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九門

北京九門

明清時期遺址
北京九門是指明、清北京内城的9座城門,分别為北面的德勝門、安定門;東面的東直門、朝陽門;南面的崇文門、正陽門、宣武門,又稱前三門;西面的西直門、阜成門。[1]北京内城又稱"京城"、"大城"。東段和西段的大部分為元大都城牆,北段和南段修築于明朝洪武、永樂年間。内城有城門九座故又名"内九城",由朝陽門、崇文門、正陽門、宣武門、阜成門、德勝門、安定門、東直門、西直門組成,古代官職"九門提督"中的"九門"正是指這九門。京都九門大多無存。
  • 中文名:北京九門
  • 外文名:
  • 地理位置:
  • 所處時代:明清時期
  • 占地面積:
  • 保護級别:
  • 開放時間:
  • 存續位置:北京内城
  • 相關俗語:九門走九車

朝陽門

朝陽門:元稱齊化門,門内九倉之糧皆從此門運至,故甕城門洞内刻有谷穗一束,逢京都填倉之節日,往來糧車絡繹不絕。"朝陽谷穗"為南糧北運的第一位喜迎神。走糧車。

過去,沒有鐵路交通。南方出産的糧食往北京調運,必須走通惠河,通過水路運到北京東邊的通州(就是現在的通縣)。通州又分南通州和北通州,有個著名的對子“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說的就是這檔子事兒,糧食到了通州以後,再裝車進城。進城走的就是朝陽門。所以,朝陽門的城門洞頂上,刻着一個谷穗兒。糧食進了朝陽門,就存放在附近的糧倉之中。現在朝陽門内的地名還有“祿米倉”、“海運倉”、“新太倉”等,那都是當年存放糧食的倉庫。

崇文門

崇文門:元稱文明門,俗稱"哈德門","海岱門"。崇文門以甕城左首鎮海寺内鎮海鐵龜著名。此外崇文門稅關之苛也使外埠客商望門生畏。"崇文鐵龜"之名遍響京都。走酒車。

城外是酒道,當年的美酒佳釀大多是從河北涿州等地運來,進北京自然要走南路。運酒的車先進了外城的左安門,再到崇文門上稅。清朝那時候京城賣酒的招牌得寫“南路燒酒”,意思就是說,我上過稅了,我的酒不是盜版。清末的楊柳青年畫,有一幅叫做《秋江晚渡》。它的畫面上畫着酒幌,上面寫着“南路”、“于酒”等字樣,反映的就是這種全民納稅的良好風尚。以前的崇文門外,東北方向有一隻鐵龜,造型很是古樸,據說這一段兒護城河的橋下有一個海眼,于是人們就用一隻烏龜來鎮住海眼,保護北京城的平安。

正陽門

正陽門:元稱麗正門,京人俗稱"前門",與地安門(俗稱後門)南北呼應。甕城中關帝廟為九門之首,故人稱"正陽關帝"。正陽門因皇帝龍車出入此門,正陽門又稱"國門"。走“龍車”。

正陽門位于内城南垣的正中,是皇帝專用的,皇上每年兩次出正陽門,一次是冬季,到天壇祭天,另一次是驚蟄,到先農壇去耕地。這兩次出行,都是要走正陽門。正陽門也叫前門,1949年2月3日北平解放,人民解放軍舉行入城式就是在這裡。“大前門”香煙也是由此而得名。

宣武門

宣武門:元稱順承門(訛傳順治門)明永樂十七年,南拓北京南城牆時修建,沿稱元“順承門”之名。正統元年明政府重建城樓,增建甕城、箭樓、閘樓,正統四年工程竣工。取張衡《東京賦》“武節是宣”,有“武烈宣揚”之義,改稱“宣武門”。宣武門城樓面活五間,通寬32.6米;進深三間,通進深23米;樓連台通高33米;重樓重檐,歇崇山峻嶺式灰筒瓦綠互諒互綠琉璃瓦剪邊。甕城南北長83米,東西寬75米;西牆辟券門,其上為閘樓。甕城南牆城台之上為箭樓,箭樓面活七間,通寬36米;通進深21米,連台通高30米。

宣武門外為菜市口刑場,囚車從此門經常出入,人稱“死門“,令人回味的是:甕城上的午炮每日一響,聲震京華,京人以此對時,人稱:“宣武午炮“。走囚車。因為刑場設在宣武門外的菜市口。犯人經刑部審核确定,從宣武門出去,在菜市口問斬。宣武門的城門洞頂上刻着三個大字兒:“後悔遲”,可不是後悔遲嘛,都要問斬了,再後悔哪兒還來得及啊。菜市口是北京的鬧市,從南方各省來的人,過盧溝橋,進廣安門,再進入北京内城大都要經過這裡。

阜成門

阜城門:元為平則門,與朝陽門東西兩方遙遙相對,京西門頭溝,齋堂的煤車多出入此門,故甕城門洞内由煤棧客商募捐刻梅花一束記之。"梅"與"煤"諧音,每當北風呼号,漫天皆白,烘爐四周之人皆贊:"阜成梅花報暖春"。走煤車。因為北京西面的門頭溝一帶是産煤之地,北京城所用的煤全是打那邊兒運過來的。門頭溝的煤要進北京,最近的門兒就是阜城門。

