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兵

尖兵

擔負行軍警戒的連以下分隊
尖兵,特指擔負行軍警戒的連以下分隊。按兵力大小稱為尖兵班、尖兵排、尖兵連。兼有戰鬥搜索、偵察敵情、觀察地形地貌的任務。
    中文名:尖兵 外文名:point 适用領域: 所屬學科: 拼音:jiān bīng 注音:ㄐㄧㄢ ㄅㄧㄥ

基本解釋

1、行軍時在部隊前方擔任警戒的小分隊。

2、工作時在前面開創道路者。

國語詞典

1、軍隊在作戰、行軍時,所派出的先前部隊。通常以一個班、排或連為單位。主要任務為警戒、搜索。亦借指精銳部隊。

2、泛指在工作中積極參與,而具示範、引導領先地位者。如:他這幾年在環保工作上盡心盡力,足以為表率,堪稱環保尖兵。

引證

1、陳毅《紅四軍軍次葛坳突圍赴東固口占》詩:“尖兵報有敵,後隊轉向東。”峻青《海嘯》第一章七:“這個情況很重要,咱們要特别提高警惕。現在拉長距離,派出尖兵。”

2、謝覺哉《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他們是保衛祖國的國防第一類預備役,也是工農業生産戰線上的尖兵。”李锳《關于今天的戰鬥》詩:“你們是從北京出發的曆史的尖兵。”

任務型态

尖兵的任務當然就是特種部隊的任務,但由于任務執行編組的不同,通常尖兵與小隊内的主攻隊、火力、情報/通訊支援人員及破壞組人員所分派與執行的任務事實上是不一樣的,除了為小隊開路之外,尖兵的任務與小組相關種類包括了:突擊、伏擊、逆襲、滲透、破壞、擾亂、阻絕、偵察/巡邏/搜索、救援及俘獲等十種常見任務形态。

突擊

就字面上而言,即指于敵未防備之時,針對敵基地、營區、集結點與休息區之人員、裝備、辎車或設施所進行主動快速攻擊或破壞之統稱,一般泛指所有針對快速且主動的攻擊任務,此間的尖兵其任務執行内容,主要仍以進出敵區之開路、引導;攻擊計劃之協助拟定與支援,此種任務最為常見,執行難度依敵區地理環境與敵反應時間之長短而定,屬基本型尖兵任務。

伏擊

事先埋伏,對敵部隊進行意料外攻擊行動之任務總稱,一般而言會安排一個主要伏擊區、數個次要伏擊區與自由獵殺區及至少一條的脫離通道,讓敵殘部知有路可逃,而不會因身陷死地而拼死力戰,反而造成我方傷亡與時間的浪費,而脫離通道則接向另一個伏擊點,以求将敵軍殲滅。

而尖兵在種任務中所扮演的角色除了基本任務外,必須轉換角色,将自己身份轉為被伏擊的部隊尖兵,在受伏擊時的反應判斷脫離路線何者為最佳,并将該路線設計些許明顯而易破解的詭雷,或一并安排少許兵力進行壓制,以引誘敵人上鈎,此乃中國兵法所雲:“虛者實之,實者虛之。”

若脫離路線過于明顯好走,則敵人不一定敢走,倘若加了一些障礙,使敵必須破解障礙,或與預先安排的兵員交火後方得脫身,會造就敵人有力戰得脫的感覺,與心理上的松懈,而當敵人準備集結,進行整備的位置與時間,便是第二伏擊點的最佳位置與伏擊時間,再次發動伏擊則會收到數倍之效。

除了第一、第二伏擊地點的選擇與安排外,尖兵、情報士官、作戰參謀士官與小隊指揮官也必須針對敵人可能的反擊戰術作前置安排,特别是對手是與本身同級的特種部隊時,其逆襲更是不可不防,尖兵必須以尖兵的角度與經驗提供各種可能發生的狀況參考,在臨敵更是必須有敵的裝備、訓練與經驗可能與自身一樣好,甚至更好,誓出全力一戰,以求不敗的心理建設,即使是事先得知敵人狀況不如己身,亦須有獅子搏兔,全力以赴的準備。

