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金主義

拜金主義

網絡詞語
拜金主義就是對金錢癡迷,為金錢不顧一切。事事為了錢,時時刻刻想着怎麼不擇手段得到盡可能多的錢,認為金錢是萬能的。拜金主義是一種金錢至上的思想道德觀念,認為金錢不僅萬能,而且是衡量一切行為的标準。
    中文名:拜金主義 外文名: 含義: 特點:金錢至上 定義:對金錢癡迷至極,為金錢不顧一切 類别:思想道德觀念

起源

拜金主義的蔓延,既有思想根源,也有社會曆史根源。

拜金主義的産生,與中國的封建文化的長期影響有關。總體來看,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是鄙視利益、恥于金錢的。在義與利的取舍上,總是以義為先,崇尚舍生取義、殺身成仁。但是,中國傳統文化還有另外一面,有的人赤裸裸地宣揚利己主義、享樂主義,如春秋時期的楊朱,就公開宣揚“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民間也有“人為财死,鳥為食亡”,“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有錢能使鬼推磨”之說。這些思想觀念在封建社會的實際生活中一直為統治階級所信奉。必須看到,這些腐朽、沒落、消極的思想觀念在新中國建立後并沒有完全消失,随着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它們又沉渣泛起,為一些人所奉行。

拜金主義在封建社會就已經産生,但它真正成為盛行的觀念卻是在資本主義産生之後。資本主義和拜金主義恰如一對孿生姐妹,或者說,拜金主義是附着在資本主義身上、去除不掉的毒瘤。資本主義之所以會盛行拜金主義,就在于資産階級的本性(實際也就是資本的本性)就是無休止地聚斂财富,追求資本的增值;就在于金錢作為财富的化身,在資本主義社會能夠左右一切。

應當說,西方的一些有識之士早就認識到拜金主義的危害,并展開了對它的批判,但是拜金主義并沒有被清除,也不可能被清除。改革開放後,随着國門的打開,在引進資金、技術和優秀文化成果的同時,這些腐朽思想也傳了進來。從社會曆史根源看,拜金主義的滋生與市場經濟規則不完善有關。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由之路,它有利于使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進一步發揮出來。但同時,市場經濟自身的弱點和消極方面也會反映到精神生活中來。

誘發因素

市場經濟有自己的運行規則:一是市場行為主體在經濟活動中要遵循等價交換原則,二是市場行為主體在經濟活動中要追求利益或利潤的最大化。

同時,市場經濟還是一種“消費經濟”,靠消費引導生産,依賴消費拉動經濟。結果是:一方面,物質利益和物質财富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突顯,這就有可能誘發人的趨利性,刺激人對物或金錢的欲求,從而滋生出對金錢的過分崇拜心理,導緻“一切向錢看”。

另一方面,“一切向錢看”從經濟領域泛化到社會生活的一切領域,一切都要講等價交換,一切人際關系、社會關系都被看作金錢利益關系。比如,看到有人落水,先權衡利弊再救人;看到歹徒搶劫,先談好價錢再去抓歹徒,等等。

另外,市場經濟條件下之所以容易引發拜金主義,與财富和經濟活動的符号化也有一定關系。市場經濟離不開商品交換,商品交換離不開貨币,作為中介的貨币因而成為财富、商品的化身,成為普遍價值的代表,擁有了貨币似乎就可以購買一切、占有一切。

這就容易使人産生一種錯覺,以為貨币無所不能,使人産生對貨币、金錢的崇拜,誘發對貨币的無限制的追逐和占有,從而走向拜金主義。從拜金主義的産生看,拜金主義表面上是對金錢的崇拜,但這種崇拜的背後實際上是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在作祟。一個貪圖享樂、極端自私的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必然表現為拜金主義。

社會現象

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衡陽經濟的騰飛,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為了追求利益最高化,滿足個人的某種私欲,在一些領域道德失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滋生蔓延擴張;假冒僞劣、欺詐行為成為社會公害;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腐朽文化和消極書刊屢禁不止;腐敗現象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這些問題,在衡陽特别突出。

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兜裡的錢也多了自然是好事,但錢多怎麼花可是大學問,對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工農大衆來說,從國民經濟大局來看,勤儉節約是我們國家的優良傳統、傳家寶,依然是我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特色社會主義最動聽的旋律。在衡陽可偏偏有人對此不以為然,處處攀比之心嚴重,衡陽人以能在牌桌上打50-100元的大牌為榮;以天天能上豪華餐廳為興;特别有些靠礦産資源暴富的人,以花錢大手大腳尋找快感,用錢包養大學生等等惡劣敗壞社會風氣的現象屢屢皆是。

像這類事所投下的陰影在平民百姓中也日益蔓延:豪華吃不盡高檔宴席;婚喪嫁娶走不完的人流車隊;1萬多的皮包買者如雲,25元一碗的過橋米線餐廳竟高朋滿座,1314元(含義:一生一世)“粉色情人節”最低消費的消費者還需要提前三天訂位。可以說,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正越來越大膽地牽動人們的衣襟。在許多人眼裡,鬥富、顯闊、縱欲被稱為“潇灑人生”、“過把隐就死”;把大款、大腕當作崇拜的偶像;金錢、别墅、寵物被看成輝煌人生的象征。

這種現象它鮮明地反映出衡陽一些人價值觀、道德觀,這種奢侈之風正在污染着社會環境,污染着社會主義的人際關系。特别是對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帶來的是劣性刺激和心理的嚴重影響。不少人比吃比喝比享受,比下課有什麼車接,但就是不比學習,不比創造、不比貢獻。艱苦奮鬥,克勤克儉是我們中華民族永遠值得驕傲的美德。從“粒粒皆辛苦”的古訓到周恩來總理襯衫上的補丁,我們民族的文明史上一直閃爍着這種崇高節操的光彩。

如今的市場經濟發展,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人際關系不隻是金錢關系,等價交換的原則決不能移植到思想道德領域,物質與精神永遠是人類文明進步這架天平的兩端,失去那一端,社會都會出現歪斜。金錢我們需要,高尚的道德情操我們更需要追求,艱苦的年代如此,發展市場經濟的今天同樣如此。如果讓金錢的“銅臭味”包裹着我們美好的精神世界,那人類的文明将是殘缺的,人格将是病态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