德勝門

德勝門:元為健德門,為出兵征戰之門,寄語于"德勝"二字。幹隆四十三年,天大旱顆粒無收,年末清高宗去明陵,至德勝門,時逢大雪紛飛,除去一年之暑氣,高宗龍顔大悅作禦詩立"祈雪"碑碣一通,有黃頂碑樓,碑之高大,令其它諸門的石刻難以比拟,故人稱:"德勝祈雪"。走兵車。

北方按星宿屬玄武。玄武主刀兵,所以出兵打仗,一般從北門出城。之所以取名叫德勝門。德勝門東邊的城牆上放着一尊炮,不過,這炮不是打仗用的,是報時用的。每日午時,德勝門和宣武門同時一聲火炮,城内的老百姓聽炮對時。可是,北京城人稱“宣武午炮”卻不說“德勝午炮”,估計可能是宣武門殺人總在午時,炮聲一響人頭落地,比德勝門有名的緣故吧。德勝門甕城内的珍品,應當要數立在中間的一座碑亭。亭中矗立着一座高大石碑,镌有乾隆帝六十二歲時(1797年)的禦制詩。這位當時的太上皇回憶往昔的峥嵘歲月,在“德勝”二字上很是抒發了一回豪情。

安定門

安定門:元稱安貞門。此門為出兵征戰得勝而歸收兵之門,京都九門中有八門甕城内建築關帝廟,唯安定門内建真武廟,在諸門中獨具一格,從1924年拍攝的照片看,建築整潔,布局精練。"安定真武"在諸門中頗有獨特風格,回兵走這裡。

實際上壓根兒就不是那麼回事兒。清朝在北京實行的是旗、民分城制。八旗分為滿八旗、蒙八旗和漢八旗,一共是是正黃、正白、正紅、正藍和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種顔色。八旗官兵及其家屬進駐北京以後,清廷下令圈占内城的房舍給旗人居住。以前在内城的漢民、回民等一律搬到外城居住。

内城以皇城為中心,由八旗分立四角八方——兩黃旗居北:鑲黃旗駐安定門内,正黃旗駐德勝門内;兩白旗居東:鑲白旗駐朝陽門内,正白旗駐東直門内;兩紅旗居西:鑲紅旗駐阜成門内,正紅旗駐西直門内;兩藍旗居南:鑲藍旗駐宣武門内,正藍旗駐崇文門内。那兒用得着收兵全走安定門啊。實際上,安定門走的是糞車,因為以前地壇附近是北京主要的糞場。之所以說成兵車回城,其實是一種名稱的雅化,就跟臭皮胡同改成受壁胡同,臭皮廠改成壽比胡同,牛蹄胡同改成留題胡同,糞廠大院改成奮章大院是一個意思。

東直門

東直門:元祟仁門,此門為京華九門中最貧之門,以郊外盆窯小販,日用雜品占據甕城為主,但甕城廟中的藥王雕像極為精細,市人稱"東直雕像"。走磚瓦、木材車。

過去的磚窯都設在東直門外,從南方運來的木材也從東直門進城。實際上,東直門不僅僅隻是走磚瓦、木材車,它走各種各樣的車,要是硬給起個名字,那就是,東直門走百姓車。最早的東直門大街其實是現在的東直門外小街,整條大街大概有三裡多長,地上鋪的是石闆路,一共有一百五十多家買賣鋪子,過了冰窖口,茶米油鹽醬醋茶,隻要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無論是吃的、用的,都可以在這條街上找到。

西直門

西直門:元稱和義門,是東直門的姐妹門,“高亮趕水“的傳說人人皆知,更兼玉泉山到皇城的禦水車都走此門,故甕城門洞中刻有漢白玉水紋石雕一塊,京人皆知“西直水紋“。位于西城區北部。元代為大都城和義門所在地,明、清時為京師内城九門之一。

西直門是明、清兩代自玉泉山向皇宮送水的水車必經之門,因此又有"水門"之稱。1969年修建環線地鐵時将西直門城樓、箭樓等拆除,在箭樓下發現埋在地下的元和義門甕城門,成為北京轟動一時的考古新聞,原址現已辟建為路。

西直門現已成為地片名,泛指西直門内、外大街與西直門南、北大街相交處的西直門橋附近。東北屬新街口街道辦事處轄界,東南屬福綏境街道辦事處轄界,西屬展覽路街道辦事處轄界。經西直門有4條大街,西段仍稱西直門街。1965年合并定名為西直門内大街。西直門外大街原為西直門外官道。1911年後東段稱關廂,西段因自然博物院在此稱博物院路。1949年兩段合并改現名。西直門南大街全長600米,車行道寬47米。原為北京内城西城牆與護城河,1969年修建地鐵環線時辟建為路,為城區西二環路的組成部分。西直門北大街全長1170米,車行道寬23米,北段、中段以及南段的東側為海澱區轄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