等;又形容聲音大,如“朗讀”“朗誦”等。

現代釋義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朗lǎng(ㄌㄤˇ)

⒈明亮,光線充足:朗敞。朗澈。朗然。明朗。晴朗。開朗。爽朗。

⒉聲音清楚、響亮:朗聲。朗讀。朗誦。書聲朗朗。

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朗lǎng

〈形〉

(1)(形聲。從月,良聲。本義:明亮)

(2)同本義[light;bright]

朗,明也。——《說文》

高朗令終。——《詩·大雅·既醉》

其聖能光遠宣朗。——《國語·楚語下》

新而不朗。——《淮南子·原道》

朗月垂光。——嵇康《琴賦》

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陶潛《桃花源記》

天朗氣清。——王羲之《蘭亭集序》

(3)又如:朗白(明亮發白);朗朗(光明亮潔的樣子;聲音清脆嘹亮);朗鑒(明鑒);朗亮(雪亮);朗明(明亮);朗淨(明淨);朗烈(明亮);朗朗烈烈(大大方方;理直氣壯)

(4)聲音清晰響亮[loud and clear]

朗詠清川飛夜霜。——李白《勞勞亭歌》

(5)又如:朗言(響亮的話;說大話;任意胡說);朗然(形容聲音響亮);朗吟(高聲的吟誦);朗彈(大聲彈奏);朗暢(謂聲音響亮流暢)

(6)明察[sharp-minded]

公達潛朗。——袁宏《三國名臣序贊》

(7)又

公瑾英達朗心獨見。

(8)又如:朗心(明察之心;光明之心);朗照(明察,明鑒);朗抱(曠達的胸襟);朗暢(明白暢達);朗朗徹(明白透徹);朗練(明白凝煉)

(9)高潔[no bleandunsullied]。如:朗目清眉(眉清目秀);朗秀(清秀);朗夷(高潔坦蕩);朗烈(高潔剛烈)

(10)清早[early]。如:朗(清晨)

(11)清澈[limpid]。如:朗清(清澈,清明)

(12)爽朗[bright and clear]。如:朗爽(爽朗;明朗);朗暢(爽朗舒展);朗邁(爽朗超脫)

(13)穎悟[understanding]。如:朗撥(穎悟超群);朗贍(穎悟贍詳)

常用詞組

朗讀、朗朗、朗然、朗潤、朗聲、朗爽、朗誦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朗【辰集上】【月部】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7畫

〔古文〕脼《集韻》同朖。《詩·大雅》高朗令終。《傳》朗,明也。

又姓。《廣韻》出姓苑。

又《韻補》葉盧當切。《王逸·九思》昊天兮淸涼,氣兮高朗。北風兮潦冽,草木兮蒼黃。

說文解字

朗【卷七】【月部】

明也。從月良聲。盧黨切

說文解字注

(朗)朙也。大雅。高朗令終。傳曰。朗、明也。釋言曰。明、朗也。從月。良聲。盧黨切。十部、今字作朗。

音韻方言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拟音

上古音系

raːŋ

廣韻

上聲

一等

次濁

盧黨切

lɑŋ

蒙古字韻

上聲

中原音韻

上聲

江陽

次濁

laŋ

中州音韻

上聲

江陽

羅黨切

洪武正韻

上聲

次濁

裡黨切

laŋ

分韻撮要

陽上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l

ɑŋ

先秦

王力系統

l

先秦

董同龢系統

l

ɑŋ

先秦

周法高系統

l

先秦

李方桂系統

l

angx

ang

ang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陽唐

ɑŋ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陽唐

ɑŋ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陽唐

ɑŋ

隋唐

拟音/高本漢系統

l

ɑŋ

隋唐

拟音/王力系統

l

ɑŋ

隋唐

拟音/董同龢系統

l

ɑŋ

隋唐

拟音/周法高系統

l

ɑŋ

隋唐

拟音/李方桂系統

l

âng

隋唐

拟音/陳新雄系統

l

ɑŋ

閩語

方言區

方言片

方言點

聲母

韻母

調值

調類

閩南區

泉漳片

南安(溪美鎮)

l

ɔŋ

55

陰上

閩南區

泉漳片

漳州

l

ɔŋ

53

上聲

閩南區

泉漳片

廈門

l

ɔŋ

51

上聲

閩南區

泉漳片

漳浦

l

ɔŋ/aŋ

53

上聲

閩南區

潮汕片

潮州(府城話)

l

35

陽上

閩南區

潮汕片

潮州(漢語方音字彙)

l

35

陽上

閩南區

潮汕片

揭陽(榕城話)

l

35

陽上

閩南區

潮汕片

澄海

l

35

陽上

閩南區

潮汕片

汕頭(汕頭市區)

l

35

陽上

閩南區

潮汕片

海豐(海城鎮)

l

53

陰上

閩南區

潮汕片

陸豐(内湖鎮)

l

53

上聲

閩南區

潮汕片

大埔元洲仔(香港新界福佬話)

l

53

陰上

閩南區

雷州片

電白(霞洞鎮黎話)

l

oŋ/aŋ

31

陰上

閩南區

雷州片

海康(雷城話)

l

33

陽上

莆仙區

仙遊(城關話)

l

ɒŋ

32

上聲

莆仙區

莆田

l

ɒŋ

453

上聲

閩東區

侯官片

福州

l

ouŋ

31

上聲

閩東區

侯官片

福清

l

33

上聲

閩東區

福甯片

柘榮

l

ɔŋ

51

上聲

閩東區

福甯片

福安

l

ouŋ

42

上聲

閩東區

福甯片

甯德

l

ɔŋ

42

上聲

閩北區

西北片

崇安(崇城鎮城關話)

l

ɔŋ

21

上聲

閩北區

西北片

石陂

l

ɔŋ

21

上聲

閩北區

西北片

建陽(潭城鎮城關話)

l

ɔŋ

21

上聲

閩北區

東南片

松溪

l

223

上聲

閩北區

東南片

建瓯

l

ɔŋ

22

陰去

閩北區

東南片

建瓯(市志)

l

ɔŋ

44/21

陽去/上聲

閩中區

沙縣(城關話)

l

21

陰上

閩中區

明溪(城關話)

l

31

上聲

閩中區

三明(三元話)

l

am

21

陰上

廣西閩語

平南(上渡雅埠)(廣西漢語方言)

l

uoŋ

45

陰上

閩方言島

中山(隆都)(珠江三角洲)

l

ɔŋ

24

上聲

閩方言島

中山(隆都)(廣東閩方言)

l

ɔŋ

33

陽平

閩方言島

中山(三鄉)

l

ɔŋ

11

陽去

海外閩語

曼谷(潮州話)

l

53

陰上

邵将過渡區

将樂(城關話)

l

ɔŋ

51

上聲

官話

方言區

方言片

方言小片

方言點

聲母

韻母

調值

調類

北京官話

京師片

北京

l

214

上聲

北方官話

石濟片

聊泰小片

濟南

l

21

去聲

中原官話

關中片

西安

l

55

去聲

西南官話

武天片

武昌

n

42

上聲

西南官話

桂柳片

桂林(臨桂)

l

42

上聲

西南官話

桂柳片

柳州(雒容)

l

52

上聲

江淮官話

洪巢片

合肥

l

ɑ̃

24

上聲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