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學城

深圳大学城

培养全日制研究生为主的研究生院群
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东北部(西丽塘朗片区),紧邻深圳野生动物园,距离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约10公里,总体规划建设面积为10平方公里,第一期规划开发建设3.8平方公里,分东、西两校区建设。大学城从2002年开始建设,2003年9月基本完成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并入驻。至2012年6月1日,共建成教学科研楼40万平方米,学生公寓6.6万平方米,图书馆4.6万平方米。
    中文名:深圳大学城 外文名: 地理位置: 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 开放时间: 英文名:University Town of Shenzhen 创建时间:2002年 学校地址:深圳南山西丽深圳泰康门诊部旁 邮政编码:518055 入驻学校:清华、北大、哈工大等

概述

深圳大学城坐落在南山区西丽湖畔,青山环抱,一水相依,人文景观点缀。创建大学城是市委、市政府为实现深圳市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加快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提高经济质量、人口素质和文化品位,促进深圳市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屋建瓴的构想。

发展中心

大学城将有选择地引进国内外名牌大学及其一流学科,面向国内外招生,主要发展以理工科为重心的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兼顾本科教育和继续教育,到2005年,在校生规模达到1万人,研究生比例达到70%。引进的名校主要是从国内进入“211工程”的大学,特别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面向世界一流的9所重点大学;和国外世界排名前100名的大学中选择。引进的学科是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的学科。是入城大学的特色和优势学科,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与深圳支柱产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学科。

目前,已经引进的学校包括清华、北大、哈工大和南开四所著名高校,2003年9月,以深圳市政府投入为主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3校深圳研究生院正式入驻大学城西校区办学。南开大学深圳金融工程学院以社会集资、联合国际名校办学的模式进驻大学城,已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该院现正积极筹备入驻大学城东校区。

入驻单位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是清华大学和深圳市合作创建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直属清华大学,为清华大学唯一的异地办学机构,是清华大学教育改革的试验田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南国燕园)是以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为主的高等教育机构,是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办学目标是建设成“北京大学坐落在深圳的世界一流国际化校区”,办学特点是“前沿领域、交叉学科、应用学术、国际标准”。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与深圳市政府合作创办的以培养研究生层次人才为主的办学实体。研究生院依托校本部的强势学科和师资优势,主动适应深圳、香港及泛珠三角地区的经济环境和市场需求,以国际前沿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科学研究为发展方向,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社会提供多元化的咨询和服务。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是中国科学院根据中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目标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结合中国科学院布局调整的要求,围绕深圳市实施创新型城市战略而建立的。

南方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是由广东省领导和管理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是深圳市举全市之力高起点高定位创办的一所创新型大学,目标是迅速建成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成中国重大科学技术研究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教授出任创校校长。南方科技大学被确定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2011年3月,南方科技大学教改实验班开学。2012年4月,教育部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学,并赋予学校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使命。

发展成果

学生培养

截止2012年6月1日,深圳大学城共有全日制在校生6753人,其中博士915人,硕士5738人,本科600人。硕士专业方向74个,博士专业方向60个。经过探索和实践,大学城各研究生院不断创新培养模式,形成以下教学特色:

1、推行学校、企业双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提高学生的研发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复合人才;2、实行学科交叉,瞄准前沿学科,培养尖端人才;3、与境外大学合作,培养国际人才。

师资力量

截止2012年6月1日,深圳大学城共有专职教师38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2.11%,具有博士学位者占专任教师的93.16%;国家“千人计划”8人,深圳“孔雀计划”30人,外籍和留学归国人员219人;在站博士后126人,是深圳最大的博士后科研基地。此外,还有院士23人、长江学者4人参与科研教学工作。

深圳大学城凝聚了一批学历高、知识新、实力强、有活力、富有创新实干精神的中青年学者,形成了以全职教师为核心,校本部师资为依托,特聘教授和访问教授为资源,博士后为师资储备的团队格局。

科研建设

实验室建设

截止到2012年6月1日,深圳大学城有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30个左右,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分室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分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分中心2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深圳市重点实验室16个,筹建中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9个(2个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期)。

科研成果

截止到2012年6月1日,大学城各院共发表核心刊论文8159篇,其中5873篇被三大检索收录;获专利授权356项;承担国家级、省市级项目1583项,到账科研经费12亿元,并且出现了一些突破性科研成果。

重大科学发现:世界最高科学杂志《Nature》2006年6月发表了黄来强教授等人的《传粉:兰花的自发授精策略》,实现了深圳科学家在世界顶尖刊物发表论文的零突破,且被评为2006年中国重大科学进展、2006年世界和中国生命科学研究领域重大科学进展之一,并被收入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广东省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在磷酰化肽类衍生物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国际上首次发现此类衍生物是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申请6项发明专利(1项已获得授权),已在基因bank上发表三个新基因序列。

