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培訓

技能培训

为增强市场就业竞争力开展的培训
技能培训是为了增强市场就业竞争力,由技能培训机构开展的。[1]通过技能考核,可以得到国家认可的技能证书。和学历教育有些不同,学历教育侧重综合素质的提高,而技能培训注重某项技能的提高。比如电脑技能培训,软件开发技能培训,汽修技能培训,厨师技能培训。技能培训包括对员工的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的培训,也有人认为技能培训即是对员工使用工具、按要求做好本职工作、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技巧与能力的培训。通过进一步优化办学体制改革,扩大培训利用现有办学条件和挖掘师资、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潜力,将技工学校或就业训练中心建成兼有职业需求调查、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指导并与职业介绍紧密联系的多功能的综合基地,充分体现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培训为就业服务的功能,并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
    中文名:技能培训 外文名: 别名: 开展:技能培训机构 目的:增强市场就业竞争力 举例:汽修技能培训,厨师技能培训

概述

技能培训更具有针对性,而且学时较短,注重某项领域的突破。

技能培训包括对员工的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的培训,也有人认为技能培训即是对员工使用工具、按要求做好本职工作、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技巧与能力的培训。

理论知识就是指从事某一职业需要的学识方面所需要的知识内容

实操技能培训则是教授人们学习和运用从事某一职业所具备的实际操作能力。

职业技能分类

1.技工技师类

2.餐饮类

3.工程机械

4.服装设计类

5.美容化妆类

6.汽修类

技能培训

1.技工学校技工学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基地。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技工学校实行教学实习与科研生产相结合。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发展,技工学校已形成初中高级培训并存,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相结合,多层次、多功能、多元化的职业培训体系,遍及机械、电子、航空、电力、石油、冶金、铁路等近30个部门和系统。1998年,全国共有技工学校4362所,在校生181万人,毕业生68万人。其中国家及重点技工学校266所,高级技工学校63所。

2.就业训练就业训练中心是培训失业人员的重要基地。其培训对象主要是失业青年和失业职工。就业训练中心组织就业前训练和转业训练,多以实用技术和适应性培训为主,学制灵活,少到1-3个月,多到6-12个月。全国已有就业训练中心所,年组织培训万人次。

3.社会力量办学社会力量办学是企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它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培训机构,社会力量办学主要实施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技术等级培训、劳动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全国此类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达2万多所,年培训能力达1000多万人。

4.自我技能提升自我技能提升是自发的提升计划和目标。自己认识到自身某些地方的不足,通过辅助资料或征询别人意见来达到自身能力或技术的提升。

为使职业培训工作更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发展,针对劳动者就业的需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并促进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原劳动部制定了《综合性职业培训基地的基本要求》,组织进行综合性职业培训基地和集团试点工作。通过进一步优化办学体制改革,扩大培训利用现有办学条件和挖掘师资、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潜力,将技工学校或就业训练中心建成兼有职业需求调查、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指导并与职业介绍紧密联系的多功能的综合基地,充分体现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培训为就业服务的功能,并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

职业培训集团主要是依托培训、就业、鉴定等职能机构的紧密协作,加强本地区职业培训实体的联合,为劳动者培训、鉴定与就业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服务。集团主要依托于社区,着眼于联合与调动全社会力量办培训,发挥整体优势,成为区域性职业培训工作的主导力量。全国已建成职业培训综合基地和集团200多个,在当地为促进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再就业培训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实施再就业工程中,为帮助下岗职工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职业技能,尽快实现再就业,原劳动部制定了《三年千万再就业培训计划》,要求充分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实行在政府指导和扶持下,个人自学、企业组织和社会帮助相结合,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再就业培训。再就业培训的总体目标是:从1998年-2000年得年中,为1000万下岗职工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服务(对1000万下岗职工普遍进行职业指导,对其中600万人组织进行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通过努力,使下岗职工树立新的就业观念,转岗转业人员掌握实用技能,自谋职业者增强创业能力。具体任务是1998年培训300万人,1999年350万人,2000年350万人。

重点是抓好纺织、铁道、军工等重点行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工作。3年中对纺织行业120万人,铁道运输业40万人,军工行业40万人,煤炭行业50万人,开展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其它行业根据情况确定具体培训人数。

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再就业培训计划,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政策。如北京、陕西推行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和职业培训机构伙伴行动计划,上海动员社会力量实行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工作机制,苏州等地开展创业培训工作。1998年全国有300多万人参加了再就业培训,一些地方培训后就业率超过60%。

企业就业技能培训的作用

企业职工培训,能直接提高管理者能力和职工技能水平,可增强职工才干及敬业精神,是促进企业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就企业而言,职工培训得越充分,对职工越具有吸引力,越能增强工作积极性,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通过企业组织对职工的培训,不断提升职工的技能,同时提高了职工自身价值,对工作目的有了更好的了解。

培训可采取自己培训或委托培训的做法,将培训融入企业文化,因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是一个以价值为核心,对全体员工进行企业意识教育,让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共同了解企业文化。通过不断的自身学习掌握科技和技能,而且会增强主人翁意识,从而培养大家的敬业精神、革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形成上上下下共同学习科技,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氛围,企业的技术人才在工作中将会施展其正能量,科技人才将会茁壮成长,企业的科技能力和发展能力明天会更强。

培训为企业的发展增强后备力量,保持企业永久的生命力,企业的竞争贯穿其中的是人才的竞争。明智的企业家愈来愈清晰地看到培训是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人本投资”,是提高企业“造血功能”的根本途径。发达国家在推出技术革新中,不但注意引进更新改造机械设备等方面的硬件投入,而且更注重以提高人的素质为主要目的的智力投入。

很多事例表明,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有了一流的人才,就可产出一流的产品,塑造一流的企业,企业就可以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培训,职工在掌握现有的生产业务水平上,提升了自身的业务技能,在原有的水平上更加熟练掌握工作技能,为企业多产出保质保量产品,企业增加了效益,作为员工自身的收入也会有所提高,就业竞争力也得到了增强,在获得了双赢的情况下,企业强大了,企业员工也会以此为荣,就业机率随之得到相应的提高,就业就会相对稳定,生活条件就可相对得到保障和改善。

良好的企业职工培训,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极好方式之一,企业的发展和强大创造了更多人的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问题。这无疑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一个现实而又非常有效的途径。众所周知,就业压力的缓解对于家庭和谐,社会稳定,民族经济发展强大至关重要,并构成稳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环境的一个必备因素。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