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甲子神

六十甲子神

中国民间奉祀的神祇
六十甲子神,古称岁神,又称太岁。它既是星辰,也是中国民间奉祀的神祇。《周礼》《春官》篇的《冯相氏》节称其职为“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郑玄注称“岁谓太岁,岁星与日同次之月,斗所建之辰”。太岁信仰源于古代中国民间的天体崇拜,与岁星(木星)有一定的关系。由此,岁神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为观测天体和地球运动的需要而编定的。它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十二地支为一循环,又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天干十相配,组成六十干支,用以纪年、纪月、纪日以及时辰。道教沿用此中国古代天文成就,称六十甲子各有岁神,每岁轮值,为值年太岁,俗称岁君,各有名号。
    中文名:六十甲子神 外文名: 别名: 古称:岁神 又称:太岁,就是天上的木星 职能:值年太岁,掌握本岁的人间祸福 供奉地点:星宿殿 属性:是道教信奉的神灵

职能

值年太岁,掌握本岁的人间祸福,他们「率领各神,统正方位,斡运时序,总岁成功」。国家巡狩省方,营造宫阙,开拓疆土;百姓修营宅舍,筑垒墻垣,并须回避。《月令广义》称,「太岁者,主宰一岁之尊神。凡吉事勿冲之,凶事勿犯之。凡修造方向等事尤宜慎避」。道书称太岁君由都雷太岁殷元帅统管。殷元帅,商纣王之幼子。传称,幼遭国难,母被妲己所害,家破人亡,蒙申真人收养,授以道法,後乃得道成神。秉性刚直慈仁,常为世人驱邪救难。天庭悉其功果,授以都雷太岁之职,掌地司荡凶院,总管人间祸福,祛除邪魅,奖善罚恶,为主宰人间罪福之神明。六十甲子神即归其管辖。n

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干支的起源很早,殷王以干为名,殷人以干支纪日。以干支纪年,则始于王莽之后。以十干配十二支,甲与子,乙与丑依次组合,六十为一周期,称为六十甲子。在古代,干支不仅是纪时符号,也是天地万物终始之象。干支的先后不是简单的先后次序,而是通过象征事物的发生、成长繁盛、衰老、死亡、再生而体现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因而干支也广泛应用于中医、堪舆等领域。n

学者认为,六十甲子来自土、木、水三星。天象研究发现,六十年恰是土、木两星的会合周期。木星绕太阳一周12年,土星绕太阳一周是30年,两者最小公倍数是60年。水星是59年回到原方位,所以60年是土、木、水三星的会合周期。而此时有可能造成旱、涝、地震等自然灾害。

奉祀

道教的主要宫观大多有「星宿殿」,供奉六十甲子神。每逢岁初春节期间,道教信徒都要到星宿殿为自己的本命神烧香、叩拜、送上奉献,比肩接踵。特别是逢到自己出生的干支之年,俗称「本命年」,更是必须朝拜自己的岁神,祈求健康平安,逢凶化吉,因为相传「本命年」是「槛儿年」,此年为人处世必须如同迈过门槛一样小心谨慎,以免摔交。

文化意义

天干、地支各有金、木、水、火、土的属性,甲、乙、寅、卯为木;丙、丁、巳、午为火;戊、己、辰、未、戍、丑为土;庚、辛、申、酉为金;壬、癸、亥、子为水。这五种元素在天就是五星,在地就是五岳,在德就是五常,在人体就是五脏,对于人的命运来说就是五行。古人将天干地支,阴配阴、阳配阳,互配成为六十对,叫做(六十花甲子),六十甲子有一定的意象,用来比喻人一生的吉凶过程。例如子丑二位,比喻阴阳还在孕育,人正在胞胎发育,事物隐藏未露;寅卯二位,比喻阴阳渐渐形成,人渐渐生长,事物也含苞欲放,人可以说是初初长成了;辰巳二位,比喻阴阳之气强盛,事物风华正茂,好像人到了三十、四十岁之时,事业已有了相当的基础;午未二位,比喻阴阳已经显露,事物已完全长成,好像人到了五十、六十岁,他是富贵还是贫贱就可知了,一切事物的兴衰也显而易见了;申酉二位,比喻阴阳之气渐弱,事物的成熟已过,人开始倦缩衰老,进入静寂衰微的阶段;戌亥二位,比喻阴阳之气闭塞隔绝了,事物收缩回拢,人开始死去,只是富贵贫贱,归宿各异。知道这十二宫的意象,由此构成的六十甲子的意象也就不难理解。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