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彦

张国彦

右布政使
张国彦(1525—1598),字熙载,明邯郸县城内北门里(现属丛台区丛西街)人,右布政使[1]。
  • 所处时代:明朝
  • 性别:男
  • 中文名:张国彦

人物生平

19岁时即出试郡、邑学使者,都是第一。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考中进士,授山西襄陵令,因政绩显著,升为兵科给事中,旋因父忧归家。隆庆三年(1569年)复职,先后任兵科左、右给事中、礼科都谏。在任期间,因在如何对待边境少数部族问题上反对宰辅高拱所持的“和议”主张,又起草了“筹边八策”对朝廷提出建议,得罪了当权者,但因此也赢得了朝廷内外较高的评价。隆庆五年(1571年)冬天,被迫出京,却升任山西参政。不久母亲郑氏去世,再次归家。孝满后任浙江参知,迁秦中按察使、右布政使。万历八年(1580年)进京入贺,转江西左布政。1581年再次入京,为顺天府尹,在大旱之年借百姓求雨之机,上书陈述京城百姓困苦状况,当政的张居正看到后,认为他是借端发难,斥其“出位沽名”,几乎遭到不测,后来以皇帝下旨夺俸禄以示惩罚了事。张居正倒台后,严清受命主持朝政,推荐他任副都御史,巡抚湖北郧阳,不久又调至顺天府尹。房山县民史锦用开矿之说迷惑皇帝,张国彦多次上书竭力劝阻,皇帝终于停止了开矿之举。万历十四年(1586年),入为户部侍郎,逾岁改督仓场。仅仅三个月,又被朝廷擢为右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军务,很快平息了军队骚乱。辽西的海上部族那林孛罗,不断在边境挑起事端,刀伤官卒,张国彦率领军队前往镇压,大败之,那林孛罗乞哀请罪。张国彦因建有“社稷功”,兵部曾为其请功,但朝廷仅仅给予了赏费奖励。万历十八年(1590年),张国彦列衔兵部尚书,总督如故,并在八月再次入京,协理京营戍政。当时驿站毁弃,往来传递书信困难,奏请皇上设置背包军马,让京城附近派往守边人员回乡补充军队,使军事消息畅通,京郊人民十分感激。万历十九年(1591年)甘肃发生洮河之变,真相、火落赤部等少数部族围攻旧洮州等地,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的魏学增主张兴兵讨伐,张国彦也力主“罢款主战”,因与当朝的意见相左,发生冲突,受到压抑,遂以年老为由,恳请告老回乡。皇上挽留,命改任刑部尚书,仅三天即再次请求退休。归后,皇帝以其以前的功劳,加封其太子少保衔,赐飞鱼官服,一等俸禄[1]

参考资料

[1] 【邯郸人物】张国彦 · 澎湃新闻[引用日期2022-03-31]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