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興演講

即兴演讲

不凭借文稿来表达的口语活动
即兴演讲是演讲的一种。所谓即兴演讲,就是在特定的情境和主体的诱发下,自发或被要求立即进行的当众说话,是一种不凭借文稿来表情达意的口语交际活动。演讲者事先并没有做任何准备,而是随想随说,有感而发。即兴演讲比赛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比赛之前,给演讲者一个较大的内容范围和一段准备时间,在比赛中再抽题演讲。另一种则是没有内容范围,只是在演讲开始后抽题,做短暂准备后即开始演讲。前者表现出模糊性的特点,后者表现出临场性的特点。
    中文名:即兴演讲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Impromptu speech 类型:演讲 应有素质:一定的知识广度、思想深度 定义:不凭借文稿来表情达意的口语活动 准备方法:模糊性和l临场性

具备素质

①一定的知识广度。只有学识丰富,才能在短暂的准备时间内从脑海中找到生动的例证和恰当的词汇,使即兴演讲增添魅力。这就要求演讲者具备一定的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知识,并能了解日常生活知识,如风土人情、地理环境等。

②一定的思想深度。这是指即兴演讲者对事物纵向的分析认识能力。演讲者对内容应能宏观地把握,通过表层迅速深入到事物本质上去认识,形成一条有深度的主线,围绕着它丰富资料,连贯成文,以免事例繁杂、游离主题。

③较强的综合材料的能力。即兴演讲要求演讲者在很短的时间里把符合主题的材料组合、凝炼在一起,这就使演讲者应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有效地发挥出其知识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

④较高的现场表达技巧。即兴演讲没有事先精心写就的演讲辞,临场发挥是特别重要的。演讲者在构思初具轮廊后,应注意观察场所和听众,摄取那些与演讲主题有关的人物或景物,因地设喻即景生情。

⑤较强的应变能力。即兴演讲由于演讲前无充分准备,在临场时就容易出现意外,如怯场、忘词等等现象。遇到这种情况,只有沉着冷静,巧妙应变,才能扭转被动局面,反败为胜。

准备方法

即兴演讲比赛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比赛之前,给演讲者一个较大的内容范围和一段准备时间,在比赛中再抽题演讲。另一种则是没有内容范围,只是在演讲开始后抽题,做短暂准备后即开始演讲。前者表现出模糊性的特点,后者表现出临场性的特点。根据这两者的各自特点,其准备方法也有两种;

模糊性

演讲者在一个较大的范围里得知了演讲内容,但并不了解具体题目。在这个基点上进行准备,首先要多做一些深度上,也就是哲学上的思考。其次是纵向与横向上的比较与结合。从哲学上思考问题,就是要求演讲者具备比较宏观的把握事物的能力,能居高临下地看待问题,全面深刻地思考。这时,虽然具体目标比较虚,但先有了准备,一旦拿到具体题目,模糊的目标就会迅速变得清晰起来。在这一准备方法中还要求演讲者围绕纵向与横向的比较与结合去丰富资料,充实内容。考虑的范围要大,挖掘要深。观点需要用人物事例来具体说明;人物事例丰富了,也容易归纳,总结出新的观点。

临场性

即兴演讲者不知道演讲内容的范围,只是在比赛时才拿到题目,这种准备难度较大。为了在演讲前的几分钟内,把演讲的腹稿组织得较完善,通常的准备方法是“点的分布法”。当演讲者拿到题目后,在短暂的临场准备时间里,应该围绕着题目进行“点”的分布。“点”可以是一个很有感情色彩的事例,一句幽默风趣的话,一位伟人或者哲人的警句,所要阐述观点的核心词语等等。然后就要马上考虑这些“点”之间的联系,围绕着主题,将其分布在恰当的位置上,最后连贯成文。

组合形式

材料的快速组合是体现即兴演讲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它要求演讲者在极短的时间内解决好“说什么”和“怎样说”这两个问题。即兴演讲中材料的组合有并列式、正反式、递进式三种形式。它们有时可以互相结合、互相套用。具体如下:

并列式

首先将总题分解成若干个分题,如权红同志在《世界也有我们的一半》的即兴演讲中,谈了三个问题:一是女人没有获得自己的“一半”;二是女人本应有自己的“一半”;三是女人应争得自己的“一半”。这三个分题各自独立又互相连贯,共同阐明同一主题:世界也有我们的一半。这种材料的组合方式可使演讲条理井然,而且极有力量和气势。

正反式

围绕题目要求,一方面从正面说明,一方面从反面说明。如侯国锋同志在《一个青年军人的思考》的演讲中,围绕着“我们应当自强不息”这一主题,先列举一些反面事例,进行分析、批评,然后以一名战士自学成才的事例从正面称赞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正反对比,效果明显突出,引人深思。

递进式

围绕所要说明或论述的问题,先说明“为什么”,继而谈“怎么样”。如韩健的演讲《在失败面前挺起胸膛》围绕中心谈了两个问题:一是自己为什么能在失败中崛起;二是自己怎么样从失败中崛起的。

基本技巧

保持警觉选准话题

无论参加什么会议,都要始终保持全神贯注。要掌握会议的主题,讨论的具体题目,争论的焦点,有很强的警觉和思想准备。一旦即兴演讲,也决不会心慌意乱。有了思想准备,还必须寻找一个好的话题,而准确的话题,来源于对会议有关情况的熟悉与掌握。要注意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对谁讲话。

如1924年5月8日,印度诗人泰戈尔在北京过了他64岁寿辰,北京学术界举行了祝寿仪式。梁启超登台即兴演讲。因泰戈尔想让梁为他起一个中国名字,所以,梁启超便从印度称中国为“震旦”,讲到从天竺(印度)来的都姓竺,并将两个国名联起来,赠给泰戈尔一个新名叫“竺震旦”。由于话题选择得好,故整篇演讲辞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寓意深刻。

抓住话题组合材料

确立了话题,就要抓住不放;进而紧扣话题精心组织材料进行论证。即兴演讲无法在事先做充分准备,完全依靠即兴抓取材料,其来源,一是平时的知识积累,二是眼前的人和事,又应以后者为主。如过多的引用间接材料,往往失掉即兴演讲的现实感和针对性,起不了应有的作用,只有多联系现场中的人和事,才能紧紧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情感充沛以情夺人

要使听众激动,演讲者自己首先要有激情。演讲者动了真情,才能喜怒哀乐分明,语言绘声绘色,从而感染听众,达到交流情感的目的。

语言生动活泼

根据听众的知识结构和文化修养,选用不同风格的语言。对一般群众的演讲可选用朴素的语言,而对文化素养较高的听众则可选用高雅的语言。这就要求演讲者要善于平时学习人民群众中生动活泼的语言,吸收外国语言中有益的成分,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

短小精悍逻辑严密

即兴演讲多是在一种激动的场合下进行的,没有人乐意听长篇讲话,因此必须短小精悍。短小,指篇幅而言;精悍,指内容而言。即兴演讲不能象命题演讲那样讲究布局谋篇,但也要结构合理,详略得当,要有快节奏风格和一气呵成的气势,切忌颠三倒四,离题万里,拖泥带水

例子

人生处处是考场

考场,检验你水平的地方。你会什么,不会什么,付出了多少努力,可在考场中一展无余。朋友,你想过没有,生活也在不断地对你进行考试,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曾经听过这样一个真实的事:某学校在考场门前故意放了一只黑板擦,观察能有哪位同学拣起它。有的人慌慌张张跑入考场,根本没有留意到有一只黑板擦;有的人看到了,把脚轻轻一抬,视有若无地跨过去了;有的人对着挡路的黑板擦骂了一句,泄愤地踢了一脚,大步走过去了。

没有一个人想到捡起这只黑板擦。这也是一个考场,是一次没有试卷的考试。考试的结果是:所有人都不及格。这样的考场,这样的考试,有意无意之中,你经历了多少次呢?从童年到少年,从青年到成年你成长的每一步,人生都在设着一个个考场!只是成绩不是用笔写就的,而是你自己的行为写成的。在你学走第一步路时,在你学说第一句话时,在你学会写第一个字时,在你经历第一件事时,你亦经历了一次次考试。不经意中,我们经过了无数次考试。或成功,或失败,或跌倒,或胜利,你都是在面对生活中一次次考试并从中磨练自己的才干和人格。