逆襲

指的是在遭伏、敵人突擊或走入敵人事先安排的口袋陣式時,所發動的突圍攻擊行動,在近代軍事上最著名且成功的逆襲作戰當推1973年10月6日,阿拉伯聯軍對以色列所發動的第三次以阿戰争(國内一般譯為十月戰争或贖罪日戰争)。在這次的中東會戰中,叙利亞裝甲部隊由戈蘭高地發動奇襲,使得在贖罪日節慶中的以色列人措手不及,以色列面臨了1949年建國以來最大危機。

以色列立即緊急動員,同時發令各前線單位:‘死守待援’,不到48小時,各增援部隊陸續開達各前線,增援并填補殘破不堪、漏洞百出的以軍前線,同時利用俘獲的通訊表、密碼及口令,由以色列發出假的阿拉伯聯軍司令部命令,将阿軍部隊派往指定地點,而以軍部隊則事先準備,以空襲、炮擊及伏擊,瓦解了阿軍的攻勢,成就了一次慘痛的勝利。

首當其沖的戈蘭高地步兵旅與鐵拳裝甲旅平均傷亡率超過六成,某些單位的傷亡率高達八成五,精銳的戈蘭高地步兵旅在此役中,許多連、排、班級的下級戰鬥單位,甚至獨立作戰至全員陣亡,除了滿地的屍體,沒有人知道那一場場戰鬥進行的過程與原因。而在此役後,以色列國防部下令,爾後,以色列軍人(含後備軍人)休假,一律将個人配槍帶回家中,随時準備動員。這場用生命與鮮血換來的勝利,再次的印證了威靈頓公爵于滑鐵盧之役後所說的名言:“沒有什麼比戰勝更可怕,除了戰敗。”

在逆襲中,尖兵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一個單純的執行者,因為此時下判斷的應該是小隊指揮官,尖兵可能連提供建議的時間都沒有,逆襲的操作隻有三個字“快、準、狠”反應要快、打點要準、下手要狠。遇襲,立即分析敵我陣勢,找出敵人的部署與較弱的環節後,立即傾全力反擊。

滲透

嚴格的說來,滲透并不能算是一種任務形态,充其量隻能算是任務形态中的一個環節,但由于滲透的成功與否,往往會影響到整個任務的成敗,我們亦滲透可分為海、陸、空三種基本型與混合型。除了傳統的陸面步行、車載,水面快艇與空中跳傘外,近年來,水下/水面特種載具滲透,高空高開、高空低開、低空低開或是利用滑翔翼、飛行傘等低訊迹具等高度專業滲透方式,也成為特戰圈中的新興模式。

但不論是使用那一模式,滲透的基本要件是不變的,那就是在不被敵人發覺的況下,通過敵人的封鎖或警戒線,而除了前述的軍事方式滲透外,特種部隊亦經常利用僞裝,混充當地居民或敵部隊,通過敵方哨所檢查,進而達成滲的目的。

而尖兵在滲透的任務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依地形、地物與天候狀況,配合人員狀況找出最适合的路線,并清除路上障礙與消滅部隊行進過的足迹或其他一切會導緻敵人追蹤的痕迹,以最安靜、快速而不着痕迹的帶領部隊通過封鎖警戒線為第一要務,最好是在荒山野嶺的黑夜進行,不但不易被發覺,也降低了接戰的機會,節省的時間與精力則可用于其他任務的執行與配合,是最能考驗尖兵功力的任務形态。

破壞

特戰部隊所進行的破壞任務可分為情報性、軍事性與政治性三種,但由于軍事是情報的應用,政治是軍事的延伸,其實是三位一體的,但政治與情報不在本講座範圍,故略去不提,隻提軍事部分。

軍事破壞可分為縱火、水淹、爆破、射擊、拆毀、腐蝕、生化與心戰破壞八大類,其中射擊破壞法已于前一講的狙擊手篇中提及,而縱火及爆破屬下一講的範圍,在此将隻就水淹、拆毀、腐蝕、生化與心戰破壞作概略的介紹。而尖兵在各個不同的破壞任務中,角色地位亦不盡相同。

水淹

通常水淹破壞的先決考量是,有重要的城鎮或基地位于水庫下方,可借由破壞水庫而達到讓該城鎮或基地無法運作或喪失功能者,或是經由水淹面積能對敵造成重大傷害者為優先考量,水淹任務可大可小,小者可能是建物上數十噸的水塔,利用水塔被破壞後的水流,破壞建物内的電子器材,一般适用于通訊中心大樓、資訊中心大樓,谷倉、生化戰劑貯所;而大者則可能是數以億噸計的水庫,利用淹洪或炸堤的方式,造成大量水流向下遊而造成傷害。

