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木

紫荊木

紫荊木屬高大喬木
紫荊木是常綠喬木,高達30米,胸徑達110厘米,體内具黃白色乳汁;樹皮黑褐色,呈片狀剝落;嫩枝密生皮孔,被淡黃色絨毛,老枝黑褐色,無毛。[1]分布于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區海拔100至600米的低山或丘陵。為陽性樹種,耐旱耐瘠薄的環境,幼年生長緩慢,天然更新較弱。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中文學名:紫荊木 中文别名:滇木花生 英文名:WoodofChineseRedbud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綱: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又稱木蘭綱。 亞綱:五桠果亞綱(Dilleniidae) 目:柿目(Ebenales) 科:山榄科(Sapotaceae nom. conserv.) 屬:紫荊木屬(Madhuca J. F. Gmel.) 種:紫荊木 分布: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陝西、甘肅等地 拉丁學名:Madhuca pasquieri (Dubard) Lam 分布區域:廣東、廣西、雲南 海撥下上限:1100—1300(米)

形态特征

高大喬木,高達30米,胸徑達60厘米;樹皮灰黑色,具乳汁;嫩枝密生皮孔,被鏽色絨毛,後變無毛。托葉披針狀線形,長3毫米,寬1毫米,早落。

葉互生,革質,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6-16厘米,先端寬漸純尖,基部寬楔形或楔形,上面中脈稍凸起,側脈13-26對;葉柄長1.5-3.5厘米,被毛,托葉披針狀線形,長3毫米,早落;。

花數朵簇生葉腋,花梗纖細,長1.5-3.5厘米,被鏽色或灰色短柔毛;花萼4裂,稀5裂,裂片卵形,鈍,長3-6毫米,寬3-5毫米,外面和内面的上部被灰色或鏽色絨毛;花冠黃綠色,長5-7.5毫米,無毛,裂片6-11,長圓形,鈍,長4-5毫米,寬2-2.5毫米,冠管長1.5毫米;能育雄蕊(16)18-22(24),花絲鑽形,長約1毫米,無毛,花藥卵狀披針形,長1.5-2.5毫米;子房卵形,長1-2毫米,6-8室,密被鏽色短柔毛,花柱鑽形,長8-10毫米,上半部無毛,下半部密被鏽色短柔毛。

果橢圓形或小球形,長2-3厘米,寬1.5-2厘米,基部具宿萼,先端具宿存、花後延長的花柱,果皮肥厚,被鏽色絨毛,後變無毛;種子1-5枚,橢圓形,長1.8-2.7厘米,寬1-1.2厘米,疤痕長圓形,無胚乳,子葉扁平,油質。花期7-9月,果期 10月-翌年1月。

地理分布

紫荊木分布于廣東西南部信宜、陽春、雲浮、封開、清遠、廣西東南至南療蒼梧、岑溪、藤縣、容縣、平南、桂平、博白、浦北、合浦、靈山、欽州、防城、山思、甯明、龍州、南甯、武鳴、上林、雲南東南部麻栗坡、邊等地,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生長環境

紫荊木一般分布于低山或丘陵。自然分布區年平均溫21.5--22.8℃,極端最高溫40.8℃,極端最低溫-3.3℃,最熱月平均溫28℃,最冷月平均溫11--14℃,年積溫7300--8100℃,年降雨量1200--200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可達85%。土壤多為花崗岩、砂岩和頁岩發育而成的紅壤和磚紅壤性紅壤,pH值4.5--6.2,或生于石灰岩山地。

保護措施

紫荊木是産區珍貴用材和油料兼備的好樹種。木材堅重,耐水濕,花紋美觀,精制後可作建築、家具的上等良材;種子含油率約45%,可作食用油。

保護措施:分布區内各自然保護區,應将紫荊木列為保護對象。現存村前屋後的大樹,不能随便砍伐,應留作母樹,采種育苗,擴大造林。

繁殖培育

栽培要點:種子繁殖,種子含油量高,無低溫設備時不宜久藏。可用條播法,種子平放,覆土1厘米,播後3--5天,種子陸續發芽出土,及時遮蔭,并集中加強管理。1年生苗高達30--40厘米時,可出圃造林。定植後,要撫育5--7年,以促進幼林的生長。

