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王

虎王

重型坦克名稱
虎王,是德國二戰期間最令人恐懼的一種重型坦克名稱,是二戰中威力最大的坦克。在1943年1月的時候,德國就計劃制造一種新的重型坦克以取代“虎”式重型坦克。德國陸軍兵器局責成波爾舍,亨舍爾和MAN公司着手研制。随後這3家公司提出了4種方案,并制成了樣車,分别是波爾舍公司的VK4502(P),亨舍爾公司的VK4502(H)以及改進的VK4503(H),MAN公司的VK4502(MAN),最後德國陸軍兵器局選中了亨舍爾公司的VK4503(H)方案,于1943年12月開始批量生産,定名為“虎王”(或者“虎”2)重型坦克,“虎王”坦克從1943年12月到1945年3月一共生産了489輛。由于它的全重很重,單位功率較低,且行動裝置也經常出問題,所以這成為“虎王”坦克的緻命薄弱環節。
  • 中文名:虎王坦克
  • 外文名:
  • 别名:
  • 原産國:德國
  • 研發日期:1943年
  • 生産日期:1943年
  • 總重:69.8噸
  • 操作人數:5人
  • 主要武器:88毫米L71火炮
  • 發動機:V12 梅巴赫HL230 P30發動機
  • 最大速度:38千米/小時
  • 英文名稱:Panzerkampfwagen VI Tiger II

研制過程

在1943年1月的時候,德國就計劃制造一種新的重型坦克以取代“虎”式重型坦克。德國陸軍兵器局責成波爾舍,亨舍爾和MAN公司着手研制。随後這3家公司提出了4種方案,

并制成了樣車,分别是波爾舍公司的VK4502(P),亨舍爾公司的VK4502(H)以及改進的VK4503(H),MAN公司的VK4502(MAN),最後德國陸軍兵器局選中了亨舍爾公司的VK4503(H)方案,于1943年12月開始批量生産,定名為“虎王”(或者“虎”2)重型坦克。“虎王”坦克從1943年12月到1945年3月一共生産了489輛。Kwk 43的穿透力“虎王”重型坦克采用了不少“虎”1和“黑豹”坦克的部件。同時,它也體現了許多新的技術特征。

首先是它采用了兩種新型炮塔,一種是亨舍爾公司(克虜伯公司制造)的炮塔,一種是波爾舍公司(韋格曼公司制造)的。“虎王“坦克裝備一門KwK43/L71型88mm主炮,這種火炮是二戰期間德軍裝備坦克的火炮中穿深最強的,身管長6.3m,它能在2000m甚至更遠的距離上可以直接擊穿美制M4謝爾曼坦克的主裝甲,所用的彈種包括穿甲彈,破甲彈和榴彈,不僅是“謝爾曼”坦克,它幾乎可以擊穿二戰中盟軍所有型号的坦克。1944年晚期,克虜伯公司曾打算讓所有的“虎王”坦克換裝威力更大的105mm口徑的KwKL/68火炮。雖然裝甲質量的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虎王”坦克的抗打擊能力,但厚重的裝甲仍然使得它成為了一種盟軍很難對付的坦克。

二戰中的虎王

“虎王”重型坦克采用了不少“虎”1和“黑豹”坦克 的部件。同時,它也體現了許多新的技術特征,一種是波爾舍公司(韋格曼公司制 造)的。“虎王“坦克裝備一門KwK43/L71型88mm加農炮,這種火炮是二戰期間德軍裝備坦克的火炮中威力最大的,身管長6.3m,它能在 2000m的距離上直接擊穿美制M4“謝爾曼”坦克的主裝甲,所用的彈種包括穿甲彈,破甲彈和榴彈,“虎王”坦克 的車體和炮塔為鋼裝甲焊接結構,防彈外形較好。正面裝甲厚度比“虎”1式坦克有較大提高。成為德軍的一種很難對付的坦克,僅有一些火炮在較近的射擊距離上 可以對它構成威脅。不過“虎王”坦克同其他德國重型坦克一樣,弱點在于它的機動性能。由于它的全重很重,單位功率較低,且行動裝置也經常出問題,所以這成 為“虎王”坦克的緻命薄弱環節。