而尖兵的任務則是找到水源的進出口,協助爆破手安裝炸藥,并确認所有隊員皆已安全的撤離至安全地點,在整個過程中配合指揮官命令與現場情勢作最佳處理。

拆毀

拆毀:以破壞敵交通線、建物結構或阻絕我方部隊前進的障礙物的任務稱之,通常應用于無敵情顧慮,且時間充裕時,拆毀原則并不需要完全拆除,隻需拆到無法使用,或是使用一段時間會損壞者即可,尖兵在本任務形态中,必需在所帶工具不足的情況下,利用當地的工具或機械完成任務,并于拆毀過程中進行警戒,防止一切可能危害任務的情事發生。

腐蝕

腐蝕:此間的腐蝕指是實質的物品而非心理上的,腐蝕破壞的定義頗為模糊,一般泛指所有可經由化學藥品之腐蝕而達成破壞效果者,皆可稱其為腐蝕破壞。例如輸油管,自來水管、通訊電纜、瓦斯管路等生命線設施,而通常會應用于無人看守或無法看守,且無敵情顧慮之地區性,開放性設施。

而施行此法時的時間控管與腐蝕生效時間,亦需配合小隊的行程與作戰序列時程表實施。尖兵的任務則仍然是開路、觀察、警戒的基本要項。

生化

由于日内瓦公納的約束,大部分的國家都不願意承認本國擁有生化作戰能力、或持有生化作戰部隊,但到了真實的情況中,那些不應該存在的生化戰劑就會很神奇的自動出現。為了整體的作戰利益需求,生化戰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使用則需謹慎小心。目前各國皆使用有區域性、擴散度低、有效時間短、不會造成永久性傷害的生化戰劑,以加入水源、食物或空氣中為主要應用方式,配合定時器引爆或釋放出藥劑以達到生化戰的效果。

也有另一種生化破壞是破壞敵方擁有的生化戰劑借以保全己方不會被生化戰劑所傷害,但不管那一種,尖兵的任務則都是開路、敵情偵察與生化先期偵檢及防禦警戒四個基本任務,但須注意的是,由于本任務态牽扯機密過多,事前的反情報作業與執行時的保密措施也須加倍注意,特别是行進期間的行迹保密更是相當重要,尖兵在開路、摸哨的過程中也應時刻提醒自己安靜保密的指導原則。

心戰破壞

心戰破壞有着兩種基本的類型,心理上與實質上的,心理上的,屬政治與情報作戰範圍,以謠言、宣傳、廣播、傳單及故意走漏的情報資料為主,實質破壞則以裝備、設施上的破壞或是暗殺、俘虜敵方重要人士,造成敵人士氣的低落,借以達到打擊軍心的效果,成就心理作戰的成效。

由于心戰破壞的執行範圍超廣,無法以單一的例子作全面性印證,因此我們也不舉例說明,但要别注意的是,若是在執行俘虜任務時,由于多了一個牽絆,行進速度與距離都會比原先的進入速度來得慢,而俘虜自然會利用各種可能的機會脫逃,或故意留下足迹,方便敵人追擊,種種可能對尖兵的道路選擇與路程安排上都是重大的考驗。

而針對俘虜的體力與撤退路線的安排及載具的接送上都是很複雜的挑戰,但由于心戰破壞行動往往會影響整個戰局的平衡,時效的掌握也是一個問題,快不得,慢不得,隻有在指定的時間區間(英文習慣稱其為窗口)内完成才能收其成效,而對尖兵而言,整個行程與時間點的掌握就是心戰破壞任務成功的要訣所在。

襲擾

襲是襲擊,擾是擾亂,擾即是利用小規模的特種部隊兵力,配合欺敵手段,對敵部隊、交通線、基地、整補點之人員、裝備及設施,進行連續不斷的打擊與擾亂行動,借以牽制或分散敵軍注意力,使其人困馬乏,進而消耗或癱瘓敵人之戰力,或以此更改敵作戰序列,以利我方戰術運用或戰略調度,或掩護我方主力部隊移動,使戰局主控權受控于我方,制敵于被動,期能于最短時間内,運用最少兵力,到最高的代價。