重大科技攻关:超级杂交水稻重点实验室(袁隆平院士在深圳的分室)研发出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效营养抗虫的超级杂交水稻;能源与电工新技术实验室成功完成青藏铁路输变电工程关键技术、西北电网750kV输变电工程关键技术、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家空白;物流仿真重点实验室,在深圳建成了国内一流的物流工程与仿真重点实验室,获得了物流领域国家、行业的最高奖——中物联科技进步一等奖。

重大课题发布:北大深研院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发布的《深圳环境展望》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CEO评价程序在中国地区的首次应用,标志着深圳成为国内第一个在环境保护领域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城市。

服务设施

图书馆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深圳市科技图书馆)建立于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基础之上。2006年6月,深圳市政府批准成立深圳市科技图书馆,原深圳市科技情报研究所整体并入。图书馆隶属深圳大学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接受市科技信息局、市文化局的业务指导,与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的管理模式,为市政府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作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南方科技大学和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共同拥有的图书馆,面向深圳市民开放,是国内第一家兼具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双重功能的图书馆;是以“一切为人的发展,为一切人的发展”为服务宗旨,以大学城师生、企业和科研人员以及深圳市民为服务对象的专业性、研究型、数字化、全开放的新型图书馆;是深圳市重要的科技文献资源保障基地、科技文献和科技信息服务中心、科学教育基地和为市场、产业、研发提供社会化公共信息资源的交流服务平台。

文化建设

大学城各名校多年积淀的良好校风和学风,融合深圳“敢为天下先”的创业和创新精神,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论坛、讲座、文艺、体育等活动,使各院之间资源共享、相互影响。大学城新论之名家讲座、紫荆大讲坛、自然讲坛、东方人文论坛、博士后创新讲堂等系列品牌论坛吸引了深圳高校师生、产业界人士和普通市民参加,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

合作交流

大学城各院分别与哈佛大学、加州大学、日本京都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伦敦大学、世界银行、林肯基金会、美国国家研究院、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大学和机构开展教学和科研合作,并吸引了一批外籍教师和留学生到大学城工作和学习,逐步迈向国际化。

大学城各院先后与华为、中兴、富士康、清华同方、创维(深圳)、海王、深圳方正等400多个企事业单位和深圳市各区政府采取合建研究机构或研究生实践基地、合作进行项目研究和技术开发等形式,建立了新型产学研结合机制,积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发展规划

建设规划

大学城西校区占地1.54平方公里,已开发建设面积1.45平方公里。按照空间连带、环境配套、持续发展和功能辐射等原则,大学城西校区采用“一轴双心”的布局结构,在满足功能结构需求的同时保证大学城的整体性、统一性和弹性发展的要求,并结合自然环境,构建生态廊道和生态公园,提高大学城的景观和环境质养,创建生态型园区。大学城交通采用互不干扰的车行、步行双流线系统和静态停车系统,保持相对独立和完善,尽量避免与城市交通相互干扰。

大学城西校区用地总体上分为清华大学校区、北京大学校区、哈工大校区、公共核心区、生态公园区等部分,以公共核心区作为大学城的核心,清华大学校区、北京大学校区、哈工大校区及其生活区围绕公共核心区呈辐射型结构,保证各校区与公共核心区之间有方便的联系,形成了“以公共核心区为联系主干,以三个校区的建筑连廊为骨架,与自然水体、山体地形高度融合的多组团空间结构”。公共核心区设置中心管理大楼、图书馆、国际会议中心、体育中心、学术交流中心等大型项目,通过统一管理、资源整合向全社会开放,提高各类公共设施的使用效率,促进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文化交流。各校区围绕校园中心的公共绿化广场展开,周边布置教学区、研发区、生活区和体育运动区。各校区紧靠公共核心区向外纵深发展,并结合各自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整,分布实施建设。

附近交通

深圳大学城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西丽桃源街道,北靠丽水路,南靠留仙大道。距离蛇口客运码头约18.8公里,乘坐出租车约50分钟;距离深圳火车北站约9.4公里,乘坐出租车约20分钟;距离深圳火车东站约21公里,乘坐出租车约43分钟;距离深圳机场约25公里,乘坐出租车约39分钟。

除出租车外,以上交通枢纽均设有地铁接驳,可先乘坐地铁到大学城站再转乘公交车抵达大学城周边各公交站台。大学城站(环中线)位于南山区留仙大道与丽山路丁字路口、留仙大道南侧主道,西北角为红花岭农贸市场,南侧为北辰精密零件有限公司大院,距离大学城园区约2.8公里。

深圳大学城周边设有四个公交站台,分别为清华园区站(43、237、B736路)、北大园区站(43、237、B736路)、哈工大园区站(36、43、49、81、B736路)、丽水路南站(36、74、81、122、B736、B818、M369路)。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