1944年5月,“虎王”坦克首次在明斯克附近參戰,接着又在7月在波蘭作戰,第503坦克營的兩個連隊的“ 虎王”坦克也參加了諾曼底戰役,由于技術原因,這兩個連隊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到1944年8月結束之前,這兩個連隊的“虎王”坦克全部被摧毀了。此 後,“虎王”坦克參加了東西兩線很多戰役直到1945年4和5月柏林戰役。盡管機動性不好,但在一些有經驗的坦克手裡,“虎王”是一種威力很強大的坦克, 它火力強大,防護超群。不過由于“虎王”坦克生産數量少,參戰時間短,并沒有對二戰的最終結果起到很大的影響。

德國虎王坦克戰績不如虎式坦克

“虎王”坦克的長管88毫米炮,不僅威力巨大,而且射速極快,盟軍坦克很難抵擋。“虎”式坦克及其後繼者“虎王”,是二戰時期德國最有威力的兩款重型坦克。與“虎”式相比,“虎王”的火力和裝甲都要更上一層樓。

“虎王”擁有71倍口徑88毫米炮,1000米外穿甲能力達193毫米,大大超過“虎”式(56倍口徑88毫米炮)的138毫米水平,可擊毀IS-2在内的所有盟軍坦克。另外“虎王”炮塔前裝甲厚達180毫米,車體前裝甲也有150毫米,而且擁有較大傾角,相比之下“虎”式車體前裝甲隻有102毫米,而且沒有傾角。但與“虎”式坦克的“拉風”表現不同,“虎王”的實戰卻不盡人意。

在東線初次上陣,“虎王”坦克未能重演“虎”式的“救火隊”一幕,反而頻頻成為部隊後退過程中的累贅。在諾曼底,唯一的“虎王”重型坦克營全軍覆沒。在阿登反擊戰中,黨衛軍王牌部隊的“虎王”坦克群因缺油和機械故障,大批被丢在戰場上。糾其原因,“虎王”過分追求重裝甲,造成性能方面的失衡。近70噸的全重,甚至超過了現代主戰坦克,但發動機卻采用“黑豹”相同的700馬力汽油機。該發動機令45噸的“黑豹”擁有較好機動性,面對“虎王”卻不堪重負。“虎王”機動性差,不僅在于速度較慢,更糟糕的是行駛故障率極高,幾乎無法正常行駛100公裡以上。

同樣是重型坦克,“虎”式擁有少見的較好機動性和可靠性,常常執行突襲作戰,從而取得大量輝煌戰果。“虎王”靠自己履帶行軍則是令人頭疼的事情,隻适合進行防禦戰和伏擊戰,機動奔襲幾乎不能考慮。“虎王”坦克很少能被盟軍坦克正面擊毀,但因自身故障或缺油被放棄卻占了損失的多數。在德軍節節敗退的階段,“虎王”不僅難于逃跑,而且還拖累别人逃跑。“虎王”坦克确實也誕生過一些王牌,例如德軍排名第七名的卡爾·鮑曼,曾擊毀92輛坦克,大多靠“虎王”獲得。

但德軍十大坦克王牌其他人卻幾乎全是“虎”式王牌,可見兩者之間的實戰差距。“虎”式的成功,在于火力、防護、機動三大性能全面優異,而“虎王”則是反面典型,機動性太差成為緻命短闆。1945年5月8日,第503重型坦克營最後一輛“虎王”坦克在柏林突圍中被摧毀,正式宣告納粹裝甲兵的滅亡。

坦克性能

綜合數據

乘員人數- 5

重量 - 69.8 噸 

體積 長: 10.29m (車身長: 7.3m),: 3.75m,高: 3.09m,離地高度: 0.49m

裝甲 - 車身: 前裝甲 100-150mm,側裝甲和後裝甲 80mm,底部和頂部裝甲 28mm; 炮塔:前裝甲 180mm,側裝甲和後裝甲 80mm,頂部裝甲 42mm,部分虎王塗有防磁裝甲。

