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古斯人

通古斯人

鄂温克人
”通古斯人“是雅库特人对鄂温克人的称呼,俄罗斯人沿用了这一称呼,俄罗斯境内的鄂温克人被称做通古斯人,中国境内被称做鄂温克人,通古斯有养猪的人、善于蓄猪的人的意思。通古斯人生活在中国东北及俄罗斯远东日本海一线,他们的语言与东北南方的满族语言有一定的关联,故这个语言群体被成为通古斯-满语族。
    中文名:通古斯人 外文名: 别名: 名称由来:雅库特人对鄂温克人的称呼 分布:中国东北及俄罗斯远东日本海一线 其它称谓:鄂温克人

基本内容

通古斯--满语族是发源于贝加尔湖附近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共同体,如今属于这个语族的包括满洲人、赫哲人、鄂伦春人、鄂温克人及生活在俄罗斯境内的奥罗奇人、那乃人(都是赫哲人,即女真人的一支)、乌德盖人、乌尔奇人、雅库特人、鄂罗克人、涅吉达尔人、埃文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北部,南起北纬40度,北至北冰洋,西至叶尼塞河,东迄太平洋。人口大约在一千万左右。

起源

通古斯--满语族的祖先在数万年以前居住在贝加尔湖南部的地区,他们在那里循序渐进地完成了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最初的所有的发展阶段。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原始通古斯人的一部分离开了原地来到了东部地区(即黑龙江上中游和牡丹江、乌苏里江流域),后发展成为女真和满族。留在当地的原始通古斯人继续发展,后来被操突厥语族的外来人所融和。

生理特征

通古斯--满语族缘于同一族群(祖先),故其在人类体质学上有极为相似的特征。后因一些外界的因素的影响而分化为南北两支,即北通古斯族群和南通古斯族群。通古斯人中的满族被划分为南通古斯人,赫哲族是后来从女真人中分化出来的一支,其的体质特征介于南北通古斯人之间,之外的通古斯人皆属于北通古斯人。南北通古斯人虽然出自同一原始族群,但在外表上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如南通古斯人(满族)的外表具有长面、直鼻、眼距较近、眼裂较小和上眼睑无褶皱或不明显……

分布概况

人数第一多的是满族(又称满洲人),超过一千万人口。满洲人是女真人的后裔,发源于满洲平原,而满洲人亦普遍视长白山为民族发祥地。

清初,后金军南征大军中,有以下各民族组成:

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叶赫女真、野人女真、朝鲜、蒙古、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乌拉,锡箔,瓦儿喀,虎而哈,乃蛮、古里改、恰喀拉,赫哲,卦尔察。

满洲从16世纪开始不断征服中国大陆(明朝)的周边地区而往西南迁移,自19世纪以来逐渐与汉族混居,并扩散至整个中国大陆。

鄂温克族主要居住在俄罗斯的鄂温克族自治区,有三万人左右。中国的鄂温克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与大兴安岭,有三万人左右(2000年)。通古斯人一般被认为是公元前2000-1000年形成,大约是肃慎时代。通古斯最早其实是雅库特人对鄂温克人的称呼。语言上满-通古斯语族分为通古斯语支和满语支,赫哲语大体介于两者之间,有时候也单立一个东南语支,所以有南北通古斯之分,南支以松花江、混同江流域为中心分布,其代表是满洲和赫哲,北支的范围比较广泛,分布在黑龙江、勒拿河、叶尼塞河三大流域及周边贝加尔湖、勘察加半岛等地也有分布,代表北方是鄂温克系(鄂温克,鄂伦春,埃文人,涅吉达尔人)。通古斯人分布地区由北冰洋到贝加尔湖,鄂毕河至鄂霍次克海。

有趣的是,通古斯人中的第一大支系:满洲人,在现代已不再被特别当作通古斯。因为从19世纪末开始满族不但大量的接受了汉族的儒家文化作为主体文化,甚至满族宫廷,皇室的常用口语和文字也转变为汉文和北京官话(比如康熙朝满文文档占主要,到乾隆朝满汉各半,最后在同光时代汉文占绝大部分)。清代末代皇帝溥仪就仅有一定的阅读满文的能力,但其日常用语为汉语北京官话,并无满语的口语能力。满族的语言在清朝后期逐渐衰落,到上世纪末只有黑龙江部分老人还能够说满语,目前随着满族青年民族意识觉醒,学习和使用满语的人数在逐渐增多。锡伯族使用的语言即为满语,但由于锡伯族民族语言保留较好,造成满语一时被认为是锡伯语。

在金代,数百万女真人或死于与中原汉族、南宋、蒙古冲突,或融入蒙古等其他民族,少量留在中原汉化,少量在东北地区。

到了21世纪,只有黑龙江省内还有个别农村的老年人仍然在日常生活使用满语之外,满语只在学术研究上仍然使用。可以说满语事实上已经非常式微。不过另一方面,尽管满语接近消亡,但满族的服饰却影响至今(如旗袍,长衫和马褂)。满族的饮食习惯和部分食品虽然师从汉族,但是经过改进后,又影响了汉族(比如萨其玛,满汉全席等)。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