一屋不扫,未必不能扫天下

东汉的陈蕃,由于持有“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的观点,而遭到薛勤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责备。不错,一些成就大业的人,都是首先从小事做起的,但我认为,一屋不扫,也未必就不能扫天下。

薛勤认为,一个人想要成就一番伟业,首先必须从“扫一屋”这样的小事做起:但是,好男儿志在四方,又怎能为一屋一院所困?一个人只注重身边的琐事,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它上面,却没有成就事业的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也根本谈上“扫天下”,相反,如果有成就大事的志向,并为之而努力奋斗,即使不去做“扫一屋”这样的小事,那又有何妨?所以,陈蕃不去“扫一屋”而志在“扫天下”未必就错。

唐朝大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都长到了他门前的台阶上,马上就要进入室内了,他也没有去“扫”一下,却依然与“鸿儒谈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专心创作,终于成为名闻天下的诗人。闻一多先生为研究古代典籍,目不窥园,兀兀穷年,头发凌乱不堪。可他却不屑梳理一下,终于写成了蕃名的《唐诗杂论》。再比如,一个重要战役的胜利,士兵作战时的勇敢固然不可少,但是指挥员的正确指挥往往具有决定性作用。

如果每个指挥员连打洗脸水这样的小事都必须亲自去做,把自己的时间都花在小事上,哪还有时间去研究作战方案呢?所以,有时一些小事,不必做的就不去做,毛泽东主席连吸烟这样的小事都经常让别人给点火。难道你能说他不能扫天下吗。

这里我并不是说扫屋者不对,而是说我们不应该被一些繁琐小事所困扰,如果把自己的宝贵时间都浪费在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上,那是很可惜的。相反,我们应该树立成就事业的大志,并全力以赴,分秒必争地为之奋斗,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成就大事业。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较大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使一屋不扫。也未必就不能扫天下。

戒烟

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在公共交通汽车的车厢里、在表演歌舞的影剧院内、在卡拉OK室中、在豪华的大酒店里,甚至在写字楼的办公室、会议室等公共场所,不论是亲朋好友小聚,还是成百上千人的大会、演出及集体活动,有些人只顾个人吞云吐雾,毫不理会周围不吸烟者的感受,甚至对有病的老人、小孩、孕妇也“熟视无睹”。

参加大型会议或者朋友聚餐,只见会议厅或酒家包厢里“乌烟瘴气”,酒菜没吃好,倒是沾了满身刺鼻的“二手烟”味。“二手烟”是人们健康的“杀手”之一,这是无庸置疑的。在各大医院中患有肺病甚至肺癌的病人有一半是不吸烟者,也即被动接受“二手烟”的受害者。所以,为了减少二手烟,也为了保障公共环境的安全与卫生,禁止公共场所吸烟无疑是最好的办法。从全球来看,在公共场所禁烟也是各国最普遍采用的禁烟措施现在已经有130多个国家批准了世界卫生组织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而签署了此公约的国家都将按照规定出台禁烟令。

中国政府于2003年11月签署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2005年8月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该公约。中国政府将根据公约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限制在公共场所吸烟。禁烟,特别在公共场所禁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一环,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体现之一从现代保障人身权利的角度出发,推动公共场合禁烟,已经刻不容缓。

美国医学研究院人员最近发表研究报告指出,被动吸烟者比吸烟者还要危险,一些与吸烟者共同生活的女性,患肺癌的几率比常人多出6倍,如果说烟民在自家卫生间里吸烟是他的权利的话,那么烟民可以在公共场合肆无忌惮地吸烟,无视非烟民的存在,造成了实际上的伤害,就已经是侵害他人权利了。

从这个角度上讲,推进禁烟就是保护非烟民的权利。众所周知,吸烟有害健康。禁烟运动正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种走向文明的潮流,而禁烟的首要之地便是“公共场所”,则更多地从保护非烟民权利出发。在公共场所禁烟,不仅保障了公众健康,也提高了公众素质,并且提升了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形象吸烟者纵然有吸烟的权利,但是他们的吸烟有害于别人,也就是说他们的权利是建立在破坏他人权利的基础上的,这就是不被允许.也就是说禁烟算不上是有损吸烟者的权利。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