武器 - 虎I式:56倍口徑KwK 36L/56型88mm坦克炮 虎II式:1 x 88mm主炮-- 型号:8.8cm KwK 43 L/71 (72-84 rounds),2 x MG 34 kal. 7.92mm機關槍 (5850 一輪)

少數安裝黑豹坦克的75mm主炮。

最大時速: 41 公裡/小時

巡視半徑: 170 km,越野半徑: 120 km

引擎:梅巴赫HL230P30型V-12水冷汽油發動機

燃料消耗 - 750加侖/100公裡

跨越障礙物能力 - 30度的斜坡,0.85米的垂直障礙物,1.9米深的水域,2.5m寬的壕溝

對地壓力 - 1.02 公斤/平方厘米

炮塔:後期型為液壓驅動,19~77秒旋轉一周,保留手動旋轉式操作

火力

“虎王”重型坦克安裝了一門精确的88mmKwK43L71型坦克炮,該88mm炮的71倍徑身管長為6.3m,裝有炮口制退器。最初“虎王”重型坦克安裝的是雙目TZF9b/1型觀瞄鏡,後來換裝為單目TZF9d型觀瞄鏡。火炮射界為+17度到-8度。炮彈重為20kg,所以其射速相對于虎1有所下降。這門88mm火炮使用APCBC彈Pzgr.39/43時能在2000m的距離上擊穿132mm的2200k硬度的垂直裝甲闆,這門炮對付T-34系列中型坦克和謝爾曼系列中型坦克(除了M4A3E2型“小飛象”謝爾曼)非常容易。盡管APCBC和APCR對付大傾角裝甲的效果還是不盡人意,但已經遠遠好于同時期的美國、蘇聯同級火炮。而且Kwk 43驚人的垂直裝甲穿深可以輕易對付主要對手,潘興坦克或IS-2坦克,虎王可以在2000米的距離擊穿前兩者的炮塔裝甲,而車體裝甲則要接近到1000米以内才能有效擊穿。而對蘇聯二戰中拿出的最強坦克IS-3[2] 可以在350米上擊穿其正面。

防護

“虎王”正面裝甲厚達150mm,而炮塔正面也有180mm厚的裝甲防護,并且車體與炮塔均有傾角,防護性能極其優異,當時盟軍普遍裝備的75毫米反坦克炮隻能在零距離方能将其擊穿。蘇聯于1944年将繳獲的102号虎II在庫賓卡進行了測試,稱蘇制122炮和100炮能在500米打穿首上的焊縫,然後在1500米打穿炮塔正面,多次中彈後的非穿透損害(凸痕)也導緻裝甲焊縫開裂和裝甲表面大面積崩塌(從照片中可以看出他們說的裝甲表面崩塌實際是防磁塗層,而并非裝甲)。

蘇聯人把測試中的虎王的裝甲質量問題歸因于缺少钼,然而事實上這隻是射擊裝甲上固有的觀察孔、機槍孔及反複射擊同一部位的結果,給人留下虎王坦克裝甲質量很差的印象,以保證蘇軍裝甲部隊的士氣不受虎王坦克的影響,所以不足以作為虎II裝甲劣化的證明,同樣蘇聯人也從未證明俄國坦克如IS-2被同類火炮射擊時不會出現焊縫開裂。對虎王坦克的防護最有發言權的是前線官兵,SS102重裝甲營的魯道夫-維斯特(Rudolf Wuester)軍士長回憶在柏林之戰中“裝甲闆被打得哐哐直響……我們被三枚炮彈同時擊中,虎王坦克被炸得就象嬰兒車一樣前後搖晃……我們确認坦克前部有6個巨大得象月球坑一樣的炮彈坑,但都沒有擊穿,虎王萬歲!”

