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墓

李鴻章墓

為祭祀李鴻章而建的墓
李鴻章享堂建于1902年,位于瑤海區大興集,是清廷及李氏家族為祭祀李鴻章而建的。占地1.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分為享堂區、倉房區和墓園區三部分。2004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 中文名:
  • 外文名:
  • 别名:
  • 中文名稱:李鴻章墓
  • 地理位置:安徽合肥大興集
  • 占地面積:1萬餘平方米

簡介

李鴻章墓地在合肥城東十五裡的大興集。當時大興集隻是附近幾座小村落的商品集散地,據說早先還是太平天國設在合肥城外的買賣街。

三開間的享堂正門,隻有柱子和山牆,南北側既無牆垣,更無門窗,一片凄涼的景象。享堂所在的四合院,正房和東西廂房,因為前些年做過鋼廠幼兒園,僥幸地保留下建築的基本輪廓。

享堂院子裡,栽有兩株廣玉蘭。廣玉蘭是南方樹種,在安徽本不多見。

但在1884年中法戰争之後,慈禧太後向淮軍參戰有功大員賞賜了一批廣玉蘭,受賞者又把樹木送回老家栽種,使得合肥一帶保存了好些百餘年樹齡的廣玉蘭。

眼前的廣玉蘭,一株略小,是後來補種的;另一株長得高大參天,正是當年禦賜的原物。

院子裡,荒蕪的雜草中,橫卧着兩塊截斷的李鴻章的神道碑。

人物介紹

李鴻章(本名章銅,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世人多稱“李中堂”,安徽省合肥市東鄉(今瑤海區)磨店鄉人,晚清名臣,是近代中國曆史上叱咤風雲的人物,和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并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他被西方人譽為是東方俾斯麥,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稱李鴻章是大清帝國中唯一能與世界列強一争長短之人,慈禧太後也高度評價李鴻章為“再造玄黃之人”

他創建北洋水師、創辦輪船招商局、修鐵路、開煤礦、辦電報、搞外交、派遣留學生,為能使大清國自強求富殚精竭慮、嘔心瀝血。

李鴻章為加速中國的近代化進程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他一生中代表清朝政府和西方列強簽訂了三十多個不平等條約,其中的《馬關條約》和《辛醜條約》更是他洗不掉的污點。因此李鴻章也常常背負着賣國賊的罵名,成為一名争議性很大的曆史人物。

遺言

臨終前,李鴻章曾給遠在上海的盛宣懷寫信。向他,并通過他,與滬上官、商圈内的朋友訣别。這封遺書,去年首次披露。遺書中寫道:n

四十年來百戰身,幾回此地息風塵;nn

經營庶富羞言我,紐握機權恥授人。nn

盡一分心酬聖主,收方寸效作賢臣;nn

諸君努力艱難日,莫誤龍華會裡因。nn

鴻章又拈句谏海上官商寅友,并謝拳拳,乞弟代為一一緻意。願諸君努力共濟時艱,鴻章雖死猶生。

李鴻章是從上海起家的,臨終時想起海上舊友并不令人意外。年輕時,李鴻章曾是個科場得意的才子,二十四歲就考中進士,又拜在父親李文安的同年曾國藩門下做弟子,講求義理之學。

假如沒有太平軍起義,沒有西方列強入侵,在平庸的鹹豐朝,他隻能逐日到衙門畫卯,在京寓的四合院裡讀書吟詩;或者外放出去做父母官,在漫漫的宦海生涯中積累履曆。隻要瞻前顧後,不犯過失,内外打點,建立奧援,到了晚年,攀爬到權力金字塔階梯中最高幾層也是有可能的。

二十四史中,這樣的人物何至成百上千?他們死後,朝廷照例“交國史館立傳”,然後就湮沒在浩如煙海的列傳中,再也無人理會了。n

然而,李鴻章生逢中國曆史的最大變化時代,他注定要成為重要人物。他創建淮軍,恢複了清王朝的統治秩序;他創辦中國最早的近代工廠、鐵路、礦山、學校,建立西式裝備的海陸軍,以圖自強。

他主持對外各項交涉,簽訂了許多條約。在中國的大門逐漸向世界打開的時候,中國社會也逐漸走向半殖民地化的深淵。日益加劇的民族危機和社會矛盾,使得他成為極具争議的人物,直至一百多年後,人們依然在反思李鴻章當年的種種往事。

名節

甲午戰争後的《馬關條約》和庚子事變後的《辛醜條約》,是中國近代曆史上兩個最為屈辱的城下之盟。

但細細分析,在當時的社會輿論中,對前者,多是夾雜着對李鴻章軍事和外交失敗的嚴厲批評;而對後者,卻認為李鴻章替朝廷解決了一場巨大的國運危機。所以,維新思想家嚴複獻給李鴻章的挽聯是這樣寫的:

使先時盡用其謀,知成功必不止此;

設晚節無以自見,則士論又當何如?

