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底來的人

大西洋底來的人

美國1977年帕特裡克·杜菲、阿蘭·弗吉、貝琳達·蒙哥主演電視劇
《大西洋底來的人》(英文名:The Man from Atlantis)講述了探索大西洋的故事。該劇是美國科幻連續劇,一部“幹淨”的科幻片。是1977年由NBC出品,帕特裡克·杜菲、阿蘭·弗吉、貝琳達·蒙哥等主演的一部科幻連續劇。[1]
  • 中文名:大西洋底來的人
  • 外文名:The Man from Atlantis
  • 别名:Man From Atlantis
  • 類型:科幻劇、美劇
  • 出品公司:NBC
  • 制片地區:美國
  • 拍攝地點:美國
  • 發行公司:
  • 導演:
  • 編劇:
  • 制片人:
  • 主演:Patrick Duffy
  • 集數:21
  • 每集長度:
  • 主要獎項:
  • 在線播放平台:土豆
  • 首播時間:1977年3月4日
  • 每集長度:30分鐘左右
  • 出品時間:1977年
  • 語 種:英語

劇情簡介

一起起神秘離奇的事件,一宗宗不可告人的陰謀,中國首部引進的大型科幻片,收視效果驚人。

一個神秘的元旦晚,海底巨浪把奇異的生物麥克·哈裡斯送到岸上。當醫學界視之為死亡而無能為力時,海洋學家伊莉沙白·瑪麗博士把他放回海洋,才使他得以複活。

至于他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他自己不知道,電腦也隻能猜測。麥克接受了一連串的試驗,以測驗他的速度、靈敏度和力量。雖然麥克獲準返回海洋的世界,但他決定留下來幫助瑪麗博士等人探索海洋,同時也學習有關人類的世界。

演職員表

演員表

演員 :

帕特裡克·杜菲 Patrick Duffy ....Mark Harris

貝琳達·蒙哥瑪麗 Belinda Montgomery ....Dr. Elizabeth Merrill

維克多·布魯諾 Victor Buono ....Mr. Schubert (1977-78)

Alan Fudge ....C.W. Crawford

Jean Marie Hon ....Jane

J. Víctor López ....Chuey

Robert Lussier ....Brent

Dick Anthony Williams ....Jomo (1977)

制作人 :

Herman Miller ....producer

Herbert F. Solow ....executive producer

職員表

導演

Edward M. Abroms

Reza Badiyi

Richard Benedict

Dann Cahn

Barry Crane

Marc Daniels

Dennis Donnelly

Robert Douglas

Charles S. Dubin

Harry Harris

李·H. 卡金 Lee H. Katzin

Paul Krasny

David Moessinger

Michael O'Herlihy

Virgil W. Vogel

Don Weis

編劇

Peter Allan Fields ....writer

Tom Greene ....writer

Robert Lewin ....writer

Michael I. Wagner ....writer

幕後制作

時代背景

1980年初,這部由中央電視台譯制部引進的美國科幻連續劇《大西洋底來的人》,出現在每周四晚的電視屏幕上。

曾經有人說,這部電視劇在美國影響不大,這不是事實,雖然它的影響力不及同時代的《星際旅行》 ,但仍然是美國科幻電視經典之一。這套系列劇的風格嚴謹、古樸,與其它科幻電視劇相比,更接近科學事業的實際情況。 能夠在20多寸的純平彩電上觀看這部劇集,感覺自然不同。與後來的華麗大片相比,《大西洋底來的人》非常樸質。由模拟信号轉化的圖像效果較差,甚至有些模糊不清。除了糖堆般的“海鲸号”外,劇裡沒有什麼“高科技”的影子。稍有一些特技,也無非是靠簡單模型、鏡頭分切、畫面剪接形成效果。淡出淡入的場景剪輯,很有幾分原始感。

