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全國性青少年科技競賽活動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China Adolescents Science &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ntest;簡稱創新大賽,CASTIC)是一項具有30年曆史的全國性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和科學探究項目的綜合性科技競賽,是面向在校中小學生開展的具有示範性和導向性的科技教育活動之一,是我國中小學各類科技活動優秀成果集中展示的一種形式。2021年9月,被教育部确定為2021—2022學年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
  • 中文名: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 外文名:China Adolescents Science &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ntestNational You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mpetition
  • 英文簡稱:CASTIC
  • 創辦時間:1979年
  • 釋義:全國性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和科學探究項目的綜合性科技競賽
  • 中文簡稱:創新大賽

賽事簡介

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一項具有示範性、導向性和群衆性的活動,該項活動的目的是促使青少年深入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激發其對科學的興趣,培養他們對社會的責任感,通過知識的學習、技能的掌握和活動的參與,使廣大青少年初步領會科學的方法論,提高其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從而促進其科學素質的全面提高。按照中國科協的統一部署,自2002年起,原逢雙數年舉辦的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和逢單數年舉辦的全國青少年生物與環境科學實踐活動進行整合,每兩年舉辦一屆,屆數合并計算。整合後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包括發明創造比賽、科學讨論會、科學幻想繪畫展覽和創新方案設計展示四個部分。

宗旨

舉辦創新大賽的根本宗旨在于推動青少年科技活動的蓬勃開展,培養青少年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質,鼓勵優秀人才的湧現;提高科技輔導員隊伍的科學素質和技能,推進科技教育事業的普及與發展。

時間地點

創新大賽每年舉辦一屆,終評決賽時間為每年8月。

創新大賽的舉辦地點由各省(區、市)申請,經主辦單位考察後确定。在前一屆創新大賽閉幕式上舉行會旗交接儀式。

賽程一般為 3-4月各市報送材料,4-5月省内組織評審,5月向大賽報送材料。

活動内容

創新大賽分為青少年和科技輔導員兩個活動闆塊,活動内容包括競賽活動和展示活動兩個系列。

競賽活動包括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和科技輔導員科教創新成果競賽。

展示活動包括優秀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繪畫展、青少年優秀科技實踐活動展和科技輔導員科技教育方案展。 另外,設科技輔導員論壇。

參賽程序

參賽者要首先參加基層的選拔活動。省(區、市)級競賽的部分優勝者,由各省(區、市)按規定名額和要求推薦參加全國級創新大賽。

獎勵

競賽活動優勝者由主辦單位進行表彰和獎勵。展示系列活動優勝者由大賽組委會進行表彰和獎勵。

創新大賽接受有關企業和社會機構設立的專項獎勵。根據專項獎設立原則,評選出專項獎獲獎人員,予以獎勵。

曆史概況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由來要追溯到29年前我國改革開放之初的1979年,那年11月,中國科協、教育部等在北京舉辦了“首屆全國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覽”。這次展覽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視,鄧小平同志為活動題詞:“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科學的希望!”這就是“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前身。

以後的20多年裡,在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衆多老一輩科學家的重視、關心和大力支持下,中國科協牽頭先後舉辦了兩項全國性的大型青少年科技活動,即“全國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和科學讨論會”(開始于1982年,2000年更名為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和“全國青少年生物與環境科學實踐活動”(開始于1991年)。這兩項活動均為兩年舉辦一屆,隔年交替在全國各地輪流舉行。從1982年起,已先後在上海、昆明、蘭州、北京、沈陽、成都、南甯、長沙、天津、西甯、香港、呼和浩特、合肥、福州等地舉辦。為适應我國青少年科技活動發展的狀況和前景,也為了與國際上青少年科技交流活動相接軌,主辦單位從2000年開始着手對這兩項活動進行改革,将兩項活動進行了整合,屆數相加,定名為“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每年舉辦一屆。活動内容包括上述兩項活動的全部内容。

經過20多年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大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活動内容、活動形式等各方面不斷汲取國内外成功的經驗,使創新大賽能夠緊緊把握時代的脈搏,體現時代精神,圍繞青少年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做出了特色,做出了品牌,在廣大青少年和社會各界中産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我國中、小學各類科技活動優秀成果集中展示的一種形式,已成為我國國内面向在校中小學生開展的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

國家體育運動總局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

大賽舉辦地的省級人民政府或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别行政區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别行政區政府

承辦單位

舉辦省(區、市)科學技術協會及其它相關機構。

委員會構成

創新大賽組織委員會由主辦單位、承辦單位共同協商組成。組委會辦公室設在舉辦地科協。

曆屆大賽

簡介

以“創新·體驗·成長”為主題的第二十七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2012年8月12日在甯夏銀川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陳昌智宣布大賽開幕。中國科協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陳希和甯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毅為大賽銘印鑒證。   

參加人員

全國34支代表隊的共475名學生和200名科技輔導員将參加展示、測評和問辯活動。據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徐延豪介紹,參賽選手來自30個省(區、市),以及新疆生産建設兵團、香港特别行政區、澳門特别行政區和軍隊子女學校。共有358個學生創新項目、200個科技輔導員創新項目參加評選,157項優秀科技實踐活動、140幅少兒科學幻想繪畫獲獎作品參加展示。此外,來自奧地利、法國、瑞典等10個國家的約50位國際代表也将參加展示和交流。   

大賽時間:2012年8月12日—15日。   

主辦單位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由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環保部等部門共同主辦,是我國國内面向在校中小學生開展的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青少年科教活動。   

領導寄語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協主席韓啟德寄語青少年,希望他們投身科學事業。   

第三十四屆

2019年7月22日,由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等九部委和澳門特别行政區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三十四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在澳門大學開幕  。

争議事件

繼中科院昆動所研究員之子研究結直腸癌基因獲獎後,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一對三年級、五年級小學生在第 33 屆大賽中榮獲小學組三等獎,項目名為“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兩人父親為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李紅良。

西南大學附屬中學的段某嚴連續3年獲獎,且獲獎成果橫跨物理學、計算機存算一體和人工智能。獲獎成果與西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院長段書凱一專利高度相似,兩人為父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