虎王的裝甲質量明顯高于同時期盟軍生産的坦克的裝甲,更因為其更加厚重,二戰中西方盟軍和蘇軍任何一種火炮都無法在正常交戰距離擊穿虎王的正面裝甲。

動力

“虎王”重型坦克發動機采用了馬巴赫公司的HL230P30型V形12缸水冷汽油機,最大功率為700hp(“黑豹”坦克采用也是這個),其傳動裝置為馬巴赫公司的“奧爾瓦”401216B型機械式變速箱,有8個前進檔和4個倒檔,此外,還安裝了亨舍爾公司的L801型機械操縱系統。行動裝置包括雙扭杆獨立式彈簧懸挂裝置,和液力減振器,車體每側有9個直徑800mm的負重輪,負重輪分兩排,交錯排列。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後,每條履帶有92塊履帶闆組成。這一套裝置使其能做原地旋轉動作。“虎王”重型坦克裝備兩種履帶,用于鐵路運輸的660mm窄履帶以及更寬的800mm戰鬥履帶,使用極為不便。

“虎王”重型坦克由于全重以及耗油量太大,其機動性相當差。最大公路速度為35-38km/h,越野最大速度則更差隻有17km/h,但這個速度隻是理論速度,“虎王”坦克以這個速度進行機動的時間不能超過20分鐘,否則發動機變速系統必将損壞,“虎王”在平時隻能維持在25km/h的公路速度上前進。這些成為“虎王”重型坦克的重大弱點。一輛“虎王”重型坦克每行駛100km要消耗500公升油料,而它能攜帶的油料也不過是860公升,所以其最大公路行程隻有110-120km,越野最大行程為80km。而且為了維持其戰鬥力需要不時進行修理。

變形車

“虎王”重型坦克的變型車不是很多,主要有修理坦克、“獵虎”重型坦克殲擊車、Grille17/21/30/42自行火炮(樣車)、280mm重型火炮運輸車(樣車)。1944年11月,魏格曼公司将20輛“虎王”重型坦克改裝為指揮坦克,加裝了無線電設備,其中使用了兩種型号的無線電台:FuG8型和FuG7型。首輛指揮坦克在1945年2/3月開始服役。兩種指揮坦克的攜彈量都為63發(32發穿甲彈和31發高爆彈)。1944年後期,克虜伯公司建議為“虎王”重型坦克換裝105mmKwKL/68型火炮,最終沒有實現。1944年12月,亨舍爾提出一種33t重的輕型“虎”Ⅱ式坦克設計。發動機依然采用“虎王”坦克的馬巴赫HL230P30型發動機。其前部裝甲采樣傾斜式,厚度為80mm,側面裝甲則為新式的160mm的水平式裝甲。安裝一門克虜伯設計的100mmPWK型火炮,該火炮可以擊穿200mm裝甲。不過這種設想也僅僅停留在圖紙階段。同時,德國也對“虎王”重型坦克的炮塔和車體做過很多改進,比如在炮塔上安裝測距儀,重新設計其後部底闆等,不過這些都沒有真正應用在“虎王”重型坦克上。

缺點

虎王坦克有很多技術上的問題,其中最顯著的問題是轉向控制系統由于過大車重帶來的壓力,經常突然報廢;而且襯墊容易漏油。另外,坦克的發動機不僅油耗驚人,還很容易過熱甚至熄火。這是因為虎王坦克并沒有采用為其專門開發的發動機,而是直接采用現成的700匹馬力邁巴赫HL230/P45,該型發動機原本配用于較輕量級的黑豹坦克(45噸)和虎式坦克(60噸),使其驅動重達70噸的虎王坦克,是一種“小馬拉大車”的行為,發動機必須時刻保持全速運轉才能帶動坦克,這必然會極大程度的減損發動機壽命并降低其可靠性。設計廠家亨謝爾的員工,虎王的總工程師埃爾溫·阿德勒戰後解釋道:“虎王坦克的故障頻出,主要歸因于未經測試驗證便倉促投入量産。”動力系統的過度負荷是重型坦克的通病,而在虎王坦克上表現的尤其明顯。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