挽聯的上聯,是惋惜李鴻章從十九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倡導的各項改革未能真正得到實施。下聯則說,倘若李鴻章不從廣東奉诏赴京,談判議和,知識分子們又要批評他為了自己的名譽,置國家利益于不顧了。這個區别,後世的人幾乎很少體察。

李鴻章和他當時的同事們,在簽訂兩個條約的時候,其實都考慮過身後的名聲。

早在李鴻章馬關議和期間,英國公使歐格讷就注意到,北京的“大臣們不準備承擔給李鴻章指示的責任,而是堅持必須讓李鴻章特使采取主動,而大臣們将批準他所作出的任何決定”。

到了向日本割讓台灣的時候,朝廷又命李鴻章的兒子李經方前去辦理。據議和使團顧問、美國前國務卿科士達披露,李“對此非常生氣和吃驚,這表明北京感興趣的是把人們對條約的全部憎恨都加在他和他的親屬身上”。

他給兒子去電,說“我父子獨為其難,無可推诿,汝宜妥籌辦法”,又給總理衙門去電,稱經方憂勞成病,牽發舊疾,症忡日劇,神志不清,斷難勝此巨任。

然而朝廷不允,诏命“李經方迅速前往,毋許畏難辭避。倘因遲延贻誤,惟李經方是問,李鴻章也不能辭其咎”。翁同龢在日記中記載:“面奉谕旨,總署緻李鴻章電信一件,為李經方事也。”淡淡的語氣背後,隐含了多少詭谲的政海波瀾?

在離開廣州,北上與各國使節開展議和談判前,他對送行的朋友說:“我已垂老,尚能活幾年。總之,當一日和尚撞一天鐘。鐘不鳴了,和尚亦死了。”說罷涕淚長流。此時,他完全知道自己是在為不可為之事。

唯有北京人在期盼他歡迎他,等待他了結殘局。著名戲曲作家齊如山先生回憶說:“他來的那兩天,北京所有的人,可以說是狂歡。”

墓地

李鴻章出生于安徽合肥縣磨店鄉,家人遵照他生前留下的遺囑,死後将李鴻章下葬于合肥城東十五裡的大興集。大興集不是李鴻章的出生地,也不是他的祖墳所在地。

李鴻章選擇将自己安葬于此,主要是因為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包青天包拯的墓在此地。李鴻章平生非常仰慕包拯,所以想死後與包拯為鄰。

因為李鴻章選擇了大興集為自己的墓地,所以在當地形成了一裡葬三公的景象。在合肥東郊大興鎮的西南側不到一華裡的範圍内,安葬了三位名噪一時的曆史名人,分别為北宋的包孝肅公包拯、明朝的蔡文毅公蔡悉和清朝的李文忠公李鴻章。

一九零一年,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逝世。一九五八年,轟轟烈烈的大煉鋼鐵運動席卷全國,李鴻章的墓地被圈進了當地的鋼廠之中。

因為李鴻章在世時位極人臣,并且領導了洋務運動,因此有人認為他在辦洋務的過程中壟斷了制造業、礦業等多項産業,獲取了巨額财富。所以一直有許多人窺視他的墳墓,希望能像孫殿英盜掘慈禧、乾隆的陵寝那樣,獲得大量寶藏。但考慮到李鴻章的特殊身份,所以一直沒有人敢輕易動手。

鋼廠建好後,有人提議李鴻章是賣國賊,應該将他從墳墓裡挖出來。于是縣革委會抽調了當地三十二個生産隊的隊長,對李鴻章墓進行革命性的挖掘。在借助幾十公斤炸藥的作用下,并且挖了幾十米的地道的情況下,大家終于把李鴻章和他夫人趙小蓮的兩口棺材從墓室裡給拖了出來。

然而,結果有點令人大失所望。李鴻章的墓裡并沒有幾件像樣的陪葬品,隻有一副眼鏡、一塊懷表、一根拐杖、一把寶劍,還有排成北鬥七星圖案的七枚硬币。在他夫人棺柩旁的一個小箱子裡,大家發現了兩塊重近三十斤的黃燦燦的金磚。然而送去銀行鑒定,原本以為的金磚卻是銅制成的。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不對賣國賊做點批判,是不足以平民憤的。于是大家找來了繩子,把穿着黃馬褂的李鴻章的屍體拴在一輛拖拉機後面遊街示衆,直到他的骸骨全部散盡。

憑據記載,那些人還在李鴻章墓裡挖掘出了手槍、德制大刀、朝珠、戒指、銀币等物,金币、銀币、朝珠等物,其時收藏于肥東縣有關文物部門。

按《安徽省志?供銷合作社志》記載,1959年,收購到李鴻章墓群出土的陪葬品,有三顆特大鑽石,上交省人民當局後,獎勵合肥市3萬元。

遺憾的是,李鴻章墓所出文物,近年來并未在安徽省博物館展出,石沉大海安在。

至于蓋在趙夫人身上那張慈禧太後特賜陪葬的陀羅經被,據說是當天就被人拿回家,洗洗後蓋了。李鴻章身旁那一把出鞘尚還閃耀着毫光的寶劍,則被一個戲劇團拿走,說是當戲劇道具,卻永遠人世蒸發了。

二零零二年,合肥市政府花巨資将李鴻章享堂修繕一新,并複制了一座李鴻章的墓,成為合肥市的一處有名的旅遊景點。不過,現在的李鴻章墓裡,隻有一塊原先李鴻章墓裡的棺材闆而已。

現狀

李鴻章墓被挖以後,上面幾乎成了一片廢墟,隻有享堂的幾間房子,面積大約900平方米,因為做了鋼廠的倉庫才得以保存下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