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雙雙·城上層樓天邊路

惜双双·城上层楼天边路

宋代张先的诗作
《惜双双·溪桥寄意》全词将词人内心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表达地淋漓尽致。从结构上说,这种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迷离扑朔的构思,不但确切地体现了恍惚的相思心理,实在又是艺术上的别出心裁。该词上片极写高瞻远瞩,境界调大,却容不下满怀愁绪;下片转出所怀之人近在溪桥,却可望而不可即。是北宋词人张先所写的一首词。
  • 作品名称:惜双双·城上层楼天边路
  • 作者:张先
  • 创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处:《全宋词》
  • 作品体裁:词

作品原文

惜双双·城上层楼天边路

张先 〔宋代〕

城上层楼天边路,残照里、平芜绿树。伤远更惜春暮,有人还在高高处。

断梦归云经日去,无计使、哀弦寄语。相望恨不相遇,倚桥临水谁家住。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惜双双:即《惜分飞》,又名《惜芳菲》等。双调五十四字,仄韵格。

平芜:长满绿草之平野。

有人:指在高楼上伤春怀远的人。

“断梦”句:谓往日情人已如彩云归去,欢爱已如梦般一天天失去。梦、云,表示男女爱情。经日,日复一日。

白话译文

站在高高的重楼上,遥望天边的小路。夕阳残照里,无边的芳草,无尽的绿树。怀念远方的亲人,更怜惜青春将暮。有个人也站在遥远的高处。

美梦消逝了,欢情一天天远去。无法用琴弦,传达我的心曲。能看得见你,却不能和你相遇。在溪桥水边,不知你在谁家住?

创作背景

该词具体创作年份未知。由词题“溪桥寄意”可以看出,这首词是词人为这位家住桥边的旧日情人所作的一首眷恋旧情之作。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此词通过描写登高望远的境界,抒写了词人执著追求的情怀和绵绵无尽的愁思。全词韵致高远,别具一格。

起笔写登高望远。“城上层楼”。极写登临之高;“天边路”。极写眺望之远。将纵目所及的高天阔地全部纳入词境。“残照”二句,承“天边”而来。地平线上,夕阳西下。芳草绿树的平原业已沉入落照的余晖里。残照将词境染上了一层哀感的色调。”春暮”,更是宝贵时光逝去而一切美好愿望落空的象征。

所以这平芜残照的境象,已强烈地暗示了词人的哀伤。写景蓄势既足,抒情便深厚有力。“伤远更惜春暮”,点出作意。“远”,既可指空间距离之遥,也可指时间隔别之久。久别不得团聚,而大好春光更已迟暮。伤心人悲苦萦怀,不可解脱,直至斜日西沉,还伫立在高高的城楼之上。“暝色人高楼,有人楼上愁”。此情将随夜色渐浓而愈深重,自在不言之中。

过片紧紧衔接,进一层点明所伤之事。梦与云,常用以象征男女爱情,这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传统。往日的欢爱,如幻、如电,如前尘、昨梦,早已日复一日地远逝了;旧日的情人,如天空的彩云,随风飘荡,不知东西。这一句,透露出有个爱情断绝的不幸故事,也暗示了它当初的美好。回顾上片所言“伤远”,就可以知道所悲伤的并非寻常的离别,而是爱情的断绝。

“无计”一句,写自己尽管一往情深,无法忘怀,却不可能向旧日情人传诉相思了。词境至此,似乎山穷水尽,然而结笔二句却平地卷起一场波澜。“相望恨不相遇”,原来归云未去天边,情人就在不远。再反观上片所言“伤远”,也就可以明白:远,并不是指分手后空间距离上的遥远,而是指时间距离上的久远。而且“咫尺天涯”之感也可加深“一日三秋”之恨。结句“倚桥临水谁家住。”原来她家就近在那溪桥边的岸上。可以相望,却不可以相会。无法重寻旧好的隐痛深哀与始终不能忘情的悠悠希冀,皆见于言外。词题“溪桥寄意”,意即在此。

这首词的结构艺术可以说是别开生面。全词的意脉相通,一般多着意安排歇拍和过变;此词却施于两片的结句,让“有人”和“谁家”遥遥联系起来。意境创造也不同凡响。开头写登高望远,给读者造成一一种人已远离的错觉,结尾才点出其人尚近在眼前。这样写并不只是由于艺术上的追求,更重要的还是为了表现的需要。登高望远的境界,最能表现人物执著追求的心灵和绵绵无尽的愁恨。意境的高远,又往往产生韵致高远的效果。

名家点评

近代学者李文钟:《惜双双》想象丰富,词笔富于活泼的弹性跳跃力,寄深深的哀婉于高远含蓄之中。韵押去声六御七遇,与《迢迢牵牛星》相类,闭口呼的音韵增添了无法交通的压抑气氛。(《全宋词鉴赏辞典》)

作者简介

张先(999年—1078年),字子野,乌程(浙江吴兴)人,北宋文学家。张先的诗词皆有所长,尤其擅长写词,与柳永齐名。长于锻炼字句,因善于用“影”字,而且其中三句带有“影”字的词句颇为人们所称道,因此世人将其称为张三影。著有《安陆集》。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