一般正規作戰中的襲擾包括了通訊幹擾、炮擊擾亂、襲擊擾亂、破壞擾亂、暗殺綁架、狙擊擾亂與心戰擾亂。對襲擊擾亂的目标定義是“凡對我軍事行動或局勢、進展有重大妨害或影響者”,換言之,即使是非軍事作戰用途之人員、裝備、設施、機構亦可列為襲擊擾亂之目标,隻要是會對我構成軍事威脅者都自動成為目标名單

。襲擾作戰的目的是使敵分心,分兵拒敵,不知攻方人員與企圖,敵愈亂愈佳,我方則采打帶跑,以最短時間,一接戰,便準備退,不與敵正面或主力交鋒,遇小部隊能吃就吃,車隊能炸多少算多少,公路、橋梁、鐵路、電力線路能破壞多少算多少,襲擾任務對于尖兵的要求是,各個攻擊點的進出路線與備用線,攻擊時間的掌控與行動結果的确認,以提供指揮人員參考。

阻絕

在很多的情況下,特種部隊的任務是支援主力部隊作為誘敵餌,或是為主力部隊開路收尾的到楣鬼,或者,更慘,為主力部隊斷後,以争取時間,在這時便是所謂的阻絕任務了。執行阻絕任務的方法有很多,可以與敵交戰、可設陷阱/詭雷、切斷交通線/或炸橋/或炸山洞,還是用堅壁清野的焦土政策都可以,隻要别讓敵人過去,怎麼做都行。

而阻絕任務其實與襲擾任務的部分方法是相同的,甚至可以混合使用,效果更佳。爆破、狙擊、伏擊、逆襲、襲擾都可套用于阻絕任務中,尖兵在阻絕任務的第一要務便是将全隊友安全的帶離交戰區,并快速的進入另一個接戰區,以徹底完成阻絕任務。

與電影所演的不同,阻絕任務不是炸一座橋或是一座山就可以交差了事的,必需評估敵人的修複能力,在即将完工時再來一次,或是在敵人忙于修複的同時,再搞幾個大的,讓敵人修不勝修,補不勝補,然後三不五時再來突擊一下,或者搶幾輛後勤支援的車輛來玩玩,順便再把水源與食物上下點毒,就算不死也得拉肚子拉到脫肛,至于追擊我方主力部隊,算了,下次吧!

偵察/巡邏/搜索

大部隊份的特種部隊都身負情報收集的責任,特别是在敵後或是敵區進行第一手的情報收集一直都是特部隊的主要任務之一,在長途巡邏過程中,一面偵察所有所見所聞,另一方面也收集所有相關的資料,例如當兩栖偵查小組在偵察時,除了敵情的收集外,水文資料,灘頭的承載力及高潮線等資料也須一并收集,而陸上的遊騎兵也會在巡邏時一并收集植被、地理資訊,而尖兵的任務則與一般的任務相同。

救援

在敵後的任務中,被擊落的飛行員或是情報人員、被俘人員經常需經由直升機或其他方式回到我方陣線,有時當人員無法自行抵達時,特種部隊就必需展開救援任務,當救出指定人員後,還必需考量被救援的體力與精神狀況,在安全的考量下第一時間送回我方陣線,尖兵的任務就是找出最快、最安全又不會太過于難走的路,更重要的,是必需沒有敵情顧慮或能降至最低者,将人員送出為第一要務。

暗殺/綁架/俘獲

記得第一講的前言中提到過,“凡一切使得戰争得到勝利的手段,都是必要的”所以暗殺/綁架對方的高官大将并不是什不道德的行為,相反的作得好的人還可能成為英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駕駛P-38閃電式戰鬥機的藍菲爾上尉與巴伯上尉就是這樣的英雄。他們兩人在1943年4月18号上年9點半,擊落了日本九六式轟炸機兩架,其中一架的乘客是大日本帝國海軍大将,山本五十六,而這是一次絕對的暗殺行動。

但美國人不覺得有啥不光明的,就像越戰期間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水牛狩獵者小隊的傳奇人物白羽毛一樣,在越戰期間,他以狙擊槍成功狙殺了近兩百次(美國官方記錄,據說若連保密與未能查證的記錄算進去,應該有600次了),是個标準的刺客,但沒有人懷疑過他的軍人氣概,因此暗殺/綁架/俘獲的特戰任務,有其必要與重要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