木材用途

紫荊木是産區珍貴用材和油料備的好樹種。木才堅重,耐水濕,花紋美觀,精制後可建築、家具的上等良材;種子含油率約45%,可作食用油。

藥用信息

出處:出自《開寶本草》

英文名:Wood of Chinese Redbud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紫荊的木部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鮮時切片曬幹

性味:苦;平;無毒

歸經:肝;腎經

功能主治:活血;通淋。主婦女月經不調,瘀滞腹痛,小便淋瀝澀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湯,9-15g

注意:孕婦忌服。

各家論述:1.《開寶本草》:主破宿血,下五淋,濃煮服之。

2.《日華子本草》:通小腸。

3.《綱目》:活血行氣,消腫解毒。治婦人血氣疼痛,經水凝澀。

摘錄:《中華本草》

栽培技術

繁殖方法:紫荊繁殖主要采用種子繁殖,其次是分株壓條、扡插繁殖。

①種子繁殖:種子充分成熟後,帶莢果一起采收下來,去果殼藏至第二年春3月下旬-4月上旬,開始播種。播前種子處理,用60℃水浸泡種子2天,溫度在13-18℃溫度很快發芽。另一種方法是種子采後層積處理,80天後再播種,也可以不處理就播種。播後一個月出苗。一般在9-10月間分株栽植。

②移栽:紫荊苗木移栽要帶土,因根較韌,不易挖掘,用鋒利鐵鍬切斷根部,土團不能散開,提高成活率。栽後第二年能開花,第三年自根蘖萌發,第四年又可分株繁殖。

③壓條繁殖:一年四季均可進行,而以3-4月為最宜。壓條後第二年才能生根,此法采用多。

采種與種子處理:果實成熟後,易招鳥、獸采食,注意及時采收。以采4月成熟的大造果為宜。直接采摘或搖動樹枝震落在地面再撿拾。

采回的果實,攤放數日,待果皮充分軟熟後,浸水中搓洗去果肉,淘去果皮等雜質,洗淨後稍晾幹供播種或貯藏。種子富含油脂,忌脫水,不宜日曬,含水量應保持在30%以上。宜随采随播。短期貯藏,需拌潤沙。

育苗:育苗地應選擇日照充足之環境。種子有短時間的後熟期,發芽時日均氣溫需在20℃以上。用條點播法,播種量約60g/m2。

4月下旬播種,至6月上旬方始萌芽,6月下旬胚芽出土,7月上旬發芽結束。幼苗出土後需搭棚遮陽。播種前施足基肥,苗出土後每月追肥1~2次。育苗期間應注意松土、除草、灌水和苗木遮陽。

1年生規格苗高30cm以上,地徑0.7cm以上,可出圃造林。幼苗主根發達、嫩脆,側根和須根很少,裸根苗造林較難成活,提倡推廣容器苗造林。

種植:造林地宜選擇地勢開闊,陽光較足,土層深厚、肥力較高的排水良好的山坡中下部,土壤以酸性砂質壤土或輕砧質壤土為佳。最好在四旁種植或在疏林下混交種植。

撫育管理:定植後5~7年需進行撫育管理,每年松土除草2次,并追肥1次,以促進幼林的生長。成林後墾複松土,使土壤疏松,通水透氣,以利根系生長。紫荊木抗病蟲能力較強。現有天然林未發現嚴重病蟲害。

采收:3月下旬至4月果實成熟時采收,要合理采收,避免折斷樹枝。采回的果實,放在通風幹燥處,待果皮松軟後,用人工剝取種子。

但由于紫荊木果實成熟期不一緻,天然生長較分散,經常受到鳥獸取食。營造成片人工林,要統一管理、統一采果,或采用化學方法,促使其成熟期一緻。種子含油率高,避免曝曬損失油分,應将其自然風幹或在30~40℃的條件下慢慢烘幹,再用于榨油。通常采用機械壓榨法提取油分。

病蟲害防治:①立枯病:幼苗易得立枯病,可噴硫酸銅液防治。②刺蛾:夏秋之間可用“1605”或石硫合劑防治,或1000倍敵敵畏噴殺。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