人物的穿着打扮按标準來說更是相當老土。影片主要背景是一所“海洋研究院”,它座落在某個海濱小城上。所以你更看不到時下好萊塢影片拍爛的,彰顯财富與奢華的曼哈頓群樓,或者類似的城市建築。甚至,配音也隻用了普通的電子琴。但是,《大西洋底來的人》仍然擁有全方位的魅力。它是一部“幹淨”的科幻片:沒有色情,極少暴力。男女主人公潇灑漂亮,彼此關心,經常相伴出生入死,分别搭救過對方性命許多次。但從頭到尾竟然接吻都沒有一回。這在影視片裡不可想象。偶爾有一些簡單打鬥,也都是為了劇情需要,點到為止,絕不多占篇幅。好奇心!探索欲!那就是優秀科幻作品要給予滿足的最大需要。“你知道得越多,越覺得自己無知”,劇中這句台詞申明了片子的主題。在體現科幻藝術核心魅力方面,這套幹幹淨淨的科幻連續劇堪稱範本。

改革開放初期,熒屏主要被“外來劇”霸占,本土創作相對匮乏。因此,美劇《大西洋底來的人》、《加裡森敢死隊》 以及港台劇《霍元甲》、《射雕英雄傳》成為當時影響力最大的劇集,聽老一輩人回顧,《霍元甲》播出時隻有一部分家庭有電視機,而且還是9英寸或12英寸的黑白電視,因此全國當時還流行起一種電視屏幕五色彩紙。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四世同堂》、《紅樓夢》 、《西遊記》 名著的翻拍引發轟動,開内地連續劇創作之先河。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幾部最有影響力甚至改變觀衆審美習慣、價值觀的劇集陸續出現,像《渴望》、《編輯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紐約》等。同時,由于民營資本進入電視劇制作市場,電視劇空前繁榮但又有些魚龍混雜,越來越多的影視劇走進觀衆的視線,題材可謂豐富多樣:軍旅題材劇、家庭情感劇、青春偶像劇等紛紛出爐。

主角來曆

一連幾天的狂風大浪終于平息了,大海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一位遊客帶着他的孩子和一條長毛狗,在積滿海草等雜物的海灘邊,彎腰挑揀着五彩缤紛的貝殼。突然,跑在前面的長毛狗大聲驚叫了起來。遊客急忙沖上前去,隻見一個頭部受傷的年輕人,在一堆雜亂的海藻中痛苦地掙紮。

遊客急忙向警察局報告。

“聖·瑪莉”醫院的醫護人員對傷者進行急救,X光透視卻發現傷者的肺與衆不同,所以無論用什麼方法,都無法使他恢複正常的呼吸。

眼看傷者生命垂危,醫院隻好請來“海軍海洋研究中心”的伊麗莎白博士。伊麗莎白會診後,果斷地采用海水浸泡法,把傷者從死亡線上救了回來。伊麗莎白對傷者作進一步的檢查,發現他的體形雖與常人相似,但他雙手有蹼,眼像貓眼,皮膚不會出汗,身體有驚人的抗壓力,遊泳速度比海豚還快,是個隻适宜在水裡生活的人。計算機綜合分析材料的結論告訴人們:他是從大西洋底來的人。

傷者因頭部嚴重受傷,造成了記憶障礙,竟連自己的名字和來曆都說不上來。伊麗莎白就給他起了個好聽的名字:麥克·哈裡斯。美國國防部長官決定利用麥克的特異功能進行海底探測。麥克拒不從命。在伊麗莎白的耐心勸說後,麥克才勉強表示同意。從此,麥克為人類的和平與幸福,做出了一件件令人驚奇的壯舉。

麥克鏡及其影響

想當年萬人空巷争看《大西洋底來的人》後,和液晶電子表一起從南方contraband進來的“拳頭産品”就是“麥克鏡”(也叫蛤蟆鏡),戴的人須保留左鏡的白圓商标,以示時髦,幾乎成為整個八十年代中國青年的時尚。他們介紹自己時都說:我是“一根從大西洋飄來的木頭”,同時,麥克鏡影響了後來很多太陽鏡的設計;一些鼓勵先進、批評後進的宣傳畫上的“後進青年”就是戴“麥克鏡”、提SONY“四喇叭”收錄機(放的是鄧麗君)、穿牛仔喇叭褲的形象,後來成為笑談——全是“麥克·哈裡斯”惹的禍!《大西洋底來的人》對中國觀衆的影響,除了招牌蛤蟆鏡以外,還有就是他獨特的遊泳姿勢了。因為看見他在海洋中自由潇灑的擺動,由此引發了很多人對潛水的愛好。直至今日,有很多人一到水中,還會以他的經典姿勢在水中潛行。這部電視劇還使另一項健身運動風靡了全國,那就是飛碟。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