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狼居胥

封狼居胥

汉语词语
封狼居胥(拼音:fēnglángjūxū),汉语词语,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汉书·霍去病传》:“票骑将军霍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允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单于章渠,以诛北车耆,转系左大将双,获旗鼓,历度难侯,济弓卢,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颜师古注引张晏曰:“有大功,故增山而广地也。”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功。狼居胥,即今狼山,在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北至阿巴嘎旗一带,此山地处荒漠,鲜有草木,且长年风大沙多。
    中文名:封狼居胥 创作年代:西汉 地点:肯特山 相关人物:霍去病

解释

原指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汉书·霍去病传》:“票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允之士,约轻齎,絶大幕,涉获单于章渠,以诛北车耆,转繫左大将双,获旗鼓,歷度难侯,济弓卢,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临翰海。”颜师古注引张晏曰:“有大功,故增山而广地也。”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功。《南史·王玄谟传》:“上谓殷景仁曰:‘闻王玄謨陈説,使人有封狼居胥意。’”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清余怀《板桥杂记·丽品》:“欲投笔磨盾,封狼居胥。”

历史典故

狼居胥山第一次登上历史的舞台是在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是年,汉武帝对匈奴发动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击。而此前,匈奴仰仗自己的铁骑之雄鸣镝之利屡屡犯边、劫掠中土。

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率几十万雄兵,分两路横渡大漠追歼匈奴。霍去病率兵突入匈奴腹地2000余里,与匈奴左贤王遭遇,霍去病斩首七万余,而后乘胜挥军北进,直到大漠深处的狼居胥山。到此山下,强敌远遁,放眼四顾,悲风扬沙。霍去病命人堆土增山,然后他登临山顶,南面中原设坛祭拜天地,并在山上立碑纪念,以示此地纳为汉家疆土。“封狼居胥”成语即来源于此,以此作为对将军们最大战功的旌表。

“封狼居胥”不仅象征着功绩,它也是对自不量力者最大的讽刺。南北朝时,北方少数民族崛起,南方汉族政权偏安一隅无力统一,但当时南朝的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他听了王玄谟的北伐计划后对臣下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之意。”话说的很大,实力却着实不济。元嘉27年,刘宋王朝的北伐一败涂地。强敌北魏一直追到长江北岸的瓜步,京师震动,刘宋几乎亡国。后人在提起这段往事时,对宋文帝的牛皮多有嘲讽和不屑。辛弃疾词中写道:“…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唐朝,李靖、李绩破突厥的轻骑快马在它山脚下驰过;侯君集灭吐谷浑的大军在这里扎营。唐人的诗歌里,也回响着狼居胥山的万古悲风:“何问狼居胥,执戟夜急行”;“狼胥山前秋风紧,黄沙漠漠起塞声”。

洪武二十一年,明太祖拜蓝玉为大将军,率师15万北征蒙古,他认为“肃清沙漠,在此一举”,因此要求蓝玉勿失时机,必须成功。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畏惧中华,远远北逃,躲到了捕鱼儿海(今中国蒙古与俄罗斯交界贝加尔湖),但不幸被蓝玉发现,是日正值风号沙飞,元军毫无戒备。蓝玉伺机率大军奔袭敌营,元军大败,杀其太尉蛮子,元皇帝及太子带领随从数十人仓皇北逃。蓝玉以精兵追之,脱古思帖木尔的次子地保奴、妃、公主以下百余人及吴王朵儿只、代王达里麻及平章以下官属三千人,俘获男女七万七千余人,缴获大量宝玺、符敕金牌、金银印诸物及马驼牛羊十五万余,销毁敌军械不计其数,彻底摧毁北元职官体系,又破哈剌章营,获人畜六万名震天下。明太祖闻之大喜,诏令嘉奖,封梁国公,比之为卫青、李靖。(自脱古思帖木儿死,蒙古内部就开始陷入了连绵不断的内讧之中,其间虽然有过几次统一,但对明朝始终未能构成倾覆性威胁。)

之后又有明太宗(成祖)朱棣五征蒙古。朱棣追击蒙古败军至狼居胥山下,杀青牛白马祭告天地,然后勒石记功凯旋还朝

成语来源

西汉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汉书·霍去病传》曰:“骠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允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单于章渠,以诛北车耆,转系左大将双,获旗鼓,历度难侯,济弓卢,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

霍去病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为了彻底消灭匈奴主力,汉武帝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漠北大战”。此战中霍去病遭遇匈奴左贤王部,以一万五千的损失数量,歼敌七万多人,俘虏匈奴王爷三人,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霍去病一路追杀,来到了今蒙古肯特山一带。就在这里,霍去病暂作停顿,率大军进行了祭天地的典礼——祭天封礼于狼居胥山举行,祭地禅礼于姑衍山举行。这是一个仪式,也是一种决心。

封狼居胥之后,霍去病继续率军深入追击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方才回兵。经此一役,“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从此成为中国历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终生奋斗的梦想。而这一年的霍去病年仅二十三岁。此仗后,汉武帝益封霍去病五千八百户。至此,霍去病总封邑户数为:史记:一万六千一百户,汉书:一万七千六百户。

霍去病这人生命是非常短暂的,但是他一生中得到的战争成绩可是世世代代武将所追求的。年纪轻轻不说,而且立下无数的战功。可能是上天的意思,他霍去病是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人物,所以拥有如此强大能力的人是要付出代价的,就是生命短暂。历史上不少年纪轻轻就离开这个世界的人,但是说到天妒英才也许霍去病最适合这个词。

霍去病家族

霍去病有一个儿子霍嬗,字子侯,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生母未见史书。霍去病死后,霍嬗袭冠军侯爵位,为侍中。霍去病死后六年,元封元年(前110年),霍嬗从汉武帝登泰山封禅,后不久暴卒,谥号为哀。霍嬗死时约十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居六岁,元封元年,嬗卒,谥哀侯。无子,绝,国除。”,霍嬗无子,霍去病的嫡系后裔至此断绝,冠军侯国也因此而除。

此外,霍家有史记载的霍山、霍云二人,因谋反被汉宣帝灭族。但也对宣帝时期的政治产生过一定影响。因《史记》、《汉书》互有讹误,对他们二人的身世记载大体而言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二人均是霍去病之子,第二种意见认为二人均为霍去病之孙,第三种意见认为霍山为霍去病之子,霍云为霍去病之孙,而认为霍山、霍云均是霍去病之孙者,又对霍山与霍云的兄弟关系产生分歧,有人认为霍山是霍云之兄,也有人认为霍山是霍云之弟,在此不再赘述。

狼居胥山

狼居胥山是汉武帝的大将霍去病出兵漠北与匈奴打仗时所封的一座山名,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载入《史记》与《汉书》中,弄清这座古山的位置,对研究汉武帝时期与匈奴单于的战争用兵途径及其历史都有一定的意义。

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这座历史名山,但都没有较详细的考察和报道,《辞海》里也没确切的解释。

查《辞海》解释为:“ 狼居胥山---古山名,汉元狩四年( 前119 年) 霍去病出代郡塞击败匈奴封狼居胥山,所在地不详.......”查《辞源》解释为:“狼居胥,山名, 在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西北,黄河北岸,亦名狼山。”查《现代汉语大词典》解释为:“ 狼居胥----山名,汉元狩四年,霍去病出代郡塞击败匈奴封狼居胥山,约今蒙古国肯特山。

成语用法

示例

《南史·王玄谟传》:“上谓殷景仁曰:‘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

宋·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清·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欲投笔磨盾,封狼居胥。”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